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汝州油漆匠创造文字木刻博物馆

汝州油漆匠创造文字木刻博物馆

映象网汝州讯(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梁杨子)在汝州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工作室里,一百多块红、黑为底色,红、金、银、绿色为字体,形神兼备、古朴典雅、清新自然的木刻匾额整齐陈列着,匾额上镌刻着王羲之、王珣、米芾、郑板桥等书法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是由62岁的李国政花费30多年时间制作而成的。

“在中国,石刻、碑帖非常普遍,但是木刻几乎没有,我想填补这个空白,把中国名家字帖刻下来,代代流传,可以做一些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木刻作品,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这就是李国政的创作初衷。

木刻法帖作品集书法、刻字、篆刻、贴金、木工、油漆等为一体,是综合性艺术体系。从小家境贫困、命运曲折的李国政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将这些手艺集于一身。

汝州油漆匠创造文字木刻博物馆

1957年1月,李国政生于河南省汝州市,自小家境贫困的他从六七岁起对书法产生了兴趣。由于买不起纸和铅笔,他就每天在土墙上写字。初中时偶然获得的柳公权的字帖为他打开了书法的大门。他每日练习写字,身边的同学也跟着他练。然而在16岁那年,父亲的离世让他被迫终止中医学业,远走洛阳成为油漆匠。

“当时一大家子需要我养活,我只能去挣钱。但我没有放弃书法,每天不论工作多晚,都会看医书,练字,出去旅游时会专门看地方的牌匾,研究他们是怎么书写的。”李国政说。

1980年,李国政回到家乡,开始将漆工与米芾的书法结合。做木刻书法,选材很关键,木材得依据书写内容选择尺寸,而且不能变形,选后得刷十来道油漆防止木材潮湿、腐烂。每道刷漆后需要放置一段时间,然后打砂纸、批灰、后用木刻小刀刻出笔法,贴金三遍。一副作品需要3个月左右完成。“每一层的油漆都不能气泡,需要打磨光滑,这些油漆已经深深浸入木板,就算放在汝河里,都不会进水。”李国政笑着说。面对丈夫李国政的执着,妻子闵会兰只能支持。“他过年的时候都在练,不分初一十五,有时候练得衣服都湿了,我劝他,他会说歇着没有练着美。唉,我们这几十年真是在喝着玉米糁干活。”闵会兰回忆过去艰难的日子,感慨万千。

汝州油漆匠创造文字木刻博物馆

在临帖和创作中,李国政以唐楷入手,学其端庄、森严之法度。上溯魏晋学其古雅之韵,后学宋明学其尚意之趣,临写二王、米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书法,行书既得二王潇洒飘逸之美,又得米芾沉着痛快之气,作品飞扬畅达,形成连绵贯通的高妙艺术境界。而后,李国政师从中书协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洪厚甜、齐作声,前往中国书法家协会潜心学习。经过潜心钻研,成为当代书坛的实力派书法家,世界精英书画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新闻集团书法高级顾问。其作品被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一些知名人士、政府官员或企业家收藏。2005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水协发起的“中国人与水国际书画公益大赛”中荣获银奖。多次应邀前往中央党校、清华大学题写书法,为风穴寺山门题写楹联“禅寺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等匾额。

面对荣誉成就,李国政没有止步,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的人。“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选帖很关键,可以选米芾、王羲之经典的作品,然后白天练字,晚上看,用心感受手上微妙的变化,最初我们要做得就是努力临摹一样,那最后保留不一样的地方可以当做个人的创新。”李国政为初学者提出这样的建议。

从第一块镌刻李白诗作的木刻匾额到如今100余幅作品,李国政的文字木刻博物馆已经初见规模,常有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最近我在研究甲骨文的篆刻,选的木材需要8个月才能制作成模板,希望我的博物馆能收藏中国所有的书法,为传承文化做出贡献。”李国政说。

(映象网汝州新闻热线:173 3753 0036,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上一篇新闻

中国发展之处起到了重大作用,粮票给人们留下的记忆!

下一篇新闻

开业一年半获评十佳,这家网红民宿是如何做到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