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铜梁龙舞、梁平木版年画、彭水高台狮舞、土家摆手舞……今年1月,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统一部署,重庆“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启动,5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线,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让万千巴渝儿女感受到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和见证,也是展现民族和区域人文精神的窗口。长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长江重庆段,拥有川江号子、铜梁龙舞、木洞山歌、梁平木版年画、大足石雕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项,以及市级非遗项目707项、区县级非遗项目3770项,是绚丽迷人的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梁平区屏锦镇“德合泰”作坊,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徐家辉在查看梁平木版年画印制质量。特约摄影 刘辉/视觉重庆(资料图片)

这些在特定的地理、人文历史环境中生成、孕育、传承的地域性文化遗产,不仅充实、丰富、繁荣着璀璨的长江文明,更彰显着重庆的人文精神特质,提升着重庆人的文化自信,为世界更好了解巴渝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打开了大门。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华丽大气的大蠕龙,翻江倒海的竞技龙,红火璀璨的火龙……今年春节,在重庆欢乐谷、磁器口古镇、安居古城等众多景区,铜梁龙舞再一次惊艳了八方游客。

“中华第一龙”铜梁龙舞兴于明、盛于清。清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中就生动记载了铜梁龙舞的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铜梁龙舞表演。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资料图片)

铜梁龙舞有大蠕龙、火龙、竞技龙、稻草龙、荷花龙、鲤鱼跳龙门等30余个品种。其中,代表品种大蠕龙造型独特,色彩艳丽,气势磅礴,雍容华贵,既有传统的艺术风格,又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意蕴;火龙以铁水打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升天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精彩热烈。

舞蹈技艺总体上追求灵活、大气,以大龙具、大套路、大变化来体现大气势,因而凸显出“大”的鲜明特色。舞蹈表演则起伏流畅,张弛有度,环环紧扣,高潮迭起。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铜梁龙舞其实不仅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的“宠儿”,也是我国重大庆典、活动中的“常客”。它先后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国庆庆典,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并多次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外文化交流。

如今,铜梁龙舞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杰出的文化价值,不仅是重庆非遗饮誉全球的一张耀眼文化名片,也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文化品牌。

事实上,伴随现代科技走进日常生活,不少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已经不太容易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受众面越来越窄。

铜梁龙舞为何能“圈粉”无数?其秘诀不仅在于铜梁“从娃娃抓起”,让龙舞进校园、进社区,使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基因,浸润在每一个铜梁人身上,给该项非遗提供肥沃的传承土壤,还在于它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向着自由、欢愉、生动、活泼等方向提升舞技,在龙身上加装LED灯等,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不断焕发生机。

细梳重庆非遗,除了铜梁龙舞外,在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类别中,彭水高台狮舞、土家摆手舞、石柱玩牛、大足鲤鱼灯舞等,同样秉承着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活态传承,大放异彩。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揉泥、制坯、打磨、刻花、上釉……在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穿过一片柑橘林,拾阶而上,一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掩映在林荫中,静怡、悠然、恬适,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之意境油然而生。

叩开木门,90后小夫妻管永双和李云杉正潜心制作陶器。

管永双于201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扎根安富钻研陶艺。在传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他更将时代审美编入传统技艺中,对器型、颜色等方面进行了诸多艺术创新,开发出一系列“植物灰釉”作品。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管永双正在制陶。记者 龙帆 实习生 何佩玙 摄/视觉重庆(资料图片)

2017年,他的作品《痕》入选首届中国四大名陶展;2019年,作品《陶瓷柴烧茶具组合》获得第54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2019年,作品《无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如今,管永双的作品广受消费者青睐,一把壶动辄要卖上万元。言及成功,他对国家级非遗——荣昌陶器制作技艺赞不绝口,“没有这里的文化土壤和优质陶土,就没有我的今天。”

古有“民窑不入典”之说。因此,荣昌陶在官方史志中鲜有记载,但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已能清晰勾勒出它的历史轮廓。它兴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中兴于元明,复兴于清代。荣昌陶博物馆现收藏着的一盏汉代陶灯和一套汉代陶俑,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安富街道荣昌陶大师园的工作室,工人们正在制作陶器,屋内放满了等待烧制的陶器半成品。 记者 郑宇 摄(资料图片)

