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潘昊:在华强北逛了一圈就决定留下来创业

潘昊:在华强北逛了一圈就决定留下来创业

潘昊

潘昊 四川雅安人,生于1983年,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总经理、创始人,深圳制汇节(Maker Faire Shenzhen)发起人,深圳市政协委员,第四届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3年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企业家”,并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荣获2015年度EDN电子技术设计创新特别贡献奖,2016年被聘为南山区“创新创业形象大使”,荣登《2017中国商业创意人物100榜单》,2018年荣获第二届深圳青年创业年度风云人物。

Sayings

2008年,我只身一人来到深圳,立即被这里的创新氛围所吸引。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华强北,有众多高新科技企业,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优美的城区环境,充足的科技服务供给能力……我当即决定把公司落在深圳。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中最年轻的城市,深圳正在一步一步发展为最适合全球创新创业者发展的舞台。

从英特尔公司辞职后,我希望再做下一个选择之前,能够多的去了解世界更多地了解自己 。于是,我选择一个人骑行。

从小动手能力强

1983年,我出生于四川雅安。从小就爱“搞破坏”,总把家里能拆的东西都拆一遍,然后重新组装,并且十分享受这个过程。我上中学时就烧掉六七个主板,不过幸好学习成绩还不错,父母也不会太苛责,而且只要努力学习,好好考试又可以买新的主板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爱好和学习还算是互帮互助了。

2001年,我考上重庆大学,源于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趣,报了跟计算机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当时学校里面大家都忙着考试、读研这些事情,没有太多人愿意去参加比赛。而我和一些同学从大二开始就参加各种竞赛,也获得过不少奖项,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那时候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每两年一届,如果我大二不参加的话,就只有大四才有机会。当时所有的参赛对手都是大三的学生,只有我们一个队是大二,我们需要快速去自学很多关于单片机和通讯的相关知识。

辞职后独自骑行3个月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的制造部门担任产品工程师。在待了十几个月之后,我觉得在英特尔的工作生活太有安全感了,作为一个成熟的外企,其员工的职业规划路线是非常清晰的,成长的过程和速度是可预见的。虽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挑战性不够,我感觉太没意思了,更希望做一些冒险的事。最终,我不顾家人的阻拦辞职了。

从英特尔公司辞职后,我希望在做下一个选择之前,能更多地去了解这个世界、更多地了解自己。于是,我选择一个人骑行。河南、河北、上海……我在国内转悠了3个月,途中也思考了很多问题。现在回想起来,骑行的这段经历对我创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去面对各种不确定,去选择一条道路,方向、节奏、中间风险的把控,全部都需要自己去考虑。这其实跟创业非常像,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出发,第二个要解决是去哪里,然后每天再定一些计划,遇到困难该怎么去解决。所以后来我创业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就从容了许多。

我想到了在国际创客论坛发帖征集创客们的需求,再到国内电子市场收集硬件加工后发给创客的点子。“为创客服务”,这是我创业的最初目标。

对创客群体感兴趣

当骑到北京时,我选择在一家只有两人的公司打拼。那段时间跑业务、采购,什么事都得自己搞定,我借此迅速熟悉了国际贸易流程。2008年,公司办事处撤销,我再次面临人生选择。但我已经有了确定的方向,对大公司不感兴趣,如果也没有合适的小公司,那就创业吧。其实当时我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曾尝试过做医疗电子相关的产品,也去义乌做过小商品批发的买卖,这个阶段持续了大概两三个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多媒体艺术展,一进门就看见一条音乐走廊,那条音乐走廊会根据路人的脚步奏出音乐,此外还看到一些用电子、自动化的方式做的艺术作品。原来电子元件不光可以做小车和机器人,还可以做出这样好玩的事情,这让学电子专业的我大开眼界。在我的认知中,艺术家其实是很少使用技术的。

又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博客上看到了开源硬件这个概念,带着好奇的心理,我顺藤摸瓜找到了Arduino的论坛。Arduino是2005年意大利几个设计学院的教师开发出的一款简单易用的电路板,可以用于制作任何电子产品,能连接各种传感器控制灯光、马达和其他装置,是非常热门的开源硬件。在Arduino论坛聚集着大批创客。那时,国内还没有创客概念,我瞬间被这个新兴群体吸引。

做开源硬件为创客服务

开源硬件,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把硬件设计技术源代码向外开放,让更多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使用和迭代,让这项技术以更低的门槛给非工程师背景的人使用。

我在大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深有体会——我有很多想法,但是缺乏必要的技术去把这个想法实现出来。我在国外的一个开源硬件论坛留言说我的体会,没想到有那么多创客回馈说有同感,论坛上创客们的积极回应让我看到了商机。我发现,很多硬件模块因为创客需要的量少,很多工厂不愿意生产。后来,我想到了在国际创客论坛发帖征集创客们的需求,再到国内电子市场搜集硬件加工后发给创客的点子。于是,我便做起了开源硬件的生意。“为创客服务”,这是我创业的最初目标。

我第一次接触创客文化也是在参加艺术展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还没有把自己叫做“创客”,在国外,大家把自己叫做maker,因为maker这个词其实是消费者的反义词,与其去购买一些东西,还不如去创造一些东西出来。但是翻译成“创客”这个词,其实应该是在2010年左右。

我给创立的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为“maker for makers”,也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创客的“军火商”。

