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青岛故事④〡寻着纬度种生菜!开疆拓土的“新农人”马铁民

青岛故事④〡寻着纬度种生菜!开疆拓土的“新农人”马铁民

2019年4月4日青岛日报

开疆拓土的“新农人”马铁民——

寻着纬度种生菜

点击上方图标或扫一扫二维码,观看“光影纪录·青岛故事”。(策划 梁辰 视频制作 李宁 标识制作 徐稚媚 实习生 蓝天)

创业之年起,马铁民每年都开辟一片生菜基地,内蒙古,河北,福建……无论在哪儿,他都会在地旁扎一个窝棚,打一排通铺,吃住不离田——来自莱西的青年马铁民,白手起家创农企,把一棵“青岛版”的生菜卖遍了全球。不少人会问,这个农家子弟是如何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打开世界市场的?马铁民用自己创业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敢冒险、敢为人先的创新魄力,洞幽烛微的敏锐,务实笃行的效率。他把这三条总结为“新农人”的特质。

青岛故事④〡寻着纬度种生菜!开疆拓土的“新农人”马铁民

马铁民在田里查看生菜生长情况。他说:“用严格的标准种植生菜,其繁琐程度不亚于绣花。” 邢志峰 摄

菜地里扎窝棚,吃住不离田

1999年,当不少人把农业院校视为“冷门”时,从西北农大毕业的莱西青年马铁民,却满怀理想来到了当地一家外企打工。

“这是一家新加坡农企,老板林先生谙熟现代蔬菜种植的标准。”马铁民回忆道,但这位国际行家,却为“水土不服”而一筹莫展。“公司+农户,从种子到种植都有标准,但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

当地菜农不明白也不相信这种模式,只觉得“规矩多得让人烦”。于是,种“标准菜”的地里,菜农一杆烟枪搭在菜园栅栏上,一手随意撒着化肥……

新加坡客商遇到的难题,却成为莱西青年马铁民开启农创之路的一个切入点。

2002年,马铁民决定自己创业——卖了房子,借了40万元,包下了260亩地种菜。

推行标准化生产,他用租地自营的办法破解外商的难题。他认为只有自己先做出样板,才能更快地推行标准化,把菜农变成产业工人。

创业之年起,马铁民每年都开辟一片生菜基地,内蒙古、河北、福建……无论在哪儿,他都会在地旁扎一个窝棚,打一排通铺,吃住不离田。

他带着技术人员,踩着田野的泥泞,为农民的种植作出逐项的标准化示范。他与菜农朝夕相处,又从农民身上学到了经验。

河北基地属高寒地区,春季育苗成活率极低。马铁民听取当地农民建议,采用大盆育苗法并作了种植规范的相应调整,当年就取得可观收益。

福建基地雨水天气多,为精准把握打药时机,基地每次都向当地菜农请教,生菜品质赢得客户赞誉。

与当地菜农的融合、理解、共享,使马铁民严格推行的标准化种植体系,如同一架上紧发条的时钟,一丝不苟地运转起来。

深夜五更,田野还在沉睡,但漆黑中已隐现菜农的身影……这是浩丰生菜基地的一项生产规范要求——夜间收摘生菜。“这个时刻凉爽水汽多,蔬菜新鲜度更高。”浩丰企宣总监曹凯杰介绍,当地菜农们从标准化种植中尝到甜头,夫妻“轮班倒”,把一棵棵滴满夜露、脆嫩清亮的生菜采摘下来,打包装箱……

靠标准立规范打市场,这家新生的青岛农企“一炮而红”,创业当年产品就获得了肯德基的采购。

第二年起,浩丰生菜基地即完全执行“国际GAP农业良好操作规范”。

创业四年,马铁民的6000多亩基地已全部实施统一土地管理、播种育苗、栽培、防治和统一采收加工、冷链管理,每批产品都可以追溯到田块,从而实现了“从种子到餐桌的绿色”!

