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汪晓波专栏|家族的女婿们

汪晓波专栏|家族的女婿们

(本文图源:unsplash)


1.


有女儿的家庭,大抵都会有女婿。对于华人企业家族来说,也是如此。不一样的是,家族资产越丰厚的家庭,择婿往往也会越慎重。女婿的选择,不单单是跟女儿的爱情有关,也跟一个家族的传承有关。


有一类女婿,成为赘婿。在中国传统里,赘婿多半是倒插门。男方跑到女方来,又称为上门女婿。上门不上门,这里边是有讲究的——关乎后代的姓氏,也关乎后代对长辈如何称呼。


一位浙江的企业家曾不无得意地跟我聊他家的情况。女婿是上门的,女儿和女婿的子女随着女方姓,且称呼这位企业家为爷爷,而非外公。在我这种对此类斯文礼节不甚敏感的人看来,外公的称呼不也很好么?然而,在这位企业家那里,外公的“外”字,就很见外了!


华人企业家族选女婿上门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个容易理解的解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青年男女的婚姻里,如果经济方面主要依赖(或者倚重)女方,那么女方必然拥有更强的话语权。男方分享了经济上的好处,损失一些礼仪层面的东西,也是一种平衡。尽管站在男性角度,多数人并不喜欢被视为赘婿。


有关赘婿,其实日本人的文化更独特些。日本特有的“婿养子”文化,在日本的企业家族里较为常见。女方家族不仅让中意的男性与自己的女儿结婚,还在法律层面将男方收为养子,合并而成“婿养子”。这种“婿养子”文化,多半也是家族为了解决企业继承人问题所做的选择。既然自己的子女中没有合适的接班人选,那就在外面挑,且肥水还不能外流——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外人变成自己人。


对很多中国男性来说,成为赘婿勉强可以接受,但倘若直接改姓成了别人的儿子,文化障碍还是相当大的。


在今天这篇专栏里,我写到了几个家族的女婿。他们的事业重心倚赖于女方家族打下的基础。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个性不同,也决定了生命状态各不相同。

汪晓波专栏|家族的女婿们



2.化家“钓”贤婿


在山东临沂,有一个姓化的家族,围绕着小小的渔具,做出了很不错的生意。掌门的老爷子,名为化绍新,号称国家一级钓鱼大师、中国钓王。化绍新不光渔钓得好,还会搞生产、搞经营,开办钓鱼培训学校——总之,围绕一个“钓”字,他做大了事业。他打造的“化氏”品牌,在钓鱼圈名气响当当。


化老爷子1953年生人,也快70了。据说他奉行“钓无定律,灵活运用”的理念,且门徒众多,枝繁叶茂。


在家族传承这件事情上,化老爷子似乎同样奉行“钓无定律,灵活运用”的理念,将其中的一位徒弟纳入帐下,成为贤婿。


女婿名为王超,长得阳光帅气,在钓鱼圈内属后起之秀。有人甚至封其为“钓界黄晓明”,足见此人的活络与灵气。他在化家培训学校里担任教练,也参与化家产业的经营管理。


比之上一辈,他更擅长利用当下的营销手段,推广化氏产业品牌。他也参与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学习,提升能力,开阔眼界,结交更多的人脉资源,而不是死守于临沂乡镇。


化家有女,有女总须嫁。化老爷子识人,在徒弟中挑选女婿;王超则是将师傅变成了老丈人。或许都是钓鱼王的缘故,他们深谙“钓”之道。长者“钓”得家族后继之人,年轻一代“钓”得良好的事业基础,爱情事业双丰收。双方皆大欢喜。


我曾因为一个访谈项目,想对话王超,听听他作为新生代的一些想法。他有些纠结,说这事得老爷子点头。想想也是,“化氏”终究是化绍新所创立的招牌,况且山东是孔孟之乡——再讨喜的女婿,也得听老丈人的安排才是。


权威的家族掌门与阳光的家族女婿,师傅与徒弟——从事业传帮带变成了家人,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很顺畅自然呢?

