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南洋华工“保命茶”借“一带一路”再出海
图为被誉为“中国六堡茶工业摇篮”的梧州茶厂。 俞靖 摄
中新网梧州8月12日电 题:昔日南洋华工“保命茶”借“一带一路”再出海
作者 林馨
炎炎烈日,闻名遐迩的六堡茶原产地—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里,放眼望去茶树漫山遍野,空气里弥漫着阵阵茶香。千年六堡茶历经岁月的洗礼,几经兴衰起落。如今,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六堡茶焕发出新的生机,将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拥有1500年历史的六堡茶,具有“红、浓、陈、醇”的特有品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并热销东南亚。
12日,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介绍六堡茶与东南亚的不解之缘。清朝末期,大批华工下南洋谋生,由于当地的气候潮湿、闷热,致使很多华工身体不适。这些来自岭南地区的华工有饮茶的习惯,他们随身携带的六堡茶,可消暑化湿、润肠养胃,华工饮用六堡茶后,身体不适症状消失,由此六堡茶得名“保命茶”。
当时,六堡茶经水上交通要道梧州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东南亚,乃至日本、北美地区,造就了熙熙攘攘、舟楫往来的“茶船古道”。
通过木板干仓用于陈化、存放六堡茶,使其口感更香浓。 俞靖 摄
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茶船古道”,亦吸引了无数粤商进入六堡镇收茶。据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苏兆华介绍,20世纪30年代,苏兆华的三叔苏金润随父亲从广东到六堡镇收茶。后来苏金润下南洋销售六堡茶时,因茶与新加坡华人黄用珍结缘。两人相恋结婚后,回到六堡镇开设“三记”茶庄,并利用黄用珍娘家关系在新加坡推销六堡茶。
那曾是六堡茶最鼎盛的时期,六堡茶区有几十家茶庄,一家茶庄一般每年收茶十多万斤。据1940年《广西年鉴》记载,到1935年广西出口六堡茶类茶叶已经达到1100吨以上。“可惜不久后,六堡茶便趋于沉寂。”苏兆华说。
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战争切断西江水运,六堡茶的销量一落千丈。苏兆华祖上的茶庄和大多数茶庄一样,难逃歇业、倒闭的命运。至此,六堡茶产业跌入谷底,一蹶不振。
直到步入21世纪,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风气盛行,六堡茶的消费需求才重新攀升。2001年,从小传承了祖辈制茶手艺的苏兆华看到六堡茶重现商机后,决定重操祖上旧业。苏兆华成立合作社,租下200亩土地种植六堡茶,再利用祖传工艺加工六堡茶,将六堡茶销售往中国各地。
与此同时,梧州市官方亦把六堡茶生产列入重点扶持产业,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六堡茶产业重迎“春天”。梧州市统计显示,六堡茶产量已从2007年的4600吨增加到2017年的1.4万吨。梧州市茶园面积达9.3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年产值达人民币15亿元以上。
如今,“复苏”的六堡茶试图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沿着“茶船古道”再出海,加速开拓东南亚市场。2016起,六堡茶数家企业组团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借助该平台走出去“揽客”。2017年,六堡茶在马来西亚、泰国等7个国家举行了“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在行销活动首站马来西亚,数家六堡茶参展企业与当地经销商签下近1亿元人民币的订单。”马士成介绍。
据梧州市茶叶办提供数据显示,2017年六堡茶出口115.17吨,出口额101.3766万美元。主要出口中国香港、澳门、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
目前,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梧州市提出将六堡茶打造成百亿元人民币产业。苏兆华盼望:“合作社的六堡茶有一天也能重走祖辈的路,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再到东盟闯一闯。”(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