小小的一棵结球生菜,马铁民用14年时间做到了产量和种植技术亚洲第一,研发水平、生产规模、年出口量全国第一。

“搏”一下变成“赌”一把

回顾十余载来时路,马铁民感慨,农业创业的艰辛,远超人们的想象。

创业头一年,马铁民就遇到个不小的坎儿:2月份育苗,他在新加坡公司工作时认识做蔬菜出口的两位客户,种菜前达成口头供货协议,种下了美国结球生菜、西兰花等7个蔬菜品种。转眼到了5月采收期,售出将给他带来70万元收入。谁曾想再次联系那两位客户时,对方却毁约了。

眼看着老本要赔进去了,马铁民抱着一丝侥幸,拨通了一位肯德基采购商的电话,反复恳求他到基地实地来看一看。

肯德基选择供应商向来严苛。最终,一项实打实的数据打动了客户:马铁民的生菜比别的供应商的菜出成率高出6%-8%。客户当场作出决定:全部收购马铁民的80多亩100多吨生菜。

交谈中听对方随意说起的一件事儿,马铁民的眼睛又亮了。那位客户全年为肯德基采购生菜3500吨,温室种植影响生菜的口感,露天种植还没有人能做到全年供应,这家企业要在不同季节到全国不同地区采购。

一个念头在马铁民脑海里如电光火石般闪出——为什么不能到全国各地去种生菜、全年供应市场呢?

然而,这却是一件国内众多有实力的种植企业想过但没敢干的事。不同区域,生菜的品种、种植模式都大不相同,一个外乡人要摸透一地适土适种的种菜路数谈何容易,更何况是这么多地方,钱从哪里来?

“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试,先干着再说。”马铁民用上一个基地的头茬收入,紧接着再投入下一个基地……头年借的款还没还清,他从亲朋那里又借了100万元,马铁民说,本想“搏”一下,最终变成了“赌”一把!

2003年末,冬至刚过,马铁民揣着百万借款北上内蒙古,在三海洼村租了250亩地。

这一次,他又出师不利。

选址急,事先没有打井就育苗了,谁曾想一连打了九口井,愣是一滴水也没打出来!眼看着菜苗快枯死了,只能花钱从周边找水,但建起基地后他已兜里空空……北国旷野里,伙伴们欲哭无泪,马铁民咬着冷冷的牙,一声不吭,他决定:回莱西老家,再借钱!

这一次,他的父母亲自出面从亲朋那儿凑起了40万元。拿着借款,他又杀回内蒙古,跟农户一起,走到几里外,用扁担一桶桶地挑水来灌溉。他又联系当地政府,用柴油机从七八里外的湖里抽水……2004年7月,第一批“夏天里的生菜”开始收获,总量达到300多吨,验收全部达标。这一刻,马铁民硬憋着没让自己流下英雄泪……

不久,家乡基地也传来好消息,这一年加上山东基地产量,销售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

