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萧教授专栏 | 医院俱乐部:伦敦文创产业的秘密基地

作者介绍

萧教授专栏 | 医院俱乐部:伦敦文创产业的秘密基地

萧瑞麟 教授

香港大学SPACE名誉教授
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专任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教授港大SEA“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课程


在香港、台湾、上海、北京、青岛、天津等都市陆续开发了许多文创园区。可是,这些年来这些文创园区却饱受争议。批评者认为,这些美其名的「文创」园区其实是「假文创」,底子不过是「贩卖公仔」的零售园区。这样的批评会不会对这些文创园区不够公允。也许,我们更需要探索的议题是,怎样才是合乎「真文创」的期待。走访伦敦一趟,虽然没有明确答案,却也找到几个参考点。

英伦:小国大文创

多数人都认为英国是经济「大国」。可是,在英国居住过的人大多知道,英国其实是相对的「小国」。英国的正式英文名称是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为Great Britain,组成主要份子有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等三兰结合而成。英国总人口数是6510万人,号称欧洲第三,全球第二十一。1921年是英国的巅峰时期,发展殖民地使英国在葡萄牙与西班牙之后,成为日不落王国,拥有全球22%的土地。

不过,实际上英国是一个中小型国家,扣掉苏格兰(540万人)、韦尔斯(300万人)、北爱尔兰(186万人)之后,英格兰本岛约五千多万人,差不多是南韩的人数。为什么要扣掉?英国的历史脉络中,苏格兰不喜欢被英国人管,一直想要独立;北爱尔兰认为英国人是入侵者,反抗成为传统,渐渐演变成南北爱尔兰融合的局势;韦尔斯也觉得自己是独立体,虽然没有办法脱离英国,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觉得自己是「英国人」。所以,「真正的英国」其实只有英格兰岛。

这样的中小型国家却以文创产业创造出奇迹。2014年,英国文创产业的附加总价值 GVA(Gross Value Added)是841亿英镑(约为人民币88647.94亿元);输出金额约198亿英镑(约为人民币21563.01亿元)。文创产业占英国9%的出口额,成长48.9%(2009~2014年)。2015年创造出290万个工作机会,约占英国9%就业人口。

正当台湾大力催动文创产业而成效有限时,看看英国的经验也许可以带来一些新思维。文创应不应该是「产业」?英国政府如何振兴文创产业?英国如何解决「假文创」问题(以文创之名,本质却是零售业)?这次走访伦敦,发现一处隐身的文创基地:医院俱乐部(Hospital Club)。

萧教授专栏 | 医院俱乐部:伦敦文创产业的秘密基地

一家隐身在柯芬园的医院,竟然是伦敦文创人汇聚的俱乐部。(图片来源/Hospital Club London)

隐密的文创基地

在伦敦文艺中心柯芬园(Covent Garden)的西边角落是安黛儿街,坐落着一座低调的建筑,门前只有一个字Hospital,还站着一位彪形大汉,更增添几许神秘的气氛。仔细去查看,这便是医院俱乐部,但这个俱乐部却与医院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想要了解英国文创却必须由这个俱乐部着手。

原来,一位英国歌手赚了钱,买下这栋原本是医院的建筑物,改建内装后用来做为联谊会所,后来演变成俱乐部会员,也就由原来的影视音产业会员扩大变成文创产业的网络。第一次拜访时因为要拜会珍妮・赫尔(Janet Hull),她是英国文创产业协会负责营销与沟通的主席,也是广告领域的产业主席。当与她约我到医院会面时,我以为听错了,在医院谈论文创的确很唐突。但是,走进去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医院的概念。大厅具有低调奢华感,更像是私人俱乐部,又像是高级旅馆。走进到四楼一眼望去,是时髦的吧台,散落在各处是一群一群的英国文创人,热闹无比。

有人在联谊,有人则是讨论正在进行的项目。纯白走廊摆着阿根廷画家的作品,搭电梯上楼也充满隐形的趣味,若一不小心就错过了。电梯上写着:「最高承载上限为九人,或等于5050根香蕉,或等于6666颗鸡蛋,或等于2940只鸽子,或等于88条小口鳕鱼。」这是充满英式的反讽幽默。

楼上是15间客房,用来接待国外文创伙伴来伦敦暂时歇脚的地方。每个房间都由一位艺术家设计,并且展出他们的作品。底楼是艺廊,提供各种策展活动。俱乐部底下还有两层楼,有录音间,提供全套录像设备给音乐人;还有大型摄影棚,任何中小型的电视、电影制作都可以在此完成。BBC等电台更常租用这个场地进行专访节目,讯号可以直接拉到发射台直播。

萧教授专栏 | 医院俱乐部:伦敦文创产业的秘密基地

医院俱乐部可以由各种活动企划到节目制作一手包办。(图片来源/Hospital Club London)

