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云”上寄哀思清明更清明

【编者按】2020年清明节正值疫情防控时期,为避免人群大规模聚集,玉林市提倡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大力推广“云祭扫”。

变化的是祭扫形式,不变的是无限追思。如今,随着清明节临近,越来越多的市民已加入到“云祭扫”的行列中来,倡导和推广这种绿色、安全、文明的祭祀方式和理念。

“云”上寄哀思清明更清明

这个清明节,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缅怀

“因为疫情影响,我们不能去看望您,只能通过网上来传递我们对您的想念。妈妈,在天国一切安好!”昨日,在玉林市殡仪馆设立的“网上纪念馆”,一位家属通过网上祭扫,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鉴于疫情防控形势,今年清明期间我市停止殡仪馆、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祭扫服务,推出网络祭扫、代为祭扫、时空信箱等新型祭扫方式,让群众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情感得以倾诉。

过“平安清明”,各部门严密防控

玉林市民政局日前发布的《关于2020年清明节期间停止祭扫活动的通告》规定,清明节期间停止玉林市殡仪馆、博白县殡仪馆、仙鹤墓园和其他墓园的市民群众现场祭扫服务;停止农村公益性墓地、 历史埋葬点以及其他祭拜场所的现场祭扫活动,严禁组织各类规模性的联宗祭祖和大型祭扫活动。

记者了解到,4月1日至4月7日是2020年广西清明节主题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理性追思、共同抗疫;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绿色殡葬、移风易俗。”我市围绕宣传主题,主要宣传绿色文明安全祭祀方式、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惠民殡葬政策、优秀传统清明文化、殡葬行业服务等内容,倡导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新型祭扫方式,树立文明低碳意识,传承优秀文化。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平安清明”工作,避免出现群众聚集、交通阻塞、集中祭扫、集体共祭等群体性活动,我市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严密防控。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统一发布停止清明节祭扫信息,组织殡葬服务单位做好管控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指导,积极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公安部门要协助各殡葬服务单位和各管控点维护好秩序,对不听劝导、寻衅滋事等行为依法依规坚决予以制止和处罚。城管部门要积极协助各殡葬服务单位和各管控点,劝离占道焚烧祭品人员,依法查处占道经营祭品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要与民政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性执法检查,依法依规查处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行为。应急(消防)、林业部门要做好山林地区的安全防火工作。

网上纪念馆,寄托哀思

玉林市殡仪馆在“全球生命纪念馆”微信小程序上创建了网上纪念馆,逝者家属扫描二维码进入,注册后创建纪念空间,填写故人信息,便可以在网上进行祭扫了。记者扫描进入该微信公众号看到,已经有很多逝者家属创建了纪念空间,而且还配上已故亲人的头像图片。记者点开其中一个逝者的纪念空间,除了有逝者的基本信息,还附有生平简介,出生时间、去世时间和已故年限的生命轴,在“照片”一栏,家属上传了多张逝者的生平的生活照。“爸,您放心吧,不要太担心老妈和弟弟,他们都有人照顾着,好好地放下您所操劳的一生……”“留言”栏上,一位家属写下了对已故亲人的哀悼和思念。

“目前已有近百家属创建纪念空间祭祀逝者。”玉林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家属创建纪念空间后,逝者简介、照片、视频、留言这些内容由家属自愿填写,即使不是家属,其他游客进入也可以祭拜逝者。虽为网上祭扫,但记者看到,流程和现场祭扫相似,氛围庄严,进入祭扫的逝者墓碑后,佛歌自动播放,可选择“香烛”“食品”“水果”“鲜花”“烟酒”等进行祭拜,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感恩。此外,网上纪念馆还设置了时空邮箱,可以让家属写下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寄语。

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倡导大家进行网上祭扫外,市殡仪馆还将在清明节当天开展集体公益代为祭扫活动。同时,馆里也提供个性化代理服务,收取一定费用替家属单独祭拜逝者。

退役军人改变方式,网上追思牺牲战友

张业春是我市的一个退伍老兵,以往他会在清明期间和其他退役军人一起前往边境烈士陵园,祭扫英烈,祭拜牺牲的战友。如今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能前往边境烈士陵园,也不能组织聚集性祭扫,为了响应号召,他和战友选择在网上祭拜牺牲的战友。“特殊时期,大家都可以理解和配合,没有任何怨言。”张业春告诉记者,最近大家还在微信群里传图片、写寄语,追忆往日战友情,表达对牺牲战友的思念。

玉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满足大家祭扫英烈的愿望,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户网站和中华英烈网均开设了网上祭扫专题,设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网上祭扫平台作为开展祭扫英烈褒扬纪念活动的重要阵地和途径。

“网上祭扫比传统的祭扫方式更方便、简洁,同样能够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市民杜女士告诉记者,一直很关注清明期间不得前往殡仪馆扫墓的消息,得知推出网上祭扫后,她便和家人商量这一种新型的祭拜方式,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清明现场祭扫暂停 市民表示理解支持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市民对防疫特殊时期清明祭扫的有关规定表示理解和支持,并会以居家追思以及利用网络祭扫的方式寄托哀思, 在特殊时期向先人传递一份特别的爱。

