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波专栏|家族新生代的婚姻:风险与爱情的平衡?
1.财富会祝福婚姻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高净值企业家族的新生代们,也不例外。
婚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设计。不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是爱情的归宿,绝大多数的社会人,都会走进婚姻生活。从钱钟书先生的婚姻围城论,到如今这个世代“外面的人不想进去,里面的人还想出来”的婚姻论调——婚姻制度在经历着考验,但依然是社会的主流规则。
只是,不同人的婚姻质量大不相同。在婚姻里幸福地歌唱,或是在婚姻里悲伤地抽泣,每一个个体感受都不会一样。
婚姻也从来不只是跟爱情相关——生理的、家族与社会的、经济的各种因素,都在影响着年轻世代对婚姻的选择。
在婚姻议题上,富裕企业家族的新生代们,不是什么特别的人群。他们都是普通的饮食男女。他们一如这个社会的其他青年人,在婚姻的选择上考虑颜值、性格、人品,趣味,等等。不同的契机,将原本陌生的年轻人拉在一起,一个个小家庭也随之组建起来。
如同他们的长辈们,新生代的婚姻或许一直持续下去,或许中途分开重新组合,或许表面维系而内在已然没有了生命。婚姻与人性的握手与对抗,都会继续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或者,也因为各种原因,新生代们错过了婚姻的黄金年龄,一直单着,一直寻觅,抑或意兴阑珊,索性独行。
跟社会上多数年轻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生长在物质优渥的家庭,有着更多的金融财富,或者还有家族的企业等着去继承。隐藏在他们肉身之外的资产、企业等,也常常成为影响他们选择伴侣的一个因素。
至于家族积累下来的财富,是否祝福年轻人的婚姻,这难以一概而论。新生代的婚姻质量,跟家族的教育有关,跟年轻人自己的选择有关,也跟运气有关。不管怎样,丰厚的家族财富会让婚姻这个原本就不简单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一些。新生代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也会更多一些。
近几年里,出于职业兴趣,我一直饶有兴致地关注着家族的新生代们,也包括关注他们的婚姻选择。我不是婚姻专家,只是新生代们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我当然抱着祝福的心情,去观察一代年轻人的婚姻选择。
(本文图源:unsplash)
2.门当户对论
中国传统社会的婚姻“方法论”里,一直有门当户对一说。古人未必有那么多的婚姻理论,但在实践中会发现门当户对之于婚姻的作用。今天的婚姻理论家们,很多也会鼓吹门当户对的价值。他们或从心理学的角度,或从婚姻天平的平稳性角度,去倡导实力均衡的两个家庭之间实现联姻。
有人还会搬出《简爱》里的经典描述:“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
爱的博弈论,多少抹去了男女情爱的美感度,但或是无可回避的现实。婚姻,多多少少是男女双方的一场博弈,只是不同人之间程度不同而已。
今天的华人高净值家族重视门当户对吗?我认为是重视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家族新生代的联姻,基本上遵循了这一规律。这个规律的背后,是有原因的。
一个原因是圈层因素。都说人以类聚,在物质财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人与人的交往很难长期维持。高净值家族新生代们生活在自己的圈层里,对于另一半的挑选,也多半会在圈层中展开。这也大体决定了婚姻伴侣的交集范围。
二是父辈或家族的因素。婚姻不只是两个年轻人的选择,在有家族企业或者家族财产需要继承的背景下,父辈的意见和压力变得更为现实。有些家族女性二代,事实上还担负着为家族挑选接班人的重任——她们的婚姻选择掺杂了更复杂的因素。这种现象不独在中国,比如在日本,家族企业选婿接班的现象就很明显。女婿一方的家庭实力或许弱些,但可能有很高的学历和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天平的平衡。
三是出于维持家族实力的考虑。有些家族新生代,选择了官员子弟联姻,因循了政商结合的传统;有些家族年轻人,则选择了家族所在行业的上下游企业的新生代。婚姻从来不是理想主义的田园诗歌,其中夹杂着利益考量再也正常不过。
3.女生畏嫁?
在华人高净值企业家族的新生代里,有一群所谓“剩”下来的女生。她们家境优渥自不用说,基本上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没有觅到理想的夫婿。
不是所有“落单”的女生,都喜欢过一个人的生活。绝大多数大龄却依旧单身的家族二代女生,向往爱情,热爱婚姻家庭生活。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一路上错过了女生嫁人的黄金年龄,对于另一半的寻觅变得困难起来。
最有名的单身家族二代,名叫宗馥莉,是娃哈哈宗家的“公主”。
很多新生代女生也如宗馥莉一般,在海外受过教育,回国后还在家族企业里分担解忧。只是左晃晃右晃晃,她们把自己的终身大事给晃远了。
“落单”的家族二代女生,有点类似一个人群:高知女性。没有统计数据来确切说明这样的现象,但人们可以通过常识或者经验去感知:财富抑或知识相对在金字塔塔尖上的年轻女性,“落单”比例高于中产女性以及更基层的普罗大众。
有关高知女性的相关婚恋研究,往往将她们“剩”下来的原因归结为物质的独立、注重生活品质、自我意识强,以及在社会交往当中容易处于被动的状态,等等。若将这些因素套用在企业家族二代女性身上,基本上也符合实情。有些二代女性,兼具财富和高知,喜欢更优秀的男生,结果让许多异性形成距离感,不敢靠近。
有些女性家族二代,在过了一定年龄之后,开始把目光投射在各方面条件弱于自己的男生身上,以便扩大择偶的选择面。门当户对的定律此时开始失效。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当真的有异性开始向自己靠近时,她们的内心里又会生出许多的不安——他们看中的,究竟是爱情,还是自己的家族财富?倘若是有心机的男性为后者而做的精心策划,自己的未来又怎堪折腾?
