• 12月23日 星期一

指南者留学人大学姐达成港新满贯后,放弃港大选了港中文

学员背景

P同学

本科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

GPA:3.74/4雅思:7.5(6)

录取学校(2022年秋季入学)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文化

申请时间:2021.11.15

录取时间:2021.12.17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文化与语言

申请时间:2021.11.15


录取时间:2022.01.24

香港大学语言学


申请时间:2021.11.22

面试通知:2021.12.10

面试时间:2021.12.14

录取时间:2022.01.13

香港中文大学 汉语语言学及语言获得
申请时间:2021.11.22

笔面通知:2021.12.13

笔试时间:2021.12.22

面试时间:2021.12.28

推研时间:2022.01.04

录取时间:2022.01.24

01为何选择留学?



时间回到2021年3月,我同其他大三学生一样,开始着手准备未来的去向。摆在我面前的有四个选择:保研、考研、留学与工作,得益于我的院校背景以及三年来表现平稳的学习成绩与班级排名,任何一项于我而言都是有机会尝试的,所以我对这四种选项依次进行了考量。

首先,我直接排除了工作,原因在于我尚且没有工作的打算,而是希望继续在专业领域学习一段时间,提升学历从而拓宽工作选择范围的同时,也可以有一段缓冲的时间思考从事学术研究的可能性。

其次,我没有花费精力准备保研,这与学校实行的“811”保研政策相关。如果想要在学分绩点相差无几的同学中获得保研资格,科研项目与学生工作的丰富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遗憾的是我在前三年并没有参加多少活动。因此,虽然我的成绩尚可,但也只能被迫沦为保研边缘人,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一旦在9月推免时没有争取到保研资格,我就只剩下大约3个月的时间准备考研。

再次,我在考虑了一段时间后也放弃了考研。我就读的汉语言专业属于文学大类下的二级学科,在研究生阶段又细分为“汉语言文字学”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方向,纵观各个高校这两个专业的考研情况,情况颇为严峻。

困难之一在于,文学考研的趋势逐渐变为“大综合”考察,即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文学与语言两个科目同时进行考察,人大同样也在2020年改为了大综合,仅有北大等为数不多的院校如今依旧坚持文学与语言两个专业分开选拔。作为汉语言人,我已经脱离了文学语境一年有余,更不要说当初就是因为对文学兴趣寥寥才转向了语言,所以我根本不想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补充我毫无兴趣的文学知识,这就相当于与大多数院校挥手告别。同时,我也深知北大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尽管本院有几位直系师兄师姐二战后成功上岸,今年也有同学一战就成功进入燕园,但看到他们400多分的逆天成绩,还是庆幸当初没有贸然尝试。

困难之二在于,文学考研的国家线连年增长,就拿今年的情况举例,现已经由去年的355分飙升至今年的367分,涨幅在所有专业中都居于前列,且同学中不乏有400分以上却依旧无法进入复试的情况,只能选择调剂到一般院校或选择二战,文学大类求学之难可见一斑。更不要说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二战、三战乃至四战大军,且文学专业少了数学这个“拦路虎”,又有更多人会选择跨考文学大类,这座独木桥只会变得越来越挤。

最终,我开始思考留学的可能性。大二时我也畅想过出国留学,就像是历届师兄师姐在RUC思享公众号上分享的那样,他们的足迹遍布欧美,专业涉及金融、法律、商科等社科专业。然而,我的设想最终只停留在了脑海中,因为那时的我从未见过选择留学并继续在本专业深造的师兄师姐,而老师提出的语言学专业的留学建议也仅仅是纸上谈兵。

抱着找找看的心态,我在网上开始搜索关于语言学专业的留学信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除了众多耳熟能详的英美高校外,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等港校也设有位居世界前列的独立的语言学系,汇集了众多研究方向各异的学者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方向,毕业的师兄师姐们的反馈大多也较为积极。此外,通过阅读各类经验分享我还了解到,我出色的院校背景与成绩水平会在留学申请中形成极大优势,而我的那些加不上分但与专业相关的经历也可以提升我的竞争力,从而将我全部的优势展现出来。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留学才是我把握最大的选择。