追梦的道路上不觉得疲惫 反而很快乐

我创业的初始地在北京,但发现很多器件原材料供应都不在北京而在深圳,于是我就想来深圳看一看。

2008年7月,我来到华强北,逛了一圈后我就决定留下来创业。这个几乎拥有全球最完整电子器件产业链的城市,在创客眼里就是硬件创业的“好莱坞”。国外的硬件创业者来到深圳,都会兴奋得不想走。当时深圳有“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还有辐射整个珠三角的加工厂。在这里,硬件产品从创意到原型,从原型到小规模量产所需的时间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短。当然,深圳还有不能忽视的价格优势。

在深圳与我一起创业的还有一位叫缪建国的伙伴,他是我同学的弟弟,现在是矽递科技的CTO。我们建了一个电商网站,在接了订单后,我像小贩一样穿梭于华强北进行采购、发货。缪建国则负责把我采购来的电子元件加工成创客所需的各种模块。生活很忙碌,但走在梦想道路上的我们非但没有感觉到疲惫,反而很快乐。我们的第一个订单是一个出口新加坡的LED订单,对方只要10个,总价不过几十元。

潘昊:在华强北逛了一圈就决定留下来创业

2013年,潘昊在矽递科技敏捷制造中心仓库。

成立公司做开源硬件制造

不久后,我们租来了一处房子,成立了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给我们公司定位为“maker for makers”,也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创客的“军火商”。

靠着论坛上的开源图纸,我们制作出了第一款产品——加速度传感器,深受“创客”欢迎,销量也很好。第一个月,我们就赚了3000元。两个月后,公司业务量就开始快速增长,矽递科技也招来了第一个员工。慢慢地整个公司才架构起来,各种部门也慢慢成形。然后开始陆续接到一些比如Google、微软等大公司的订单。到2012年,矽递科技已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三的开源硬件制造商。

很多人觉得创业起步非常难,我觉得起步真的不难,真正难的是企业发展到两三年的时候,这个时候团队发展大了,怎样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真正喜欢这项工作的人能够自由地去创造,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很庆幸,后来我们摸索出了一些方法,这其实也是个绝大部分创业团队必经的一个过程。

潘昊:在华强北逛了一圈就决定留下来创业

2018年12月,硅谷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成员到访柴火创客空间,潘昊(前排左一)在柴火创客空间发起社区分享活动。

正如“柴火”所寓意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柴火创客空间旨在为创客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鼓励跨界交流。

发起成立柴火创客空间

创业初期,在深圳做创客的并不多。我去过海外的一些创客空间,感觉创客环境很好,中国其实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片“土壤”。于是在2011年,深圳第一家创客民间组织——柴火创客空间成立,我是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的联合发起人之一。正如“柴火”所寓意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柴火创客空间旨在为创客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鼓励跨界交流。

创立柴火创客空间的另一个原因是想为一些创业者提供一定的支持。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除了可以从柴火创客空间获得研究场地和设施外,还可以参加由柴火创客空间所举办的主题活动,跟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当年的3D打印机就是几个人在创客空间突然心血来潮,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的成果。

在柴火创客空间,我还见到了不少潜在的客户,也见证了创客群体的壮大。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对柴火创客空间进行了升级,目的是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跟创新资源以及创客产生系统性的持续交流。目前,柴火创客空间拥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会员,空间已落户深圳、东莞、成都和石家庄4座城市,结合不同城市的产业特色,致力于引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城市传统产业升级。

潘昊:在华强北逛了一圈就决定留下来创业

潘昊在2017年深圳制汇节论坛发表开场致辞。

引入“制汇节” 促进全球创客交流

2012年4月,我们向美国Maker Media杂志社申请,获得了在深圳举办“制汇节”(MakerFaire)的官方授权,“创客”盛会第一次被引入国内。其实不管是成立“柴火空间”还是引进“制汇节”(MakerFaire),起因都是我们觉得“太寂寞”了。

2015年6月19日,由深圳市政府主办的2015国际创客周活动在深圳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深圳“制汇节”是国际创客周的主会场,3天的活动吸引了全球19万人次观展体验。之后每年的6月,深圳都设立国际创客周,吸引全球创客在深圳相聚,推动海内外创新交流。

在我看来,深圳本身已经是“创客之都”,这里有完整的电子和制造产业链,吸引了无数的科技创新者从全球来到深圳,将想法变成商业产品,如今的深圳被称为创客的“好莱坞”。作为一名资深创客和创业者,我由衷感谢深圳为创业者提供的多样化“双创”环境,让每个创新者获得无限的发展空间。

十年前,大家也不知道什么叫“创客”。但十年之后,整个社会都十分支持创新创业。在我眼中,“创客”是一群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愿意把想法付诸实现,并享受制造的过程。这和深圳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是一致的。深圳是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

口述时间:2019年2月20日下午

口述地点: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

本期采写:邱志东 康铭祥

本期历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出 品:深圳市政协 深圳晚报社

总策划:戴北方 王 璞 王大平

总监制:柳光敏 邓自强

总顾问:黄 玲 南兆旭

总执行:唐亚明 周智琛

统 筹:吴振兴 成 功

梁琼月 张 笑

上一篇新闻

人社口述史 | 曹荣新:在特区的热土上创办了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

下一篇新闻

新一代潮商能否扛起家族重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