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深圳口述史|黄源浩:投身3D传感产业 扎根深圳实现创业梦想

口述时间: 2022年2月22日

口述地点: 深圳市南山区荣超高新区联合总部大厦12楼

深圳口述史|黄源浩:投身3D传感产业 扎根深圳实现创业梦想

▲黄源浩

1980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专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拿到全额奖学金。曾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回国创业成立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从事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2015年公司成功研发出3D深度引擎芯片MX400,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2020年10月获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负责主持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等科研项目10项。作为主要技术发明人,累计申请专利343件,授权专利132件。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创新不仅发挥了先行者的优势,更扩展了其示范引领的影响力。深圳通过对创新产业进行集中式、精准式的梳理、激活、支持,体现了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策略,充分利用好深圳创新产业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和突破,为我们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跃升提供了机制和措施激励。未来,在深圳“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发展背景下,借助其带来的政策、人才、资源等方面有利条件,我们还将持续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放大人工智能视觉上下游产业的集聚效应,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梦想,便是将我研发的技术转化成普罗大众消费得起的产品,而不是只发表几篇论文,得到了一些关注,就感到心满意足。

深圳口述史|黄源浩:投身3D传感产业 扎根深圳实现创业梦想

▲黄源浩向媒体讲解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布局。

辗转多个国际顶尖研究所学习

我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也一定能做到,这种观念在我成长、工作中一直激励着我。1998年,我顺利考上北京大学,出于对工程化的热爱,我选报了力学与工程科学专业。众所周知,这个学科动手做实验的课程特别多,对我的自学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好的锻炼。

2002年本科毕业后,我决定继续求学深造,先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且辗转于中国香港等地多个国际顶尖研究所。从光学方法及系统研发,到光学无损检测、生物医学光学、光学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再到机电系统开发、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光学生物传感器,把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研究透了,再进入下一个领域。这段时间我先后去过7个研究院所,实验室始终是我最熟悉的地方。科研的道路漫长而清苦,而当时冷门的光学测量尤其如此,我告诉自己,要做过硬的科研成果,就要“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立志改变世界

还在求学时,当我第一次看到3D传感技术模拟出来的人脸模型时,一个念头在心里闪现:未来的机器,都应该有能力获取、读懂3D数据。另外,在国外10多年,我发现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是个制造大国,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只是个世界工厂。中国的科研人员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比如一位美国研究员的年薪是50万美元,来自中国的研究员只能拿30万美元。从那时起,我便立志要做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从而改变世界。我相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

2010年,世界第一台消费级别3D传感器Kinect问世。短短几年,3D传感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移动终端等领域的趋势初见端倪,而当时国内3D光学测量应用领域尚处在起步阶段。我的研究方向正好是3D光学测量,一直以来,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梦想,便是将我研发的技术转化成普罗大众消费得起的产品,而不是只发表几篇论文,得到了一些关注,就感到心满意足。当看到了国内消费级3D传感器市场的前景,我知道属于我们的创业时机已经到来。

正式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

深圳口述史|黄源浩:投身3D传感产业 扎根深圳实现创业梦想

▲2020年10月,黄源浩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3D视觉感知事业在深圳扬帆起航

对于创业者来说,选对城市非常重要。但是要如何选到适合的城市,却是一门大学问,不仅看经济体量,还要看可持续发展潜力。国内几个大城市我们都考察过,但最终一致认为深圳最适合我们。首先我们做的是技术,是要卖产品给客户的,深圳作为“中国智能硬件之都”,是最靠近客户,对产品、行业理解最深的地方,我想要方便对客户进行“贴身服务”就必须选择深圳。其次,深圳整个产业链配套完善,产品种类丰富、应有尽有,产品开发更迭速度极快,比如在华强北“打个板”,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但在加州和硅谷则需要花费一两个星期的时间。此外,深圳各级政府着力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包括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大赛、政策等。我能明显感觉到深圳的创业氛围最为浓厚,仅一个科技园区就能有上百家创业公司。

2013年1月18日,我在深圳留学生创业大厦成立了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的3D视觉感知事业正式扬帆起航。创业初期,我们就选择自主设计研发关键的一“芯”一“线”:“芯”是3D感知深度算法的核心芯片,“线”则是3D传感摄像头模组的生产线,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公司创始团队只有十几个人,办公室仅百来平方米,大部分空间都用作实验室。激光投影模组、特制摄像头……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团队研发并制作出了产品的每一个核心部件,并经过上千次的反复测试,将性能优化到当时业界的极限。

大家印象中的CEO应该是西装革履,但是创业前几年,我穿戴最多的还是防尘服和护目镜,光学台就是我的“办公桌”,测量仪、记录板、电脑屏幕,是我的日常“三点一线”。那些日子里,我和团队“急”着搞研发,“急”着跑市场,“急”着“996”乃至“007”,除了睡觉之外的时间一点也不敢浪费。在技术攻关最繁重的时候,甚至连续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

