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看世界疫情地图:除了飙升的数字,你还注意到什么?

封面图片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疫情图截至14日的数据,全球多家主流媒体(包括美国媒体)纷纷报道了全球累计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超过200万的消息,但之后不久数据又被修正。目前累计确诊病例为1920618例,死亡病例119687例。这个图上,除了每天飙升的数字,不知你还注意到什么?有没有注意到中间位置黑色背景上刺眼的红色斑点的分布?是不是呈现出一种主要沿东西方向在一定纬度内密集,并向南北逐渐发散的分布特点?如果你觉得不明显,那就看看从2月底至今的变化,就比较明白了。

看世界疫情地图:除了飙升的数字,你还注意到什么?

2月26日数据

看世界疫情地图:除了飙升的数字,你还注意到什么?

3月24日数据

看世界疫情地图:除了飙升的数字,你还注意到什么?

4月9日数据

气温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一直是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

这可以从疫情发生以后,公众和媒体反复不断地就这个问题询问有关专家窥见一斑。早在今年1月22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包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传染病专家阿梅什·阿达尔贾,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马克·利普西奇,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提到了这个问题。甚至进入4月以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接受人民日报新媒体专访时仍被问及这个问题。为什么总问这个问题呢?恐怕是因为大家都听说,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

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

的确这种期待有一定依据。据对SARS的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56摄氏度下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病毒。而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则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而且多项研究显示,MERS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病毒活性都会显著降低。而在22°C到25°C的温度和40%到50%的相对湿度(即典型的空调环境)下,SARS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保持5天活性。

所以笔者在此提醒一句,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洗热水澡的温度也达不到。

2006年WHO出的《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把天气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主任都曾比较肯定地说,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

对新冠状病毒的直接研究支持高温可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

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4.28℃到6.18℃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

3月9日,论文预印网站SSRN发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主要沿着东西向展开,中心点均大致沿北纬30~50度分布,平均温度为5℃~11℃,平均湿度在47%~79%。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事实上,疫情后来的进展形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预测。

看世界疫情地图:除了飙升的数字,你还注意到什么?

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

相反或谨慎观点:气温非决定因素

早在2月份的采访中,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高温抑制病毒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他接着指出,2012年人类体内发现的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就完全没有遵循季节模式。“阿拉伯半岛温度高达约43摄氏度,MERS也仍在传染。”他就此指出,“某些病毒的传播高峰会出现在盛夏。“

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也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尔也在一次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尚无法断言确诊人数会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少,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指望仅仅靠天气回暖来消灭这种病毒。”

3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在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了题为《夏季冠状病毒流行会减少吗?》的研究论文。结果表明,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这项研究显示了温暖气候抑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半球国家出现的本土传播案例,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

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等热带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

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

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或许能证明单纯的温度湿度不是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然而气温显然不是单纯的温度,还涉及通风、日照等环境因素。气温的升高伴随着日照的增强,绝对温度虽然达不到杀死病毒,但增强的紫外线应该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多出来晒晒太阳肯定有益无害!

唠了半天,有人可能会说,一个破仪表盘让你说出花来,还是没有得出肯定结论呀。是的,你啃着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也不见得能想到牛顿会发现牛顿定理。世界疫情图的创立者Lauren Gardner教授也说,没想到她弄的东西竟然招来了超过10亿的点击量。她表示,这个项目为学校和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我确实期待它为我们的团队带来真正令人兴奋的机遇,而且它已经做到了。”NASA已经要资助这个小组研究“季节性和气候”对病毒的影响。”呵呵,这不美国政府和我想一块儿了!

看世界疫情地图:除了飙升的数字,你还注意到什么?

上一篇新闻

百济神州(06160)在研抗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腺癌和食管癌患者中总体耐受

下一篇新闻

新冠病毒高温高湿下未减弱传播是真的吗 新冠病毒如何控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