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3日 星期四

南孚竟然是外国品牌?

南孚竟然是外国品牌?

“聚能环”、“一节更比六节强”,这些深入人心的广告语一出来,大家就会清晰地说出其品牌名称——南孚。是啊,如今市面上仍旧可以买到南孚电池,但你却不知道,南孚已经归宝洁公司旗下了!

南孚竟然是外国品牌?

南孚是怎样成为外国品牌的?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同年,摩根士丹利联合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共同出资一千五百万美元入股南孚,成为第二大股东。原本在当时,这项收购并没有引起多大的争议,可而后发生的事却让人瞠目结舌!

之后,外商通过一系列并购,一共投入了两千七百万美元,从而达到对南孚实际控股;2003年,又将手中所持有的南孚股份,以一亿美元抛售给了吉利集团。

2005年,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吉利,南孚又成了宝洁公司的子公司。(以上数据来源于百度文库)

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要知道,南孚经过三次动荡,最终进入了宝洁旗下。

先是摩根士丹利等外商的收购,净盈利额就达到了五千四百万美元。而吉利集团因此为其金霸王品牌除掉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清除了其在中国市场上扩张的障碍。

南孚的悲剧就是,不但错过最好的发展机会,并且完全丧失竞争的自主权,终将无法出头。

南孚竟然是外国品牌?

有人分析这次收购或许就是跨国公司对中国品牌绞杀的一场阴谋。而事实却直接显示出双方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等)评估认知能力的悬殊。外资银行不但看重了该企业现有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价值,更准确预估了这些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价值,正是基于这种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不仅为自主产品清理了竞争对手,更为外资控制中国优秀企业奠定了成功经验。

南孚最终落得拱手他人境地,不禁让人扼腕唏嘘!

细软解读:知识产权评估的好处

上述案例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不重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必将埋入历史洪流!

你可知道,公司资产中还有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价值?

好商标让人少奋斗三十年,好专利轻松成就百万身价。无形资产创造财富,知产变现正当其时。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助推企业产权变成产钱!

南孚竟然是外国品牌?

哪些情况需要知识产权评估?

1.摸清家底,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

2.为经营者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3.资产交易的需要;

4.质押贷款;

5.知识产权出资、增资;

6.资本运作的需要;

7.侵权诉讼;

8.展示企业发展实力,吸引投资人。

【温馨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有不妥,请联系告知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新闻

人才为何纷纷离开厦门?就业面窄房价高,产业量小名企少

下一篇新闻

全是爆款!徐州东南亚料理“网红鼻祖”!一口逃到泰国越南新加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