信心大增的马铁民,将基地迅速扩张。

2005年,马铁民在河北尚义县租下1000亩地,建起夏季生菜供应基地。

在福建漳州市租地1000亩,作为冬季生菜供应基地,种植总面积达3000亩,年产量4500吨……

南下北上,挥师拓进,这只是马铁民构筑“生菜王国”的一幅写意性的战略勾勒。

“生菜是欧美国家主食蔬菜,生长期3个月,适宜生长温度为25摄氏度,”青岛浩丰副总经理肖军介绍道,基地2到5月在山东种、收了春天的生菜,温度高了,就要往北走。6到9月在内蒙古开辟夏天的生菜基地,天一冷再往南走。10到12月栽培冬天的生菜……“一换地方,生菜品种、育苗、生长管理、温度、水肥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都不一样了。”他介绍道,连续四年,马铁民和伙伴们就住在菜地旁的窝棚里,齐刷刷睡一张通铺,眼瞅着一棵棵生菜种进苗盘,抽出小芽,到阳光下“炼苗”,在大田里定植,一天天长起来,结成菜球……“你就像养一个初生的婴儿,随时都得在床边候着,”马铁民笑着回忆,选种播种,要测试它的抗寒性、抗热性,等到大田生菜长起来,温度低了,就得覆地膜,温度高,就精量施水来调试……“哪怕两个纬度相差不大的基地,一种生菜的形状、大小、长势都有不同,本来是球形的,可能长成了椭圆,菜柄、菜梗多了,出成率就低。”他说,这个时候你就要根据一项项指标来分析应对,其繁琐不亚于绣花。几年下来,他和团队硬是总结制定了180个生菜生长关键控制点。

“肯德基等企业客户以每周一批次来下订单,”肖军拿起一棵晶亮圆整的生菜介绍道,生菜的规格、大小、新鲜度、齐整度都有严苛要求,一周一批次500吨生菜的订单,一般在七成熟时就应采收,这样能保证十成熟时采完,否则就可能出现生菜“爆球”(因成熟过度而裂缝)现象。“每周都达到这个要求,国内没有一家生菜企业能够做到!”他介绍。为适应这种订货频率,青岛浩丰布局全国的生菜基地,实行每天都播种、每天都栽苗、每天都采收,做到了每一周都能足量供应500到1000吨的即时新鲜生菜,从南到北全年循环!

“生菜一周一个生长季,管理流程各不相同,”肖军介绍,青岛浩丰针对全国不同区时,实现了全年52周52套生菜种收工艺、规模化种植、稳定品质和数量的周年供应——这家青岛农企一举成为国内唯一实现结球生菜露地种植周年均衡供应的企业、规模最大的结球生菜种植企业。

从北上内蒙古种菜开始的4年间,马铁民和他的农创团队在全国5个省市建立起12个标准化基地,面积达2万亩。

到了2006年,马铁民的生菜基地已步入了与资本联姻的快速发展轨道。当年11月,他与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合资成立了浩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扩展为一家以结球生菜为主,集多种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07年销售总量2万吨,销售收入1.2亿元,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

凭借“全程控制、安全追溯、国际标准”三大管理体系,浩丰的蔬菜基地成为北京奥运会专供基地,赢得肯德基、麦当劳两大国际快餐巨头在中国60%的结球生菜市场份额;成为美国百胜餐饮、美国通用磨坊、英国乐购及韩国乐天、三星、新世界等数家国际企业集团在中国的合作伙伴。

一棵棵浩丰生菜还远渡重洋到达阿联酋、荷兰、印度、日本等20多个国家。

将农民改造为产业工人

如果说前瞻性地把握商机,是马铁民创业起家之本。那么,坚持发展知识型、创新型的农业,则是他始终不渝的一个执念。

2013年,马铁民初创青岛凯丰创新控股集团,实现跨领域发展,而发展的重心,就是智慧农业。

一个被他称作“农业大脑”的数据化管理系统,正在马铁民和合作农户之间推行。“这是浩丰联合‘阿里云’开发的一个即时化、数字化系统,”他介绍道,经由迭代升级的传感器、移动互联、云计算技术,这个系统把传统的农业管理全部变成可传输的数据,搬到了“云端”!

青岛故事④〡寻着纬度种生菜!开疆拓土的“新农人”马铁民

用“一朵云”指挥生菜种植,农民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工人。 邢志峰 摄

“在这个系统中你按照数字指令去做,就可以种出达标农产品,”他介绍道,一个农户从选种、育苗到栽培管理,每一项操作方法都可在这个体系中一目了然地学到。农业从“经验管理”跨进到“数字管理”,真正做到了用“一朵云”指挥全部农业生产。

