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09日 星期日

极致这件事,应该像米其林一样坚持

因为采访和旅行,我吃过不多不少的一些米其林餐厅。上海的、香港的、日本的、德国的、法国的,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翻翻当地的米其林小红书,找间本地风格的餐厅试试。

极致这件事,应该像米其林一样坚持

摘星这事儿,其实也没那么遥不可及。比起隔壁老王的三姐的表弟的妹夫的同学听别人推荐的“有间刚开的馆子超好吃”,米其林的筛选更让我有安全感,因为他们有一套公开的、完整的、相对客观的、堪称严苛的评判体系来评判菜肴。

米其林五项评判:

1.食材水平

2.料理技艺水平和口味的融合

3.是否物有所值

4.创新水平

5.烹饪水准的一致性

前三点是普世的餐厅评判标准,后两点是米其林的核心价值。我是一个不爱跟风的人,但米其林对于创意行业、尤其是写公众号的从业人员很有启发。

可以学什么?

1.一如既往的稳定内容输出

一致性,其实是每家餐厅最难保证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间餐厅上次去大赞,再去就面面相觑。其实写公众号也一样,每天都要严选内容输出,而且每天都有言之有物,实在是一种挑战。不过看看米其林的甄选,你可能会心里平衡一点——通常一个评选都是由多个“美食密探”共同决定的,如果发现了一家不错的店,往往要匿名反复光临好几次,才敢往上一级提交报告。一家一至两颗星的餐厅往往要经过每年15次的反复检查才能有答案(对,你没看错,是15次,而且是每年),三星的则要更多。

就算是拿下了米其林的星星,每年的考核也非常严格。有的餐厅会自称“米其林厨师”打理,这种只是打了宣传的擦边球,没有所谓的“米其林厨师”,只有米其林餐厅。米其林的推荐和星级评价全部是对餐厅做出的,即便厨师带了他的原班人马到另一个城市重起炉灶,在米其林的体系里也是没有任何推荐,需要重新考核。同一品牌的餐厅,在新址开分店,也不会自动获得米其林推荐。

严谨,和严选是值得学习的第一个特质

2.美轮美奂的摆盘

极致这件事,应该像米其林一样坚持

极致这件事,应该像米其林一样坚持

我们可以发现,评上米其林星级的餐厅,除了用餐环境舒适和服务优秀外,菜肴的精致程度占比例最多。当然,米其林的美学是可以模仿的,比如被打成泡泡的柠檬汁、精心涂抹的酱汁、美艳娇嫩的可食用兰花等等。

极致这件事,应该像米其林一样坚持

最近火遍Instagram的一位美国姑娘就完全模仿到了米其林外貌神髓,经过她的双手,一个个平价的小零食被改造成一盘盘颜值爆表的“大菜”,它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High-end junk food。

极致这件事,应该像米其林一样坚持

谁能想到这是一些用冰淇淋、饼干、糖果等超市开架食物做出来的“dessert”呢。为此她收获了十几万的ins粉丝,甚至还有粉丝向她示爱,因为这种创意不仅美好,还令人开心。张大千说过——像我者死,学我者生。

对于美学的推崇,始终不能只学皮毛,审美和创意才是灵魂。

3.米其林教给我们的,还有极致

如果你以为米其林就是必然各种高大上,那就错了。

在新加坡,一间小档口就被评上了米其林一星,它的名字是“香港油鸡饭面”,获奖者是小贩陈翰铭。一个小档口,一个小贩,评上米其林,感觉就是不可思议的故事,但他做到了,用一份35年坚守不动摇的油鸡饭面。

极致这件事,应该像米其林一样坚持

陈翰铭的档口地处牛车水大厦二楼的熟食中心(相当于菜市场小吃),外围卫生一般,但是他个人对厨房内和自己的卫生一直抓的很紧。厨师袍每天都洁白如雪,手套也是戴双层的,每天下班都会用心卫生搞好再走。

店里只有3个人,陈翰铭是老板兼唯一的厨师,从鸡肉到面条到秘制的酱料,全部自己来。35年如一日,5点半起床,10点营业,9点关门,一天工作17小时(餐饮界都是赚的辛苦钱),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道工序。

“每一个厨师认认真真用心对待,那做出来的美食才会有你的爱心。”

这是陈翰铭的人生哲学。每一种食物,永远学不完,也做不完。一篇文章,一辆车,永远能被改得更好。

这些被大家所推崇的“米其林”不外乎真正做到了三点:坚持、精致、用心 。

对于写公众号的人也一样,我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我坚持给我的读者用心的文字、精致的呈现,小广告又怎么了,也要写得好看啊!对于米其林水准的美学品质创造,我都怀着学习和崇敬的心情。

看得越多,学得越多,你的生活会有更多惊奇,胆识也会被打开更大的视野。

上一篇新闻

没有天生的企业家,领导力是需要培养的 | 钛媒体Pro书单

下一篇新闻

中国文艺评论“猪”你好运,9位艺术家30份作品新春送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