“我们宗亲原计划于今年清明节期间举办的大型祭扫活动,现在已经延期了。”北流市清湾镇傅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傅坚告诉记者,按照当地傅氏宗族“五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的传统,今年清明节是举办大型祭扫活动的时节。每至“大祭”,当地和邻近乡镇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傅氏宗亲都会自发赶回来参加祭祖仪式。往年参加“大祭”的傅氏宗亲都有1000多人,场面较为壮观。

“不能亲临为先人扫墓,大家难免会感到遗憾和伤感。但是,目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处于攻坚期、关键期。政府部门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而出此政策,这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我们都能理解也会积极配合好政府部门的工作。”傅坚向记者表示,获悉政府部门的通告后,当地傅氏宗亲一致提议和同意将今年的祭扫活动延期至重阳节举行。此外,若重阳节仍受疫情影响,当地傅氏宗亲则完全取消今年的一切祭扫活动,顺延5年后再举行祭扫活动。通知传达后,当地傅氏宗亲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劝导在外宗亲(含区外、境外人员)今年清明节期间不要回桂来桂祭扫,防止输入性疫情的发生。

家住容县自良镇的市民陈德胜向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他们一家人也取消了在清明节现场扫墓的计划。“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政府部门‘暂停现场扫墓祭祀活动’的决定非常好,出于这个目的,我们决定将祭扫活动推迟,等到重阳节看情况再定。”陈德胜说。

“现在全球的疫情防控工作非常严峻,政府部门出台这样的规定,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其实,缅怀先人只要有心则灵,大家一起在家里追思、通过网络祭扫等方式进行,同样能寄托哀思。”市民张忠霖向记者表示,缅怀先人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重要的是要有心意,不一定非要在清明节进行现场祭扫,等疫情消退了再祭扫也不迟。

舌尖上的清明美食:艾叶饽

艾叶饽,也叫艾叶糍粑。这是玉林民间在清明常吃的传统美食。

“云”上寄哀思清明更清明

艾叶饽带着春天特有的气息,香甜异常。

家住玉林市金桂丽湾小区的张园,每年春天都会为家人做艾叶饽。她说:“小时候,每年清明,奶奶都会给我们做饽,那时候叫馒头饽。这二十多年来,随着养生习俗的兴起,慢慢兴起将艾叶和入馒头饽中的做法,称为艾叶饽。艾叶饽一来颜色清新漂亮,孩子喜欢吃。二来有益健康,艾草本身有防疫祛病的功效。”

小时候,张园的奶奶用的是一直以来流传下来的传统做法——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这样做出来的饽,刚出锅的时候松软,但一旦凉了,咬起来就坚实发硬,口感不好。张园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改良,将糯米粉替换成澄面。这样蒸好后的艾叶饽,就算放置两三天,口感还是柔糯弹牙,非常可口。

今年,张园没有去郊外去采艾,而是到街上的草药行购买艾草。艾叶清洗干净,加水煮熟,艾叶由翠绿变成墨绿,合水打成艾叶泥。粘米粉和澄面按比例放入盆中,缓缓倒入艾叶泥,加入适量白糖与少许花生油,搅拌揉搓,揉成光滑的浅绿色面胚。醒好面胚后,切成一个个面团。

芝麻、花生小火炒香碾碎,加入白糖拌匀,捏成馅料小球。取一个面团,捏成碗状,放入馅料,收口轻轻压成圆形,一个艾叶饽就做好了。

蒸笼里垫上专用的蒸纸,艾叶饽一个个依序放在纸张上,隔水蒸10到15分钟,即可蒸熟。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用芭蕉叶子垫来蒸,吃起来更为清香。无论是用纸张还是芭蕉叶,都可以抹少许油,防止糍粑粘叶子太紧。

蒸好的艾叶饽由淡青色变成深绿,泛着清亮的油光。拿起一个热气喧腾的饽,白汽伴着一股浓香,绕鼻而来。咬一口,饽饽松软柔嫩,包裹在里面的白糖融化成为了半流体,夹着花生芝麻的馅儿,异常香甜,吃起来满口清香,还带着一种特有的甘味,让人欲罢不能。在以前,人们会在扫墓的时候带上艾叶饽,肚子饿了就可以拿出食用。

生艾叶有种独特气味,但一旦做熟,气味就变得清香宜人。包裹其中的馅料也可以换成其他任何自己喜欢吃的材料,如咸蛋黄肉松、豆沙等。肉食素食、甜咸皆宜,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艾草的食法多样,除了做艾叶饽,还可以做成其他美食,有商家甚至可以做成全艾宴。

上一篇新闻

杏花楼 | 上海滩70%的老字号,都得开口叫它祖宗

下一篇新闻

说来惭愧,逃不出厦门的鸭子,连蛋我都没放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