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负面新闻缠身的海底捞,年利润暴跌90%,这是坏消息吗?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自海底捞上市后,隔三差五总能登上负面热搜。

先是爆出锅里吃出东西(后辟谣),然后是土豆涨价,接着又被爆出创始人张勇移民新加坡并成为新加坡首富,近期又被爆出海底捞给包间安装摄像头。而3月1日,海底捞预计2020年净利润下降90%登上微博热搜,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成绩单。

与负面新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年以来海底捞股价节节攀升,2021年2月份创出历史新高,公司总市值一度超越4500亿元。

负面新闻缠身的海底捞,年利润暴跌90%,这是坏消息吗?

面对年利润近90%的断崖式大跌,海底捞在业绩预告中给出了两大原因:

1、为了疫情防控,全球各地国家及地区对消费场所实施的限制对集团营运造成重大影响;

2、因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而出现净汇兑损失约2.35亿元,其中的绝大多数为未实现的汇兑损失。

海底捞的营收绝大部分来自于线下门店。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海底捞餐厅经营贡献了255.88亿元的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96.3%。

平均算下来,2019年的每一天,海底捞门店进账超7000万元

可以说,线下门店是海底捞的“现金奶牛”,开店越多,收入越高。正因如此,2019年海底捞疯狂扩张,全年新增门店302家,平均每1.2天开一家新店,相比2018年增幅达64.8%。

忙于规模扩张的海底捞,却在2020年遭遇疫情黑天鹅,资金压力暴露无遗。

2020年9月14日晚,张勇在“张磊老友记”中说,“今年,我受伤最严重,是九死一生。疫情期间,门店天天不营业,工资又得发,那还得公司来掏啊。”

2020年9月15日,海底捞披露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时间里,公司净利润为负9.7亿元。 也就是说,海底捞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净利润12.05亿元

2019年,全球市场风调雨顺,外部没有任何不利影响。但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海底捞曾停业长达46天,下半年,全国多地还出现散发疫情,海外疫情则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在这么不利的外部环境下,海底捞取得现在的业绩,没有亏损实属不易。相对于海底捞,花家怡园、大董等餐饮品牌,在2020年度都是亏损的。

不少餐饮经营者都认为,2020年太难了,海底捞还能盈利,是很厉害的。这对于整个餐饮行业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据了解,海底捞内部,对今年的业绩,也是满意的,因为外部环境不好属于不可抗力。一位内部人士称,2020年没亏损,肯定不是一个坏消息。

3月1日发布公告后,3月2日,海底捞的股价并没有像很多人预想那样大跌,全天都比较平稳,收盘只是微跌了0.51%,海底捞的股价算是比较坚挺

这则利润公告,之所以发布后负面评价很多,是因为这两年来,海底捞出现了各种问题,屡屡让消费者失望,损伤了口碑。

海底捞创办于1994年,从一家夫妻小店发展为市值3600多亿元的上市公司,服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张勇曾表示:“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点,客人要什么速度快点,有什么不满意多赔笑脸。”

2011年3月,一本《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书,不仅把海底捞的服务送上了神坛,也让创始人张勇成为了餐饮创业者中的“一代名师”。其开创的“海底捞式服务”更是一度成为餐饮从业者争相效仿的对象。

让人遗憾的是,近几年来,海底捞不断爆出负面新闻,让口碑一伤再伤。

2017年,海底捞被曝光,北京劲松店和太阳宫店后厨脏乱差,甚至有老鼠爬进食柜里。2020年7月,海底捞又接连因“有顾客在海底捞济南连城广场店所点菜品乌鸡卷中发现塑料”和“海底捞杭州富春新天地店使用的一批筷子检测出大肠菌群”等食品卫生问题被官方点名

此外,最近在包间安装摄像头的做法也是让大众非常疑惑不解。不少顾客认为,包间属于私密空间,海底捞的做法是侵犯隐私的行为。

有律师也表示,包间不同于大堂,是一个封闭且相对比较私密的空间,因此顾客的行为举止属于私密的活动,选择包间也是因为考虑到隐私性,因此属于隐私的范围。

海底捞方对此表示,这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用餐安全,同时海底捞还称公司对监控权限有严格的制度、流程。

其实这种事情本无可厚非。但海底捞应该在包间的醒目位置加以提醒

这两年,像海底捞一样服务好的餐厅越来越多了,海底捞在味道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更何况,海底捞的价格也有点偏贵。如今,许多海底捞的老客户觉得海底捞不是聚餐首选了。

从翻台率也可以看出来,这两年,海底捞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确实在下降。

2019年海底捞财报显示,餐厅平均翻台率为4.8次/天。通过查阅公开数据得知,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海底捞在中国内地的翻台率依次为4.0次/天、4.5次/天、5.0次/天、5.0次/天。

也就是说,2019年成为了海底捞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翻台率下降。而这一数字从最高的5.0次/天,到2020年上半年降至3.3次/天。

与翻台率下降相反的是客单价的上涨。其中一线城市从2017年的98.3元涨到106.1元,二线城市从94.8元涨到99.4元,三线及以下城市则从92.1元涨到94.9元。

昂贵的价格,并无明显特色的味道,依赖性的种类,仅凭所谓的“服务”,即便目前来看利润不错,可谁又能保证未来的海底捞不覆餐饮行业多家品牌的辙呢?

部分数据及资料来源:燃财经、侃见财经、CFO智库

上一篇新闻

智墨晨读:2020年7月21日

下一篇新闻

道歉上瘾的海底捞上半年亏损10亿 忽视食品安全服务再好也枉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