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7日 星期二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禁止在婴儿食品中加游离糖,你还没行动起来?

这不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提醒吃糖的危害了,但每一次呼吁,无疑越来越掷地有声,世界卫生组织(WHO)此次明确建议,禁止在 3 岁以下婴幼儿辅助食品中添加游离糖。 [1]

与糖宣战

最近几年,世界各国的「减糖」行动愈演愈烈。新加坡是首个禁止高糖饮料广告的国家,这些饮品还将被强制贴上醒目的健康警示标签。拿糖开刀的,远不止新加坡,事实上,目前全球已有 42 个国家在征「糖税」。这些做法的目的,无非是逼着生产商把糖分降下来,同时促使消费者渐渐降低高糖饮料的购买和摄入。

「减糖」也是我国“健康中国”行动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于成年人,「减糖」的目标是把游离糖的摄入控制在 25 克以下,对于小朋友,国家呼吁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同时,紧跟新加坡的做法,我国也将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增加蔗糖等糖的强制标识,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禁止在婴儿食品中加游离糖,你还没行动起来?

图片来源:权威机构禁糖截图[2]

读懂糖

人体所需的 70% 左右的能量都由糖提供,糖表示很委屈,其实,真正要限制摄入的是被世卫组织点名的「游离糖」。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游离糖?它主要有两大类:添加到加工食品中的糖(如蔗糖、果葡糖浆)和蜂蜜、糖浆中天然存在的糖。而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可被人体有效利用,是婴幼儿生长发育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是不属于游离糖的。乳糖的甜度不到蔗糖的一半,口味清淡。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禁止在婴儿食品中加游离糖,你还没行动起来?

图片来源[3]

乳糖出场,游离糖 KO

中国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倡议从娃娃抓起,关注生命早期,对糖的认知和健康摄入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为什么要对婴幼儿「禁糖」?

游离糖的危害耸人听闻。全球权威科研期刊《Nature》在 2013 年 2 月发表了一篇论文叫《糖的毒性真相》直接表明游离糖每年间接导致全球约 3500 万人死亡。高盐高糖高脂不健康的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2016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 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2012 年全国成人超重率 30.1%,肥胖率 11.9%,比十年前增长了 32% 和 67.6%,而儿童青少年超重率 9.6%,肥胖率 6.4%,比十年前增长了 1 倍和 2 倍!

看起来离婴幼儿很遥远的疾病,不仅有着低龄化的趋势,而且,从小摄入的食物和饮食习惯可能就是它的根源!

从小就把含有游离糖(如添加蔗糖、果葡糖浆等)的食物作为主要营养来源,短期的直接影响,会引起蛀牙、导致超重或肥胖。许多家长甚至认为婴幼儿时期白白胖胖是「长得好」的标志,而反正会换牙,乳牙蛀了就蛀了,实则非也。长期摄入过量糖分,还会让孩子养成重口味的不良饮食习惯,加大成年后肥胖的几率,而“蛀牙”这个表现的背后有多方面因素影响,口腔健康并不会随着换牙而改变,从而影响换牙后的牙齿健康,更可怕的是,过早摄入游离糖导致的肥胖甚至会提高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的风险。

乳糖作为母乳中主要碳水化合物的来源,甜度不到蔗糖的一半,口味比较清淡。在为宝宝提供身体所需能量的同时,大部分母乳中的乳糖能被宝宝吸收,少量未被吸收的乳糖能帮助软化粪便,有益于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并且,肠道内的乳糖还有利于婴儿体内矿物质的吸收。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禁止在婴儿食品中加游离糖,你还没行动起来?

图片来源[4]

婴幼儿食品优选天然牛乳来源的全乳糖

我们知道,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于母乳,如母乳不足或没有母乳,可以用婴幼儿配方奶粉来补充母乳不足的部分。

2018 年,中国国家卫建委在【幼儿配方食品(征求意见稿)】中公开明确了奶粉中的乳糖添加比例,规定婴儿(0~6 月龄)和较大婴儿(7~12 月龄)等乳基配方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应首选乳糖,乳糖应占碳水化合物总量的 90% 以上。同时,对于乳基幼儿(13~36 月龄)配方食品,规定乳糖应占碳水化合物总量的 50% 以上,无乳糖和低乳糖产品除外。

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规定,对于乳基婴儿配方食品,首选碳水化合物为乳糖、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不得使用果糖。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也指出,在牛乳蛋白和水解蛋白配方食品中,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应是首选碳水化合物。除非必需,应杜绝蔗糖和果糖以配料成分添加到婴儿配方食品中。

所以,如母乳不足需要补充奶粉,建议 12 个月以下的宝宝优先选择全乳糖婴儿配方奶粉,避免食用添加了蔗糖和果糖的配方奶粉。对于 12 个月以上的宝宝,建议优先选择乳糖含量高,不添加或少添加蔗糖和果糖的奶粉。

来自天然牛乳的全乳糖是宝宝较好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在营养摄取及补充方面还应咨询医生的专业建议。

[1] 《世界卫生组织简报》2014;92:780-781. doi: http://dx.doi.org/10.2471/BLT.14.031114

[2] 人民日报《提醒:它竟比吸烟还可怕》;WHO,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guidelin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Health Effect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195 Counties over 25 Years; 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PMC,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 澎湃,《禁止高糖饮料广告、加税……糖为什么成了众矢之的?》

[3] 食品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蔺毅峰.软饮料加工工艺与配方: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余小娜,盛淑玲.转化糖浆制备工艺研究.许昌学院学报[J]2016年3月;蒋丽萍,张静.果葡糖浆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新疆畜牧业[J]2009年03

[4] 荫士安,人乳成分——存在形式、含量、功能、检测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上一篇新闻

富士康建12吋晶圆厂,聚焦28nm与40nm

下一篇新闻

为什么新加坡CBD俗称金鞋区?原来它如此“两面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