汪晓波专栏|家族的女婿们



3.企业的灵魂仍是岳父


我曾经对话过宁波大发化纤副总经理顾君。这是一位给我留下良好印象的家族企业二代,看起来温文尔雅。


顾君是宁波大发家族的女婿,也是以女婿身份接班家族企业的代表。宁波大发正处于企业交接班的转换期,而顾君已经被确定为二代团队的主帅。


顾君的太太是大发家族的长女,同在家族企业里担任要职。她和顾君为大学同学,后二人一起赴英伦留学,归国后短暂在外锻炼,就双双回到了家族企业。准确地说,夫妻俩回到了女方的家族企业。


大发家族的小女儿和女婿,则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留美发展。


宁波大发化纤位于浙江慈溪。这个优秀的家族企业,也是草根创业起家的典型。当年的创业者们,从来不会高喊创业改变世界的口号,唯一的想法就是开厂赚点钱,改善家庭的条件——那个年代,真的是太穷了。


“企业的灵魂仍是岳父”,这句话,是顾君跟我说的。大发化纤的老爷子一手打下了江山,但终究会面临企业持续发展和交接班的问题。小女儿夫妇双双留美靠不上了,他就把大女儿大女婿从上海喊回了慈溪。


这位老爷子,讲过一句让我感触颇深的话。他说,无论再好的制度流程,都是有缺陷的,但是良心没有缺陷。


顾君则说,老板不要乱花钱,不要有恶习。


老爷子眼光好,挑了一个实实在在且颇有些书卷气的女婿。


从交接班的人力配置可以看出,接班团队的核心,其实是大女儿夫妇。一个团队总要有个班长,于是女婿被遴选出来,担任准一把手。


国内家族企业,能够成功依靠职业经理人管事的,少之又少。从家族的角度看,多半还是希望从内部寻找合适人选。


女婿,到底还是自家人。

汪晓波专栏|家族的女婿们



4.闹翻的“赘婿”


最后要聊的这位女婿,年龄长于王超和顾君,知名度也更大些。他是A股上市企业莱绅通灵(通灵珠宝)原总裁沈东军。


关于沈东军的发家史,财经媒体有各种报道。概括起来,沈曾经是一个不名一文的年轻人,仰仗妻子家族马家的支持,最后成为国内珠宝行业的大亨级人物。可惜,沈东军与马家闹翻,夫妻离婚,家族内斗,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失去上市企业实际控制权收尾。


成功后的沈东军,厌恶曾经贴在自己身上的“赘婿”标签。不过他自己内心里也清楚,倘若没有老丈人“翡翠王”马崇仁、妻子马峭以及大舅哥马峻的助力,不可能有他后来的一切。


在商业上,沈东军属于剑走偏锋,也是典型的孔雀型。他身为企业对外的代言人,高调在综艺节目、影视行业中游走,也算是他特有的打法。原本兄妹两家各占50%股权的企业,最后抛头露面的英雄就剩下了沈东军。


只是在成功之后,他和妻子马峭的婚姻没能维持下去。他被妻子指责在外情人多,有私生子,而且“复仇性”很强。


到了这个时候,他在马家家族的身份不再是女婿,而成了对立的仇敌。原本共同创业的一家人,成了狗血互撕的对象。


华人企业家族里家族纷争的故事很多很多。沈东军这一例,有自己的特点,他是以赘婿起步,在事业成功之后,与女方家族最终闹翻。


相比起来,化家女婿王超,慈溪大发家族女婿顾君,至少到目前为止,都还是乖女婿的角色。而沈东军有了不同的版本。他们相同的都是家族女婿身份,不一样的是如何做人做事。

汪晓波专栏|家族的女婿们



汪晓波专栏|家族的女婿们



汪晓波专栏|家族的女婿们


财富的窄门

——走近华人高净值家族


引言


一、家族婚姻

1

创一代婚姻

高净值家庭的婚姻状况如何?幸福指数如何?大量的婚外情、婚外生子现象折磨着许多高净值家庭。

2

二代婚姻

高净值家庭如何联姻?会考虑门当户对吗?婚姻风险隐含着家族资产被分割的风险,这种风险与年轻人的爱情之间如何平衡?