深圳口述史|黄源浩:投身3D传感产业 扎根深圳实现创业梦想

▲2013年,黄源浩(前排左2)在留学生创业大厦办公区创业合影。

研发首颗3D深度引擎芯片

2014年初,我们决定向3D传感的底层技术进军,成立了独立的部门专攻芯片研发。当时我们做3D传感,做算法,自然要做到芯片层,不然整个系统做不下来、功耗降不下来,影响体验。那时压力特别大,因为做芯片很“烧钱”,公司账上一度只剩几百万元,只能发不到三个月的工资,甚至还不够一款芯片的流片成本。我当时只能独自面对这样的困难。但幸好创始团队的研发实力和3D技术的市场前景,让投资人信心不减,随即追加了一笔投资,团队研发才得以继续。一直到2018年左右,公司发展步入正轨,在内部聊天时我才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在如此压力之下,公司的每一个细胞都必须高速运转。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团队的艰苦努力,2015年7月,我们首颗自主知识产权的3D深度引擎芯片MX400研发成功,让中国企业拥有了自己的3D视觉感知核心技术。同年9月,我们首条3D摄像头生产线投产,成为全球为数不多可以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的企业;11月,奥比中光的Astra 3D传感摄像头实现大量出货,可用于三维建模、骨架跟踪、手势识别等应用。经过国内外公司的努力推广,3D视觉感知行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自此,公司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

在3D视觉感知领域保持世界领先

对我们来说,2018年也是特别关键的一年。那年春节,公司的手机项目部和跨部门提供支持的200多名员工只休息了三天,就是为了抓住与国内头部手机企业合作的机遇。最终,奥比中光的3D结构光摄像头模组成功嵌入了OPPO发布的旗舰手机Find X,使其成为继苹果iPhone X后,全球第二款量产超百万台搭载3D视觉传感器的智能手机。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虐,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全面展开。面对疫情蔓延发展,搭载了我们3D视觉方案的机器人亮相抗疫最前线,为抗疫一线人员“减负”——“无接触式”为病人送餐、“不耗防护服式”帮医护人员配药、“不惧暴露式”进入公共领域全天候消毒执勤,比较有效地助力了阻断疫情“人传人”传染链条。我们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小误差“3D慧眼”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实时自主导航、灵活避障,为全国近百所医院和隔离点提供服务。

如今,奥比中光的员工人数已超过千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5%,硕博学历占比超过30%,累计申请专利1216项,授权专利450项,在3D视觉感知领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已覆盖智能手机、机器人、安防、新零售、VR/AR、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与大众生活、商业升级、企业生产息息相关。

科技企业应借势抢抓机遇,充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政策、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领跑全球。

深圳口述史|黄源浩:投身3D传感产业 扎根深圳实现创业梦想

▲2021年,黄源浩在公司会议上讲话。

科技企业在大湾区建设中 获得发展新机遇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诸于世。当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打造科创引擎》为题,对规划纲要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进行了重点报道。作为深圳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奥比中光接受了《新闻联播》栏目的采访,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也是国家对深圳科技企业的认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对此,我们科技企业应借势抢抓机遇,充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政策、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领跑全球。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以及全球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未来奥比中光将在保持3D传感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的同时,构建产业生态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共创、共享、共赢,用3D传感赋能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相关行业实现突破,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攻克“卡脖子”难题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2020年,我有幸入选“深圳经济特区40年40人”,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之一,无疑是我在2020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深圳这片充满包容、公平、创新的沃土滋养了一批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而他们用自己的创新拼搏开创了令世界瞩目的“深圳速度”。这个名单上还有不少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创办的企业也更有影响力。我心里明白,能与他们站在一起,并不意味着我达到了那些先行者们的成就,而是得益于人工智能所代表的未来发展方向,反映了国家对核心科技的重视,反映了时代对自主创新的鼓励。

纵览全球科技发展规律和布局,感知智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并充满机遇。作为土生土长的深圳企业,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与深圳这座伟大的城市密不可分。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中国始终处于昂扬发展大势之中,深圳作为“中国智能硬件之都”,很多厂商在这里布局,为我们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畅通的客户渠道。

未来,依托“双区驱动”的优势,借助深圳政策、人才、资源等方面有利条件,我们将积极发挥人工智能3D感知产业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和“引领者”作用,抓住全球科技向智能化升级的机遇,掌握3D视觉感知硬核科技,攻克“卡脖子”难题,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助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出 品: 深圳市政协 深圳晚报社

总策划: 林 洁

策 划: 乔恒利

监 制: 尹昌龙 王 蕾 叶晓滨

顾 问: 黄 玲

统 筹: 林 航 赵 青 陈 莉

执 行: 王 硕 成 功 郑舒琪

采写撰稿: 深圳晚报记者 成功 邱志东 实习生 谭海燕 黄源浩

上一篇新闻

中国机遇 全球媒体热议点赞

下一篇新闻

这个湖,对苏州意味着什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