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人社口述史 | 曹荣新:在特区的热土上创办了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

人社口述史 | 曹荣新:在特区的热土上创办了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

人社口述史 | 曹荣新:在特区的热土上创办了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

人社口述史 | 曹荣新:在特区的热土上创办了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就在一个月前,我刚刚回到阔别多年的广东,以满腔热情投入到特区的建设中来,一直从事人事领域的工作。从筹建深圳人才服务公司,到创办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我有幸参与了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变革。可以说,深圳市人才大市场的建立为数以万计的有用之才的自由流通建立了通道,为特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更为全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探索提供了一份动力。


阅读几麻袋求职信

匹配人才供给需求

从中山大学毕业后,我就被分配到成都,在那里工作了整整15年。1980年7月,我来到深圳以后,发现这是一座一片空白、热火朝天的城市。尽管从物质条件来看,这里与成都的生活天差地别,但是我却感到十分兴奋。此后的三四年间,我一直从事人事管理工作。到了1984年,随着计划经济不断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开始出现萌芽。市政府要求市人事局建立深圳市人才服务公司,性质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经费自理、自负盈亏”。批文下来以后,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没有一分钱的经费,压力非常大。


由于我在人事领域的工作经验,市人事局当年就把我调去,全权负责深圳市人才服务公司的筹建工作。我来了才发现,自己是个十足的“光杆司令”,每天开门、锁门、烧水、扫地都是我一个人干。后来,我从人事局要来两个人,一个出纳、一个会计,再加上我,就组成了一个三个人的“创业班子”。


我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处理来信。当时市人事局一段时间就会收到几麻袋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信。两位同事负责每天看信,我负责跑全市各个用人单位,想尽办法匹配人才供需。就是用这种“笨办法”,我们陆续拓宽了几千个人才的发展前途。两年后我们又搬了一次家,工作人员增长到十人左右,除了招聘业务,还扩展了培训考试业务,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工作人员的工资问题。


五年内招聘摊位

从16个增至108个

1988年,国家人事部在山东召开全国人事人才工作会议,会议决定要在全国建设人才市场。我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就想以此为契机“化被动为主动”,不再等待人才寄信来求职、企业填表提要求,而是设置一个固定的交流场地,让企业和人才能够近距离、面对面地便捷沟通。


不过,全国当时并无先例,我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领导的支持下,当年,我们在华强南购置了一块750平方米的空间,总价是60万元。我把这个空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行政科室,一部分作为招聘市场,中间拉一个隔板。招聘市场那边又分为两部分,一边是培训场地,另一边设置了16个招聘摊位。从开门迎客的第一天开始,这16个摊位前面的应聘者就人山人海,而且每天来招聘的公司也要排队。从周一到周日全年无休,多的时候一天能来好几千人,逼得我们又得扩大场地。


1993年,我们把市场搬到了华强北的纺织大厦,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单层楼高6米。加层装修后,实际使用面积增加了一倍,达到4000多平方米。上层是办公区,下层是招聘市场,共计设置了108个摊位,日均应聘人数超过一万人,多的时候能够达到两万人。特别是春节节后,场面更是壮观。


人社口述史 | 曹荣新:在特区的热土上创办了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

(1991年成立国内首家常设型人才市场——人才智力市场)


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人才市场之一,我们除了做好招聘业务,还做了很多别的尝试——比如在人才大市场里开辟了一块区域作为“智力市场”,负责进行专利技术的申请和登记,以及专利产品的展示,提供高端人才的招聘对接服务;还在劳务输出方面进行创新,帮助内地的装修工、保姆取得海外劳务收入执照,先后面向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输出数百劳务工。


深圳经验影响力辐射全国

早在80年代,特区的资金、生产、技术市场就逐步开放了,可是人才市场还是新鲜事物。从全国范围内看,多数人还是遵循着“一定终身”“单位所有”等旧观念,国内对于是否要建立人才市场还争论不休。不少人认为,人不是商品,把人才放上市场上去估价、交换是不可理喻的。1988年,我在《深圳特区报》上刊发了一篇题为《深圳应继续拓展人才市场》的文章,充分阐述了人事制度有必要在特区的土地上率先改革的理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碰到过很多困难。我还记得有一个剧院看中了一位内地工程师,可对方的单位坚持不放人,大家上下奔走,不知做了多少工作,对方才勉强签字放行。这位工程师捧着一纸调令,声泪俱下,发誓干一番事业回报社会。此外,像王石、任正非这些如今响当当的商业巨匠,在公司创立之初也曾经历过很多调人遇阻的问题,他们自己以及公司许多骨干的人事档案最初就是委托我们人才市场保管的。


随着深圳人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人把我叫做“人才贩子”“人才老板”。1993年,人事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人事工作会议,我作为深圳代表发言,20分钟的发言一直延长到30分钟,我还对那些抨击做出回应,我说: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我当第一生产力的老板也光彩呀!


发言结束后,我的酒店房间被围得水泄不通,各地市的政府部门代表、媒体记者都来提问。紧接着,全国各地来深圳“取经”的队伍络绎不绝,特别是广东省内的城市来得更加密集。应该说深圳是一盏灯,从这里照亮了东莞、惠州、广州、佛山、江门、中山,再从广东省向全国辐射。从此,“人才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大城市兴起。


人社口述史 | 曹荣新:在特区的热土上创办了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


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人社口述史 | 曹荣新:在特区的热土上创办了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人社口述史 | 曹荣新:在特区的热土上创办了全国首个人才大市场

都知道工龄对养老金重要,这个“工龄”你有吗?

现在已经5G视频办业务啦?!等等我,我还没换5G手机呢


最高85万元!7月16日前,抓紧申报这个项目



上一篇新闻

贸易战中的华强北,哪类企业可长盛不衰?

下一篇新闻

潘昊:在华强北逛了一圈就决定留下来创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