我渐渐了解俱乐部的经营模式。这个俱乐部是伦敦文创产业的创意网络中心。创意总监麦可・伯格(Michael Berg)解释,文创人在这里可以认识各领域的人脉。譬如,电影导演就可以来这里创意性的配乐。这次认识新朋友,连结人脉会找到人才,人才就可以合作,合作就会带来创作。这也就是俱乐部的模式:连结、合作、创作。

文创产业评议会

俱乐部与英国文创产业评议会(Creative Industry Council)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英国将文创产业范围视为一个子领域,包括广告、建筑、文化艺术、工艺、设计、时尚、游戏、出版,数字科技、音乐、电视与电影共十一个领域。英国文创评议会的角色就像是武林盟主,去整合各子领域的评议会,例如设计业就有设计评议会,时尚业就有时尚评议会等。这些评议会的角色是促进各产业的发展,由产业与政府联合组成,有两位主席共同领导。官方主席是相应部门的政府高级官员,另一位则是产业共同主席,由产业推举。

这种做法对台湾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台湾的运作模式是由官方制定方向,透过财团法人或科研单位研拟政策,再找产业沟通以落实政策,然后由这些政策中介者分播预算给各产业公协会协助执行。英国则是产业直接跟政府沟通,在政策研拟的过程中直接反应业界声音,让出炉的政策不会偏离业界的实况。

英国文创评议会的许多会议都在医院俱乐部举行。俱乐部内设置各种特色的会议室、交谊室、观片室、录音间、摄影棚等。这些设备支持文创人由联谊、合作到创作的各项活动。医院俱乐部也协助举行各类联谊活动、新产品上市、公司聚会、生日宴会、婚礼、颁奬典礼、节目录制等活动。医院俱乐部甚至成为伦敦最佳餐厅之一。这些活动有些是由文创人举办,有些则是需要文创人的参与。医院俱乐部则是提供机会的平台。

虽然成立才九年,医院俱乐部已经成为文创人的聚集地,是伦敦文创的非正式育成中心。这里没有办公室,也没有人在里面「办公」,但许多文创人会来这里找机会或吸收养分,然后创作。

萧教授专栏 | 医院俱乐部:伦敦文创产业的秘密基地

医院俱乐部每一间客房由一位艺术家策展出独特风格,走廊就是艺廊。(图片来源/Hospital Club London)

文创百位名人奖

2015年,医院俱乐部与英国文创产业评议会合作推出100文创名人奖,每年选出一百位优异的文创人,分别在广告公关与营销、艺术设计、广播媒体、时尚服装、电影、电玩、音乐、出版与写作各领域选80位得奬者,再由跨领域选出20位明日之星,加起来一共100位。例如,2015年的得奬者中,广告名人奖由凯特・特纳(Cat Turner)夺得;她帮名时装设计师Mac Jacobs、Calvin Klein、歌手Lady Gaga企划社群媒体策略而成名。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是设计类名人奬得主,曾经设计过2012年伦敦奥运圣火、种子圣殿等名作。2016年3月曾受邀到台北展出百余件作品;2018年Google的未来校园也将由他操刀。

Victoria Jaye是广播类名人奖得主,她的成就是转型BBC视频网,把新旧影视内容巧妙组合,带给观众全新的观赏体验。Henry Holland是时尚类名人奖得主,是目前英国炙手可热的设计明星,善于使用亮片到各种设计中。Elizabeth Karlsen是电影类别名人奖得主,曾经获得六度奥斯卡奖提名,最近的作品《Carol》探讨的是性别冲突与女同志的社会问题。这些得奖人展现英国文创业在全球的雄厚实力。

萧教授专栏 | 医院俱乐部:伦敦文创产业的秘密基地

医院俱乐部提供各种开会、宴会的场所,是伦敦文创人最爱聚集的场所,也可以参与各种活动的企划,一展长才。

医院俱乐部给我们许多反思的空间。在台湾要发展文创,相关机构常常是把文创人集中起来放进育成中心,或是成立「文创园区」。说好听,是将文创当作产业发展;说白了,是急功近利。结果,文创的能量被引导去设计公仔、玩偶、手工肥皂,而不一定是具有内涵的创作。英国的经验让我们体认到,文创源自于自然的社群交流,让创意有孕育的可能。

志同道合的协作,不一定要建立在商业的利益,而是促成深刻的作品。这些作品源自于感动,结束于感人。因为感动,才会有广大响应,因为感人,才会有观众买票,也才会有财源。写作的过程要投入足够的资源与养分,需要千里马,也需要具有慧眼的伯乐,创作才能顺利地产出。医院俱乐部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它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楼,而是在于能召唤文创社群,形成凝聚力,激发跨界合作的能量,最后促成创作的实践。或许,这也才是引导文创的领航罗盘。

(文章由作者授权转载,版权归作者所有)

上一篇新闻

戴森称曾为电动汽车项目烧掉5亿英镑 最后取消了

下一篇新闻

戴森放弃电动车项目,创始人自曝5亿英镑打水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