02前期准备工作



时间来到2021年4月,在决定留学后,我开始寻找值得信任的留学机构为我的申请提供帮助。在对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后,“指南者留学”引起了我的关注。一方面,机构成立时间较长,且在港新地区的申请经验极为丰富,这一点在多位同学的经验分享帖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机构开发了自己的留学App,梳理了英、美、港、新、澳等地高校的各个专业的申请要求与录取分享,不但帮助了与机构合作的同学,在其他准备留学的同学中也是有口皆碑。

于是,我在链接中填写了我的基本情况,在当天下午就与刘老师取得了联系,并针对学校、专业选择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此后,刘老师不仅为我介绍了专业相关的项目,同时也为我的父母介绍了机构的资质与项目的情况,逐步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最终,我与指南者留学机构签订合同,共同开始为留学申请做准备。



第一步:选择学校专业

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与疫情政策,我将选择的范围限定至港新地区,即“港三新二”。因此,除了主申的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系外,香港科技大学的中国文化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国文化与语言专业也与我的本科背景较为契合。两所学校综合排名较高,没有笔试、面试增加额外的申请负担,且有设置汉语言专业相关课程可以满足我的兴趣,可以作为我的保底院校。最终,我敲定了四所学校的五个专业。


第二步:准备各种材料

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是在指南者的陆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她以月为单位对我的材料准备进程进行了规划,包括中英文成绩单、推荐信的准备,简历、个人陈述的写作,雅思成绩的考取等。虽然其中经历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成绩单课程缺失、专业名词翻译困难、雅思没有按计划时间考出等,但所幸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陆老师并没有经常性的push我,而是在计划范围内让我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让我少了许多无端的焦虑。2021年10月22日,我拿到了合格的雅思成绩,也就完成了所有材料的准备工作。




第三步:递交各类申请

由于四所院校存在不同的审核机制与轮次,为了避免纠结留位费的问题,我选择分期提交申请。根据以往经验,香港科技大学的中国文化专业至少需要等到12月下旬才会发出第一批offer,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国文化与语言专业则需要等到来年的1月25日才会发出第一批offer,两所学校集中审核,录取时间较晚,且中途无需笔试、面试,可以先行投递后耐心等待消息。

而香港大学语言学系是在2021年10月30日才正式开放申请通道,大约一到两周一个轮次进行面试,为了获取一手的面经,可以稍晚投递以作准备。香港中文大学则是在2021年9月1日就已经开放申请通道,且考核形式最为复杂,包括笔试与面试,大约是一个月一个轮次,二者相隔约一周的时间。其中,资料审核仅仅只是参试的最低标准,而笔试的表现极为重要,甚至要高于面试,需要在申请前花时间认真准备,但由于港中文有一批提前录取的学生,因而9月后的录取名额也会相应减少,需要权衡好投递时间,早做打算。


03笔试、面试分享


指南者留学人大学姐达成港新满贯后,放弃港大选了港中文

香港大学(面试)

网络上有关港大语言学专业的面经相对较少,可能与这个专业本身的招生人数较少有关,显得尤为“神秘”。机构为我提供了一些往届港大的面经,我也在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搜集到了在读师姐的经验分享帖,大致情况如下。


港大的面试为全英文面试,两位学院的老师会轮流对被试者进行提问,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围绕你的选择进行询问,如“为什么选择港大语言学系”、“为什么选择语言学”、“有没有读博的想法”、“有没有想要研究的领域”等较为开放的问题,一般出现在面试的首尾,需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其二,围绕你的个人陈述进行询问,如参与的学术研究、撰写的学术论文以及独特的实践经历等,需要你流利地说明相关内容,并对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这一部分是重中之重,需要体现出自身出色的专业能力,最好能与第一部分的问题有所呼应。此外,鉴于港大对语音学与音系学方向的深入研究,如果掌握其他语言或某地方言,必定会是一个重大的加分项,一定要明确地展现出来。

总的来说,港大的面试主要围绕被试者的个人陈述展开,很少涉及极为专业的语言学问题,因而面试前只需充分熟悉自己撰写的论文与参与的活动,注意用语的专业性,保持大脑的积极性,认真地与老师互动即可,不必过于紧张。



香港中文大学(笔试、面试)