“这个‘大脑’用‘左半脑’实现农业操作流程‘数字化’,指导上游农户、合作社等进入标准化生产,用‘右半脑’打通种植、加工、物流、销售、金融等纵向数字链接、资源信息拟合,一举推动企业向‘数字农业’转型,成为数字智慧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先行者!”马铁民分析道。

让农民变成了“数字农业”链上的产业工人,使更多的小农场、合作社从事标准化生产,更多的种植基地成为企业的基地,这家青岛农企及其“绿行者”品牌,借此也将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从以前的商品产品营收,变成“服务+商品产品营收”,成为产业链上的资源精准配置者。实现企业“致力于构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以科技及创新改变中国三农”的使命。

2015年,青岛浩丰与中国建材集团合作开发智慧温室。他们引进了国际前沿设计的智慧温室生产设施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技术协同,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进行全程的数据化、智能化控制。

目前,浩丰在山东德州、四川眉山建设的两个智能温室已投入运营。“这种温室利用1000多个传感器,抓取植物PH值、水、热、环境等各个方面数据,实行精准高效的种植管理,”浩丰企宣总监曹凯杰介绍道,传统种植“大粉”西红柿、每平方米产出是15公斤,但智能温室达到了75公斤!他们在德州建设的智能温室,占地105亩,投资1.7亿元,年产“大粉”西红柿4000吨,按照20元/公斤的价格估算,产值达8000万元。

有了头两个温室智能大棚的建设经验,马铁民再一次乘势而上,目前正联合中国建材集团,在德州市陵城区建成了两个占地240亩的智能温室,今年4月将在莱西开发区建设两个智能温室……

“‘农业大脑’的研发试验正在步步推进,”他介绍,自去年与“阿里云”合作起,目前“农业大脑”的资产盘点“算法”已交付,正进行水肥与虫害“算法”,“农业大脑”框架搭建已见雏形……

湖畔大学唯一“会种地的农民”

瘦瘦高高的马铁民,浑身仿佛有不竭的精力。田野之外他以各种方式挑战自我。

马铁民热爱运动,在他看来,这些运动不仅强健了体魄,为自己的人生不断“赋能”!

从2013年9月第一次跑完半程马拉松,到担任青岛市马拉松协会秘书长,一块又一块沉甸甸的完赛奖牌,见证了马铁民从马拉松“青铜玩家”到王者段位的蜕变。“全程42.195公里。每5公里都是不同的风景,挺过一段难熬的路程,下一段更难熬的就在前方。”回顾16年来艰辛又充满成就感的创业经历,他觉得与跑马拉松时的苦中作乐何其相似!

青岛故事④〡寻着纬度种生菜!开疆拓土的“新农人”马铁民

马铁民从航海运动中感悟经营之道。

马铁民还是狂热的帆船爱好者,“帆船航海其实就是决策管理艺术,”他饶有兴味地分析,在海上,你要对海潮、风向即时作出判断,还常常要迂回前进……“什么叫竭尽全力?创业的人更有体会,帆船运动里也是如此,就是你不能绕着困难走,你必须去解决它。”马铁民如是说道。

2019年3月27日,杭州湖畔大学第五期新学员开学典礼举行,马铁民作为湖畔大学三期的学长,以开场VCR主角的身份,出现在开学典礼的大屏幕上。

依靠种菜白手起家的农民,能被大佬云集的湖畔大学录取,直到如今依然是传奇一般的存在!马云亲自为马铁民授徽的照片,长期展现在湖畔大学官方网站。

“全湖畔就我一个会种地的农民”,在湖畔大学已录取的5期共200余位学员中,他确实是唯一一个“种地的农民”。

湖畔大学的两年“数字化、智能化”全新理念注入,让马铁民的“农创王国”又提升了一个“版本”:“我的成绩单,要体现在社会价值上,为全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才是我湖畔大学的毕业证书!”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钱 卓)

上一篇新闻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风景:欧美人如何看待新加坡美食?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居然有这么好吃+颜值的“猪脚”,棒哒哒!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