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茶餐厅第一股”股价跌超八成,翠华旗舰店停业,港式餐饮如何回到高光时刻

“茶餐厅第一股”股价跌超八成,翠华旗舰店停业,港式餐饮如何回到高光时刻

本文共2179字

阅读完约6分钟


在著名的香港电影《春娇与志明》里有句经典台词,“从兰桂坊出来后,一定要去翠华。”


翠华便是曾最受香港人喜爱的港式茶餐厅之一。还因为TVB连续剧常常出现翠华,林青霞、周星驰、温碧霞等明星常常光顾翠华等,它也被称为“最能偶遇明星的香港茶餐厅”。


2012年,翠华控股(01314.HK)在香港上市,更是被业内称为“茶餐厅第一股”。


然而,近日,翠华集团宣布,因控制成本,自3月23日起,开业近22年的中环威灵顿街的翠华旗舰店(以下,简称兰桂坊翠华)将暂停营业。


事实上,这并不是翠华首次关店,只是这家公司过去大半年来所有危机的一例。近年来其业绩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1


翠华旗舰店关门

2019业绩不佳首亏损


3月22日,兰桂坊翠华餐厅在下午5点提前收市后,正式开始了不知归期的停业。


翠华集团对媒体表示,兰桂坊翠华餐厅的暂时停业是由于受疫情影响,市民减少外出用餐,为了有效控制成本而做出的决定。有翠华员工透露,自由行旅客减少,加上中环办公室实施在家工作,近期这家翠华餐厅的生意下跌了约三分之二。


金妹儿了解到,兰桂坊翠华餐厅旗舰店位于惠灵顿街17至19号,有3层营业面积,早于1998年起便租用营业,店铺建筑面积约8160平方英尺,目前月租约130万港元,租约原定于今年10月到期。


“茶餐厅第一股”股价跌超八成,翠华旗舰店停业,港式餐饮如何回到高光时刻


显然,兰桂坊翠华半年也等不下去,就准备关门了。


事实上,这家公司过去大半年来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危机。


该公司截至2019年9月底的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翠华控股有限公司(01314.HK)实现营收8.38亿港元,同比减少6.4%,亏损4450.2万港元,上年同期其净利润为1441万港元。


这是翠华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对于亏损,公司在财报中解释称,受香港的社会活动和游客锐减波及,公司门店不得不临时改变、缩短营业时间、甚至关店,尤其在周末导致顾客无法兼顾,这些不利因素对业绩构成了严重影响。此外,报告期内还受到食材和人力成本上涨的影响。


除此之外,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翠华而言无疑“雪上加霜”。2月7日,翠华集团发布公告,公司成立危机处理委员会,并宣布全体董事局及公司高管自2月1日起减薪30%,为期三个月,视疫情变化做进一步调整。


金妹儿了解到,连同旗舰店在内,翠华在过去约半年已经在香港连关4店,其余两家店位于铜锣湾,一店位于佐敦白加士街。


2


翠华曾有高光时刻

如今市值蒸发77亿港元


其实,翠华也经历过高光时刻。


作为香港餐饮行业的老字号,翠华餐厅几乎是港式饮食文化的代表,如果让香港人推荐茶餐厅,十有八九会说翠华。


自1990年起,翠华进入积极扩张的时代,在香港广开分店。到2009年,翠华在上海开了其内地的首店,相较于其同行避风塘和兴旺这样港式茶餐厅晚了一步,但这也并不影响它受追捧。彼时的翠华相当于如今的网红店,开业时生意火爆,大排长龙,等位两个小时算是常态。


在内地的扩张让翠华集团的经营之路似乎越走越顺,2012年11月,翠华集团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业内首间上市的茶餐厅,上市编号“1314”,寓意希望可以继续陪着消费者“一生一世”,一时间风光无限。


作为香港茶餐厅第一股,翠华上市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定价高达29倍的市盈率,在香港餐饮业上市公司中位列前茅,最终以2.27港元发行区间上限定价,超额10倍认购。


截止2019年9月末,它所有的84家餐厅分布在香港(41家)、内地(38家)、澳门(3家)及新加坡(1家)。财报显示,内地市场在营收中的占比约为35%。


然而,自2015年起,翠华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其近三财年的财报数据清楚地反应了这种下滑趋势:截至2016年3月底的财年内,该公司年度盈利下滑54.5%;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的财年,营收同比下滑1.2%至18.45亿港元;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财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滑了0.3%和11.4%。


最新股价已跌至0.325港元/股,相比招股价暴跌了近86%,市值由最高峰时的81亿港元缩水至4.59亿港元,蒸发了几乎77亿港元。


3


翠华为何在内地“不受宠”?


对于业绩逐年走下坡路,翠华在财报中基本都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人民币贬值,消费气氛疲弱,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成本费用增加。


事实上,除去外部原因,翠华近年来在内地也越来越不受宠。


翠华2012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定位是主攻中高端茶餐厅市场。在香港,翠华相当于茶餐厅里的肯德基,那么所谓高端,就是指在内地的店面了。


亲民街边店进驻内地后摇身一变,走起了中高端路线,自然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金融投资报》记者几年前曾在香港和武汉的翠华门店分别体验过,同样的菜品,加上汇率差,每张账单平均消费额内地是香港的2倍还多,在香港人均60港元左右的点餐,在内地人均轻松过百。


此外,翠华的口碑也在不断下滑。在大众点评上可以看到,无论是价格还是服务,翠华都被受到质疑。


据《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成都还没有翠华茶餐厅,但在开设在成都太古里的人均超过300元的翠园(粤菜馆)、人均超过120元的正斗(粤菜馆)生意也一直不温不火,相对来说人均在60元左右的露斯茶餐厅、金翠河茶餐厅、港久茶餐厅等翻台率十分高。


“近年来内地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人们很容易找到性价比和味道更好的餐厅,且中餐市场的竞争对手强者如林亦多如牛毛。”业内餐饮人士表示,对于内地消费者而言,翠华与其他人均在百元以上的餐厅无异,人们可选择的餐厅太多了。


除此之外,最近几年,港式茶餐厅对内地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逐步下滑。


除了翠华,多家同类型餐厅,例如大家乐、大快活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兰桂坊翠华餐厅的关闭,是翠华集团,乃至港式餐饮危机的具现。”香港有餐饮人士如此表示。


“人们对于吃依旧有迫切的追求,内地的餐饮市场在资本的大量涌入之下,创新被激活,就连肯德基都会按照大众习惯和口味,调整自己的配方。”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内地餐饮市场犹如一片蓝海,但竞争也十分之激烈,作为一个50年的老品牌十分不易,但在目前盈利能力愈发下滑的境况下,翠华真的应该想一想,如何“征服”大众们的味蕾了。


部分内容综合自界面新闻等

编辑|陈思源 审核|秦川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上一篇新闻

为什么人类只吃鱼翅,却很少听说吃鲨鱼肉呢?真的不好吃吗?

下一篇新闻

李显龙访美前谈新中关系:新中关系良好,也与时俱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