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明明大家都是哺乳动物,凭啥我就乳糖不耐受?

多数人都熟悉的部分,我们就聊简单点。乳糖不耐受实质就是你的肠胃无法分解乳糖,于是消化不良引起不适。常见的哺乳动物比如猪,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它们肠胃里针对乳糖的酶就会罢工,小猪也就断奶,不再消耗母猪的营养,此后就算母亲觅食一去不回它们独力存活的机会也大些。人也是这么回事,所以地球上大部分成年人——看是什么时候或哪的数据——其实都不适合喝奶,自古。

但既然多数人都喝不来,为啥到处都发展出了奶类饮食?一个原因估计是牲畜奶带来的营养和经济效益盖过了拉肚子的损失。到人们学会做奶酪后,收益就更显著。对于早期游牧部落而言,获取、保存和长途运输都便利,且味道还阔以的食物实在很难割舍;而在干旱地区,动物奶也是水的重要替代。

或者看到这你已经明白哪些地区的人有消化乳糖的肠胃。在适宜放牧(或者说不适宜耕作)的地区和沙漠戈壁,成年后能够饮用牲畜奶完全吸收营养,还不会因腹泻而体液流失,这带来的选择优势并不小。

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早期游牧社会里,喝畜奶会拉肚子的人自然更容易被筛掉。这种“选拔”压力之大,让三个地区在至少七千年前,各自形成了乳糖耐受血统:北欧(起源于现在的丹麦地区)以及非洲东、西两岸。这三地出现的基因变化也各个不同,但都以有效方式改变了同一个乳糖拆卸工,即乳糖脱氢酶/lactose dehydrogenase。随着游牧民族一波波侵袭,被农业民族同化,以及各地交际通商互相渗透,这些血脉才在大陆间散布了开来。

明明大家都是哺乳动物,凭啥我就乳糖不耐受?

亚洲

像老爸和我这样原籍中国的话,你在意大利生活就会经常碰到饮食问题,因为这里流行的菜色几乎都有奶料,是本地人营养的重要来源。

亚洲这边的饮食发展则是另一条路。有证据表明在距今一万年左右,黄河流域(如南庄头遗址)就开始有人饲养鸡。家禽的肉和蛋都是优秀的蛋白质来源,且蛋方便保存运输,获取容易,类似游牧区的奶酪。鸡体型细小,生命周期较短,养起来比哺乳类牲口省事。而距今八千年的磁山文化,则已经有圈养猪的痕迹。(据说,猪奶没流行是因为味腥&母猪不喜欢配合)

除了猪和鸡,另一种被古代中国人选育的农作物也填补了牲奶的营养缺口,就是大豆。这是种富含蛋白,多才多艺的食料(小编:在中国各地流窜的传教士不少对豆腐印象深刻,写下过许多大惊小怪的文章¬_¬豆腐简史)。

我小时在新加坡生活,没有在当地见过鲜奶。奶粉调制的饮料是有,但周围的人一般还是更习惯豆奶。现在,豆奶在西方也变得随处可见了,不少人认为牛奶脂肪太多不利于健康——贫友,如果你喝牛奶肚子会难受,那回归旧时的食谱就好。

小编:这星期才知道我妈居然不知道乳糖不耐受,感觉要到处提一下

原文:《Why some humans developed a taste for milk and some didn't》;有整合几篇文章

本文译自 theconversation,由译者 梁兵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上一篇新闻

新冠病毒夏季自行消失?专家:“靠天”不如靠自己

下一篇新闻

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