相对而言,网络上有关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系的笔、面经则较为丰富,机构也为我提供了一些往年的笔、面经,我也对在多个平台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合,大致情况如下。

首先是港中文的笔试,为中英文混试。大部分经验贴给出的参考书是第10版或第11版“AnIntroduction toLanguage”(《语言引论》),并指出了重点章节,认为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足以应对考试。然而,以我个人的经验看来,被试者不但需要阅读该书中的所有章节并做相应的课后习题,而且要对近五年间的多套真题进行研究,同时也要针对自身薄弱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学习。

语音音系、语义语用、形态句法等语言本体方面的知识是基础,必须熟练掌握。至于涉及到神经语言学、语言习得、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点,因为大家多来自于汉语言、英语、小语种、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在本科阶段对这些研究领域的了解相对较少。然而,这些领域正是香港中文大学目前极为重视的研究方向,因而在笔试阶段很大几率会出现相关的题目,需要在备考时多做拓展。

同时,由于剩余名额的逐渐减少,港中文的筛选也在一步步收紧,因而出现了部分同学只有笔试邀请而没有面试邀请的情况,即优秀的笔试成绩是拿到面试机会的关键,也足见笔试的重要性。

其次是港中文的面试为全英文面试,由一位学院的老师对被试者进行提问,内容与港大类似,甚至也询问到了语言或方言的掌握情况。此外,据申请同一专业的同学说,也会有被问到笔试题目的情况,所以也需要被试者熟悉笔试的作答内容。

总的来说,港中文的笔试相对重要,涉及的语言学领域较广,需要在多个方面都做好准备,简答与论述题需要尽可能地细致、深入分析;而面试也不容小觑,同样需要熟悉自己的个人陈述,并积极展现出其他语言或方言的独特能力。

04 最终去向选择



截至2022年1月,我已收获了所申学校的4枚offer,总算是为历时10个月的申请季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也产生一个甜蜜的烦恼:究竟该选择哪所学校的语言学专业呢?最终,我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汉语语言学及语言获得专业。

实际上,当我收到港中文的推研时,我就已经决定去往这所坐落于山巅的学校,并没有纠结过多的时间,即使我在一周之后就又收到了港大的推研。尽管在他人眼中,无论是学校的总体排名,还是学科的独立排名,港大均在港中文之前,是更为“划算”的选择,但当我咨询了两校在读师姐的就读体验后,当我查询了两校的课程设置后,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港中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研究领域更为多元,研究方向更感兴趣。港大教授的研究集中于语音学、音系学方向,课程多为对语言本体的研究,而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较少且不定。港中文教授的研究则在于语言习得、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多个方向,课程除了对语言本体的研究之外,也设置了不少交叉学科课程,甚至有研究较少的手语语言学课程可供选修,我对此十分感兴趣。

其二,毕业方式不唯一,毕业压力稍小。港大强制要求撰写毕业论文,以此作为必要的毕业标准。港中文则既可以选择以修读课程的方式修满学分,从而达到毕业标准,也可在成绩达标后申请撰写毕业论文充当学分,从而满足毕业要求,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如此一来,即使我在修读过程中发现学术研究不适合自己,也可以顺利毕业。同时,如果我希望在学术领域继续深耕,港中文的学习也不失为一个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的“跳板”。

其三,课外活动的数量较多,提升能力的机会更多。港中文至今多次承办大型的学术会议,有大量机会接触到学术前沿研究,学术资源极为丰富。同时,据面试中的老师讲,部分实验室会招收一些授课型硕士帮忙,这无疑又是一个拓宽眼界的好机会。

其四,这个原因乃是出于我的个人偏好,即港中文坐落于山巅,水天一色、风景优美,远离香港的繁华地带,着实是一座能够静心学习的校园。

基于以上原因,我最终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语言学系作为我学习旅途中的下一站。希望这篇有些“啰嗦”的分享可以对有意申请语言学专业的友友们有所帮助与启发,也希望这篇分享可以为同为汉语言人的小伙伴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愿大家在申请季都能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

上一篇新闻

“亚洲富豪”引发北美“疯”潮,它让少数族裔在好莱坞扬眉吐气

下一篇新闻

为构建双循环枢纽城市的“四梁”建言献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