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岛”的“长白”到底是咋来的?
有人说“长白岛”是沈阳富人区很久了,好静不好动的我,打心底对长白岛是提不起兴趣的,每次去那儿都会匆匆去匆匆回。就好像很多年前对沈阳“南五马路”的感受一样。长白岛虽然喧闹,但却一点不影响我想起她曾经的稻田如浪、蛙声一片。于是,我想总说一下长白岛,说说她的过往,还有她以前的模样。
马总屯和沙岗子
我说出这俩词我的时候,可能很多沈阳人都蒙住了,这说是啥呀?其实,马总屯和沙岗子,就是现在长白岛当年的名字。马总屯建于清代初期,约在1627年后,有一个姓马的总兵率军屯兵于此,护卫当时东边的立有牌楼的公主坟。由于总兵官姓马,所以此地就被命名为“马总屯”。当年的马总屯,位于浑河南,距浑河百余米,沈大铁路旁,有耕地3500亩,最多时人口达5930人。
马总屯初期时,只是个有十几户的小村子,以马姓、姚姓居多,逐渐有赵、吕、苏、史等族人迁入。村中曾有一口由姚、王等14户捐资铸造的大钟,悬在两根石桩中间,刻有“盛京镶红旗界马总兵屯”字样,此钟一直保留到解放初期,后遗失。
上世纪50年代,村中才有百余户,解放初期归沈阳县白塔铺区管辖。上世纪70年代,由于原村用地不足,在距离马总屯村向东千余米紧邻浑河南岸边的废地发放宅基地,称为马总六队,约有百余户人家,多为外来迁入,此后,马总屯村先后被划入苏家屯区,和平区、东陵区、浑南新区,最后于2001年11月1日重新划归和平区管辖。马总屯经历名称很多,解放初成立互助组、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马总村被改叫马总作业站,之后改为马总大队,农业生产以蔬菜种植为主。1984年人民公社被改为乡,马总屯隶属长白乡。马总屯村当年的大队土地,现如今都被建成了高档楼盘小区,长白岛靠近浑河的部分,就基本属于当年马总屯村的范围。
再说沙岗子。最早的时候,沙岗子是马总屯前的一个荒草甸子,供驻兵村屯住户放牧割草的地方,称为东岗子。清顺治年间,有苑姓、史姓人家开始在此居住。后来又有金姓、王姓两户迁入,逐渐开成东西狭长的村落。村东为史、王二姓居住,中部为苑姓居住,西部为金姓居住。因为村后有一个方圆数千米,高十多米的大沙丘,所以被称为沙岗子。
沙岗子解放初仅有30多户人家,1949年土改后,沙岗子村成为行政村,管辖中夹河、下夹河、西夹河和马总屯四个自然村,当时归苏家屯区管辖。1959年4月,沙岗子被划入和平区。1964年3月被划入东陵区,上世纪90年代被划入当时的浑南新区。2001年11月1日又被重新划入和平区,成为长白街道沙岗子村。
沙岗子村的位置位于长白街道的西南部,全村400多亩土地,村民890户,人口3100人,耕地1744亩。2008年,全村被整个拆迁,回迁到南京南街边上的金沙湾小区, 原村落已不复存在,原址是现在的万科鹿特丹、新加坡城等楼盘。
“长白”这名字竟来自“医大二院“
前边说的是马总屯和沙岗子,要知道,这俩村子可是都归长白乡管的。所以后来才能管这片地区叫长白地区,最后开挖八一明渠之后,长白才被称之为岛,才会有”长白岛“这个称谓。
可问题是,我们还想知道"长白乡"这个名儿哪来的?长白这个名儿啊,最早还得说到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当时的公社办公地址呢是在浑河北岸王家庄、郎家岗和广兴寺地区(现在新世界花园+三好电脑一条街+盛京医院地区,当时还没有这仨地方呢),而当时公社地址就在王家庄村管辖的长白街,所以,就将这个公社称为长白公社了。
那么现在据考证,当时的这条“长白街”就是现在的“保安寺街”。也就是现在盛京医院南湖院区西边的那条单行线小马路。所以说,这么讲,长白岛的名字来自于医大二院,还是有依据的。只不过,这里头跳过了一个重要的地名,那就是王家庄,这就是现在新世界花园的前身,这个话题我想下期再细说。
说到长白,我想起90年代末的时候,长白地区还没有进行大开发的时候,这里的重要地名就两个,一个是南京南街以东的马总大队,另一个,就是一过工农桥之后,南京南街西边的“长白狗肉城”。当年长白狗肉城高朋满座的情形小旮还历历在目。你问我长白狗肉城是现在的哪儿?应该就是深航翡翠城和万科城小区这一左一右,具体位置很有可能是在其中一个小区里了。
“工农桥”名字的来历
虽然“工农桥”最近这几年被改称为“南京桥”了哈,但是老沈阳人呢,还是习惯于称之为“工农桥”。听这名字,就很有时代特色。但这个桥是什么时候建的,又为什么叫工农桥呢?
工农桥,原名“和平大桥”,建设于1964年,是当年沈阳南部出口路之一。由于此桥担负着沟通主城与南部城郊农业区,方便城乡物资交流的重任,所以根据当时中央提出的“加强工农联盟,缩小城乡差别”的精神,就将此桥更名为“工农大桥”了。工农大桥,是沈阳市解放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钢筋混凝土桥梁,她于1966年6月30日竣工,于1967年7月正式通车。桥头由汉白玉柱镌刻了当时辽宁省副省长仇友文题写的“工农大桥”四个字。工农桥,北接南京街,南连沈苏快速干道(现称南京南街),全长500米。
说了工农桥,就不能不说说“三好桥”。跟工农桥相比,三好桥的历史就年轻多了。三好桥是沈阳市2007年十大城建重点项目之一。于2007年3月正式施工,于2008年10月9日正式竣工通车。2009年三好街还获得了国际桥梁大会“尤金.菲戈奖”,此奖被业界里称为“桥梁界的奥斯卡”。
现在,三好桥延伸的长白北路和工农桥延伸的南京南街,构成了长白岛的重要交叉路口,成为长白路网的核心。其实从小旮当年看到的长白地区,和现在的长白岛相比,真的可以用改天换地来形容。当年的长白地区,还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听取蛙声一片,现在的长白岛,灯火繁华,不输任何一个一线城市的核心城区。
很多人说,长白岛有点儿像是当年的上海浦东,十几年的工夫,就成就了现在的鳞次栉比、灯火阑珊。还有谁会记起,几百年前的这里,一位姓马的总兵,为了信念驻守于此,然后退耕,然后成村,然后经过这几番沧海桑田。他,是否还会遥望,北岸那个王姓大族的村庄(现新世界花园和K11地区)?还有西边浑河下游另一位曹姓总兵,互为犄角、蜿蜒呼应?所以,欲知详情,敬请留意下期《沈阳地名故事之:曹仲屯和王家庄》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