清乾隆以后,荣昌当地先后开办了万顺窑、向氏窑、磨子窑、下兴窑、万利窑、中兴窑等,到清代后期,不但能成批生产细陶,且较普遍地开始使用刻花和色釉装饰。“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流传至今的民谣,描绘的就是当时荣昌鸦屿山制陶烧窑业的繁荣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荣昌陶业不但迅速恢复和发展,而且改变了以前只生产日用陶的状况,开始创新生产工艺美术品。1964年-1985年,荣昌陶曾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品赴日本、斯里兰卡、智利等多国展出,并大量出口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出口总量达276万余件,平均每年出口量在10万件以上。

最让荣昌人骄傲的是,它还曾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要。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出国访问,赠送了一只双色釉鱼耳罐给美国领导人,后被收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该耳罐由国内知名陶瓷专家马高骧在荣昌研制,当时共制作了两只,另一只现收藏于荣昌陶博物馆。

如今,荣昌有陶瓷企业7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6家、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日用陶、工艺美术陶、包装陶、园林建筑陶等产品体系,并正在创建“中国陶瓷之都”,力争到2025年,形成陶瓷产业总产值约160亿元的规模。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璧山的竹雕和微刻。首席记者 崔力 摄(资料图片)

其实,不仅是荣昌陶,重庆漆器髹饰技艺、永川豆豉酿制技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荣昌折扇制作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城口山神漆器制作技艺、合川峡砚制作技艺、奉节夔梳制作技艺、璧山竹雕制作技艺、垫江角雕制作技艺、万州谭木匠木梳制作技艺等大量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应需品,让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弘扬发展。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妈妈,快看,这个刺绣好漂亮哟!”“呀!还有‘男绣娘’,手指好灵活,飞针走线,就像在布上跳舞。”在酉阳5A级景区桃花源,酉州苗绣坊成了游客热门打卡地。“男绣娘”陈碧海更是成了一名“网红”,身边常常聚集不少游客拍照、录视频。

苗绣,被誉为“古苗文化的活化石”,是市级非遗项目。它用色夸张大胆,以红、绿为主,辅以其他色彩鲜丽的丝线,花纹稠密、富丽堂皇,深受天南地北的游客喜欢,已然成为游客争先恐后“带得走的记忆”。

58岁的陈碧海本是一名庄稼汉,家住酉阳清泉乡茶溪村。1993年,他跟村里多数青壮年一样外出务工,在湖南彬州不幸遭遇车祸,左腿高位截肢、左手失去3根手指,伤愈回家后,他一直赋闲在家,靠低保金度日。

2018年,由山东省文化旅游厅、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举办的鲁渝共建非遗扶贫培训项目启动,陈碧海在当地政府关怀下,参加了酉州苗绣培训班,并正式成为了一名“绣工”。

“如今,我月薪1900元,有‘五险一金’,不仅甩掉了穷根,还到全国多地进行非遗技艺展示,甚至还出了一回国,到新加坡参加文化交流。”陈碧海感激地说。

“我们借助非遗进景区项目,先后开设了竹编坊、苗绣坊、织锦坊、染布坊等工坊,开发苗绣、土家织锦、竹编等特色非遗产品和文创产品,在丰富景区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让游客的旅行变得更能‘见人见物见生活’,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酉阳桃花源景区相关负责人称。

非遗不能“冻”起来,要“动”起来;只有 “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起来。近年来,我市通过“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非遗+产业”等模式,进行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不少非遗“火”起来的生动案例。

如,梁平木版年画、铜梁龙灯彩扎、綦江版画、石柱土家刺绣、沙磁乱针绣等非遗项目,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现象,不仅彰显了巴渝儿女的美学视角,更将文化“软实力”变成了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土家摆手舞。特约摄影 杨敏(资料图片)

我市的非遗项目种类丰富,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杂技和游艺、民俗等,是现存的、固化的巴渝文化坐标,不仅展现了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和多样性,彰显出重庆的人文精神,也是汇聚起了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传承弘扬发展长江文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庆非遗将绽放出越来越绚丽迷人的光彩。

更多精彩点一点>>>

文化长江巴渝风①|中国诗歌的半个灵魂在重庆

文化长江巴渝风②|绕过磐溪,20世纪中国美术史就会支离破碎

文化长江巴渝风③|重庆古建,镌刻在巴山渝水间的乡愁

文化长江巴渝风④|重庆古城——昔日据绝壁而守,今朝成文旅名片

文化长江巴渝风⑤|大足石刻,世界石窟艺术的巅峰绝唱

文化长江巴渝风⑥|重庆川剧,凝结川味川情的戏曲瑰宝

文化长江巴渝风⑦|巴渝音乐,雄浑壮美的长江之歌

上一篇新闻

司马缸说丨啊,广东“吃货”的内心世界真丰盛

下一篇新闻

李玲原创丨煎饼情丝(散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