有时候,家族二代女性的畏嫁,畏惧的是人心叵测。
4.风险与爱情的平衡
在家族女性对人性叵测的畏惧背后,实际上是出于对于某种未知风险的恐惧。这种风险,往往跟其背后的家族财富密切相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婚姻领域,这句古语不完全成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围绕婚姻背后资产争夺的企业家族案例,真的是不胜枚举。不用提豪门恩怨,即便是腰部企业家族的婚姻争端,也是数不胜数。
有的家族二代婚姻,在婚前没有做任何防御措施,一旦婚姻走向破裂,双方的婚姻家事律师纷纷开始忙碌起来。
《圣经》上说,“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圣经》将财宝与人心如此连接,实在是直指人性。
人间的婚姻常常是羸弱的,不堪“财宝”的重压。任何一位将要承接家族财产的新生代,都很难无视这一点。
当然,解剖人性不等于不认可爱情。人间的美好,很重要的一点,是爱情永远值得追寻。
只是,爱情与家族的风险之间,要有平衡的举措。我见过一些二代,选用的是婚前的财产协议与建立家族信托的方式,来对此做平衡——婚前协议将风险隔离开来,以伴侣为信托受益人,则是其爱情的表达方式。这种做法,多半是男性二代的选项,也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不过,所有的工具都只是防范风险的手段,但无法造就婚姻幸福与人生美满。工具是冷的,有温度的,还是人心。
爱情、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对家族新生代而言,也是如此。
财富的窄门
——走近华人高净值家族
引言
一、家族婚姻
1
创一代婚姻
高净值家庭的婚姻状况如何?幸福指数如何?大量的婚外情、婚外生子现象折磨着许多高净值家庭。
2
二代婚姻
高净值家庭如何联姻?会考虑门当户对吗?婚姻风险隐含着家族资产被分割的风险,这种风险与年轻人的爱情之间如何平衡?
3
赘婿
赘婿在企业家族中并不少见。在很多强势的家庭中,家族第三代往往跟随女方姓,而非随女婿的姓。在跟谁姓的表象背后,是家族内部的游戏规则。
二、家族教育
1
二代教育的现状
高净值家族的二代教育,普遍国际化。这些新生代在专业选择方面,如何考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2
二代教育成与败
二代的精英教育,能帮助到家族的顺利传承吗?买校丑闻与慷慨捐赠。
三、接班与创业
1
接班还是不接班?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独华人高净值家族如此。一代的梦想,会否成为二代的黑洞?
2
女性二代接班
主角还是配角?守业之苦与父母的不忍。
3
二代创业
为什么失败率很高?市场上有各种的二代培训班,能帮助到他们吗?
四、家族风险
1
家族不睦:利益的争夺
万隆父子反目、地素IPO 前的家庭诉讼,类似的家族纷争故事层出不穷。股权纷争、分家不均、遗产争夺等现象,在华人家族里屡见不鲜。
2
家族不睦:情感的挣扎
代际间的裂痕,夫妻间的仇视。深深的豪宅里,躺满了破碎的心。
3
高净值家庭的返贫
6成企业家富不过一代。有人呼吁:请保护好老婆孩子。华人企业传承价值流失严重。
4
家族资产隔离的缺乏
国内财富家族很少真正考虑、实践好资产的隔离。为什么?
5
经营风险:抑郁、压力与牢狱
获取财富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生理、心理的透支、法律的红线,都让企业家人群如履薄冰。
五、身份的规划
1
高净值人群移民现状
从传统的移民地、到欧洲小国,再到当红的新加坡。在高净值人群非常普遍的移民行为背后,隐含着怎样的思考。
2
移民、资产及税收
移民行为,伴随着资产的全球配置。当华人家族的财富在海外落地后,各种税务问题也相继而来。
3
一家两制:移民背后的社会现象
跨国家庭是特别的存在。在许多两国分居的家庭里,演绎着一个人群的爱与痛。
六、家族资产配置
1
房产投资
华人高净值人群为什么这么爱买房?
2
金融投资
离岸资产与在岸资产的投资。投资行为背后,有怎样的逻辑?隐秘的金融力量是如何形成的?
3
艺术品投资
中国有钱人刚拿了点艺术品,还没玩过瘾。在陌生的艺术品市场中,高净值群体图的是什么?
4
家族企业进与退
企业是企业家人生的重心所在,是梦想的体现。家族企业进或退,是艰难的决定。时代大势在推动一批企业家族开始布局退出。
七、家族与社会
1
家族社交圈
二代会、太太团,公主俱乐部——台湾家族社交圈有声有色。大陆的家族社交圈又是如何呢?
2
公众典范
有人说,国内顶层财富人群缺少公众典范。是这样吗?
3
旧富与新贵
不同的财富积累路径,背后是不同的人生体验。
4
家族办公室
流行背后的混乱。家办圈层,也是这个社会的缩影。
5
家族慈善
真慈善、伪慈善?热闹的慈善信托与混沌的人生。
八、消费与虚空
1
奢侈品与奢侈心
高净值人群是奢侈品的主力购买者。这个消费市场到底怎样?
2
消费的快感与虚空
他说,百达斐丽带来的快乐只维持了3天。她家的三辆房车,摆在门口,几无用处。
九、家族文化与价值观
1
所谓意义
财富这么自由,奋斗的意义何在?没有谋生压力的二代,激情又来自哪里?
2
家族会议、族谱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家族文化的价值。金融资产是碗中米,家族文化是那只碗。碗有裂缝了,米自然就流失了。
3
财富的意味
不同的答案,各样的人生。
后记
| 免责声明 |
《华人家族财富》所刊发的文章及观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阅读者请根据独立判断做出投资决策,《华人家族财富》不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The End -
撰文 汪晓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