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怎样“牢记习俗不出丑”呢?

“入乡随俗”,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指人们到了陌生的地方,就要遵守这个地方的民族和习惯,以便更愉快地融入生活。

它出自:先秦·庄子及门徒《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可是,现实生活中,住往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我行我素,不符合民族习惯,往往会带来很多笑话。

了解民族习惯这么重要,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们都是按习俗办事

德国人忌讳问年龄、工资、婚姻等私事,不喜欢过问。

法国人头次见面不送礼,第二次要送,否则视为无礼。

美国人四点左右下班,而此时却是英国的下午茶时分。

中国人见面握手示好,日本人盛行鞠躬。

拇指和食指化成圈,美国表“OK”,在法国表示毫无价值,日本代表“金钱”,中国则表示数字“0”。

怎样“牢记习俗不出丑”呢?

各国习俗不一样例子

新加坡人偏爱“喜”“福”等字,预示着吉祥。

美国人忌讳“13”“3”“星期五”,认为它们象征灾难,也忌讳人前挖耳朵、抠鼻孔,咳嗽等。

“十里不同天”,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民族和习惯。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习惯,也无法改变别人的习惯。

习俗是无法改变的。但要学会融汇贯通,该保留自己习惯保留自己习惯,当随别异地习惯随异地习惯。


中国的“客套话”不适用于外国

嘘寒问暖是中国人的大礼仪。人们互相问候,维持良好的交际。

问候时说的话,俗称“客套话”。

但是,与外国人讲话也讲客套,多数情况会被误解。

晩清时,李鸿章出使美国,回请宾客。在一大酒店点了丰盛的饭菜,被请的客人赞不绝口。

他却谦虚地说:“粗茶淡饭,不成敬意。”他把美味佳肴说成粗茶淡饭,大家很奇怪,酒店甚至提出了抗议。

怎样“牢记习俗不出丑”呢?

李鸿章不知习俗遭反对案例


结语

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甚至存在很大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多多地了解民族习惯,特别是懂得尊重当地习俗,免得闹出笑话!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古玩市场South Bridge Road

下一篇新闻

「重磅全集」听、说、读、写,手把手教你寒假准备托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