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南洋首富打广告的手法,堪称广告界鼻祖
在中国历史上,因下南洋讨生活而成为首富的人,世界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弼士。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建有一座他的故居。
其实,张弼士故居在世界各地都有,面积最大的是马来西亚的蓝屋,在中国面积最大、建立最早的要数大埔县的张弼士故居------光禄第了。
在光禄第也有五间蓝屋,不过那是佣人的住所。整个光禄第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在张弼士马来西亚蓝屋建成的2年后,大埔的光禄第开始兴建。在故乡建一座祖屋,对张弼士可谓用意明显,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因此,在建造的用度和施工上绝不马虎。故居有多豪华气派,光看看他家门上的木雕就能知道,每只木雕都被渡上了金粉。虽然这些门距离现在年代久远,期间也曾被人刮过,但现在依然能看出没有刮掉的金粉闪亮的金光,并能因此而想象出它曾经辉煌和富丽堂皇的模样。
张弼士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父亲是个教书先生,清末时期,客家人常结伴下南洋讨生活,16岁的张弼士也跟着去了印尼。其实,大埔县的人早在7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出海谋生了,在明朝1632年至清朝1648年的16年间,大埔人因兵祸、天灾人口税减,他们纷纷逃到南洋去做苦工。张弼士做的第一份工作是米工,但让他人生发生转变的却是一位纸行老板。
纸行老板很喜欢张弼士的人品,不仅把女儿嫁给了他,死后,还让张弼士继承了他的家产,这也成为最终让张弼士走向成功的第一桶启动资金。张弼士利用这笔钱并充分发挥了他的经商才能,在此后30多年的经商资本积累中让他最终成为南洋首富。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名气也随之而来。张弼士因为太有钱而出名了,不仅在南洋有名气,在当时的大清朝也很有名气。在他最有钱的时候,他的资产已经达到了8000多万两白银,比整个清朝朝廷的收入都要高。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接见了他,据说还找他借了白银30万两,并给他任命了官职,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
也许你看到此处,依然不知道张弼士这个人,但是张裕解百纳干红葡萄酒的广告,相信每个人都看过,张裕酒的品牌便是张弼士创立的。张弼士小时候太穷了,穷苦的时光给他留下了很难忘却的烙印,因此,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富裕的人,同时也带动那些穷人们一起富起来,在他做商会会长或商部商务大臣或外交官或其他官职的时候,给中国,包括国外都做了很多的善事、好事、益事、大事。他给自己的酒品牌起名为“张裕”,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张望。虽然我国酿葡萄酒早在古代便已经开始,但是把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张弼士是第一人。
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酿酒公司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诸多的产业,他还是中国第一辆拖拉机的创造者、第一批工业化国产机器制砖厂、玻璃制造厂、机器织布厂的创始人,此时,他又成为了中国葡萄酒酿酒第一人。为了把中国的葡萄酒酿好,他不惜花重金从国外引进优质葡萄树、聘请国外优质酿酒师,最终,让中国的葡萄酒名扬天下。
其实,在1914年刚刚酿造出葡萄酒和白兰地的时候,如何让人家知道他的酒并且来购买他的酒,广告宣传推广这一块,他也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他的推广方式到目前仍然被诸多商家效仿。
他宣传推广的第一种方式是:免费送酒。
酒香最怕巷子深,让人家花钱购买就要先让人家知道酒好喝并且值得购买,因此,他使出的第一招是免费送酒给客人喝,并且配备一只打着“张裕”品牌的酒杯。这种推广方式为张裕品牌积累了原始的第一批客户。
他宣传推广的第二种方式是:打广告、做分销。1914年的《申报》和1918年的《小说月报》上都有张裕的广告,广告走的是美女和酒的路线,他们不仅在纸媒上做广告,还将公司设立了总部和分销处。这种宣传推广方式是不是很眼熟?
第三种推广方式是一个悬案,那就是出赏金征对联。以“五月黄梅天”为下联,当时胜出的上联是“三星白兰地”。说它是个悬案,是因为关于这幅对联民间流传着三种说法,一说是张裕酒的炒作方式,因为1916年,《申报》登出的张裕第二期广告提到:白兰地已运到,并加三星为证。二说是郭沫若为重庆一酒家出的对联,三说是汪精卫的宴上妙对。这幅对联事件到底有多火爆? 它甚至还用在了郑少秋和邓萃雯主演的《御用闲人》里。
在大埔的张弼士故居有一条河道,这条河道上建有三个码头,据说就是专为运酒而打造。至今,在这条河岸依然设有张裕酒的免费品尝之处,只要来到张弼士故居,都能免费品尝到这个百年品牌所打造出来的酒。
张弼士去世后,在遗体运回故乡大埔时,途经新加坡、荷兰、英国等地时均以下半旗默哀。他带走了一段传奇,却也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永久回响在生他养他的中华大地上。
本文作者:开心菜菜
我是开心菜菜,热爱旅行。如果你看过我的文章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欢迎留言讨论,如果你看过我的文章,重走我去过的地方,那会是我莫大的荣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