3

赘婿

赘婿在企业家族中并不少见。在很多强势的家庭中,家族第三代往往跟随女方姓,而非随女婿的姓。在跟谁姓的表象背后,是家族内部的游戏规则。

二、家族教育

1

二代教育的现状

高净值家族的二代教育,普遍国际化。这些新生代在专业选择方面,如何考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2

二代教育成与败

二代的精英教育,能帮助到家族的顺利传承吗?买校丑闻与慷慨捐赠。

三、接班与创业

1

接班还是不接班?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独华人高净值家族如此。一代的梦想,会否成为二代的黑洞?

2

女性二代接班

主角还是配角?守业之苦与父母的不忍。

3

二代创业

为什么失败率很高?市场上有各种的二代培训班,能帮助到他们吗?

四、家族风险

1

家族不睦:利益的争夺

万隆父子反目、地素IPO 前的家庭诉讼,类似的家族纷争故事层出不穷。股权纷争、分家不均、遗产争夺等现象,在华人家族里屡见不鲜。

2

家族不睦:情感的挣扎

代际间的裂痕,夫妻间的仇视。深深的豪宅里,躺满了破碎的心。

3

高净值家庭的返贫

6成企业家富不过一代。有人呼吁:请保护好老婆孩子。华人企业传承价值流失严重。

4

家族资产隔离的缺乏

国内财富家族很少真正考虑、实践好资产的隔离。为什么?

5

经营风险:抑郁、压力与牢狱

获取财富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生理、心理的透支、法律的红线,都让企业家人群如履薄冰。

五、身份的规划

1

高净值人群移民现状

从传统的移民地、到欧洲小国,再到当红的新加坡。在高净值人群非常普遍的移民行为背后,隐含着怎样的思考。

2

移民、资产及税收

移民行为,伴随着资产的全球配置。当华人家族的财富在海外落地后,各种税务问题也相继而来。

3

一家两制:移民背后的社会现象

跨国家庭是特别的存在。在许多两国分居的家庭里,演绎着一个人群的爱与痛。

六、家族资产配置

1

房产投资

华人高净值人群为什么这么爱买房?

2

金融投资

离岸资产与在岸资产的投资。投资行为背后,有怎样的逻辑?隐秘的金融力量是如何形成的?

3

艺术品投资

中国有钱人刚拿了点艺术品,还没玩过瘾。在陌生的艺术品市场中,高净值群体图的是什么?

4

家族企业进与退

企业是企业家人生的重心所在,是梦想的体现。家族企业进或退,是艰难的决定。时代大势在推动一批企业家族开始布局退出。

七、家族与社会

1

家族社交圈

二代会、太太团,公主俱乐部——台湾家族社交圈有声有色。大陆的家族社交圈又是如何呢?

2

公众典范

有人说,国内顶层财富人群缺少公众典范。是这样吗?

3

旧富与新贵

不同的财富积累路径,背后是不同的人生体验。

4

家族办公室

流行背后的混乱。家办圈层,也是这个社会的缩影。

5

家族慈善

真慈善、伪慈善?热闹的慈善信托与混沌的人生。

八、消费与虚空

1

奢侈品与奢侈心

高净值人群是奢侈品的主力购买者。这个消费市场到底怎样?

2

消费的快感与虚空

他说,百达斐丽带来的快乐只维持了3天。她家的三辆房车,摆在门口,几无用处。

九、家族文化与价值观

1

所谓意义

财富这么自由,奋斗的意义何在?没有谋生压力的二代,激情又来自哪里?

2

家族会议、族谱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家族文化的价值。金融资产是碗中米,家族文化是那只碗。碗有裂缝了,米自然就流失了。

3

财富的意味

不同的答案,各样的人生。


后记


| 免责声明 |

《华人家族财富》所刊发的文章及观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阅读者请根据独立判断做出投资决策,《华人家族财富》不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The End -


撰文 汪晓波

上一篇新闻

与疫情一样让人揪心的,还有服饰鞋履品牌去年的业绩

下一篇新闻

品牌商家在行动 超100家企业捐助武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