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陈国强院士寄语教师:捷报频传中冷静,初心使命中前行
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召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35个教师节庆祝大会。
大会现场,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列数近期内交医的各种喜报,给大家强心、打气、铸魂、树信心,并语重心长地从“厚植情怀,牢记为党为国为民育人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在高水平上实现医教研管协同发展” 和“不忘本来,融入大我,开拓未来”三个方面,与医学院教师探讨医学院的发展。
我们择陈国强院士主要讲话内容,以“捷报频传中冷静 初心使命中前行”为题予以发表,期待与全体交医人共鸣共振,同心同向同行,保持定力,建设一流。
医学教育一肩挑两义。我们既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育强国战略的践行者,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健康中国战略的主力军。我们既拥有医师节、护士节,也享有教师节。这是我们医学教育人独有的荣耀,也凸显教师和医生这两大职业的神圣。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35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在这里,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长期以来与交大医学院同心同力,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为医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而心无旁骛、精勤工作、默默付出的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们表示节日问候,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在这里,我也要向今年获得“三十年教龄”称号和“九龙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奖”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有了你们,交医才充满晴天!
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时光荏苒,白驹过隙,35年过去了!在这35年里,交大医学院爬山过坎,如履薄冰。尤其是,2005年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以来,我们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以“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胆略和气概,不畏浮云遮望眼,历经“安而动之,徐生”“生而长之,质进”“咬住内涵不放松”“建设一流再出发”等改革洗礼,不断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最近的暑期,我们的老师们更是为今天的教师节送上了无数的“大礼”和“捷报”——
2019年7月17日至25日,短短一周间,附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陈楠教授团队和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叶霜团队,共3项原创性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国际临床医学权威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医生的智慧与贡献,标志着五年夯基垒台,“转观念、干真事、求实效,吹响攀登临床医学高峰的集结号”掷地有声!
7月30日,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即将进入尾声,前方报告:在“约法三章”下,优秀考生对交大医学院的热情依然与炎热天气相映成辉,在各省市的录取情况表现十分抢眼!交大医学院的招生分数线在16个省市进入所有招生单位前六位,全部30个省市进入前十。尤其是,在新疆的录取分数线仅次于北京大学,位列第二;在沪的综合评价批次招生中,传统优势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专业综评位列在沪综合性高校热门专业排行榜第三位。就在昨天,我们迎来了这批优秀、极具创新潜质的新鲜血液。
8月18日,像“过年”一样,大家期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交大医学院再接再厉,继续取得优异成绩。707项,3.48亿元,收入囊中,尤其是首次在国家基金委的全部八个学部均获得了项目资助,重点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21项。
8月23日,谭蔚泓院士团队在《Science》为“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智能响应水凝胶”发表评述;
9月4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精准医学研究院青年课题组长黄晶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
9月5日,青年博士后刘兆远在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Florent Ginhoux教授和苏冰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在《Cell》期刊解密单核细胞命运图谱,同行认为这是“实现颠覆性和改变教科书式的原始创新性成果”。
于是,我在朋友圈中看到,无数交医人感叹:“难怪今天大雨滂沱,原来是交医主页上,同时集齐了CNS,召唤出神龙!”可见,交医人心中的自豪!
其实,在今年,Cell Metabolism, Molecular Cell, JAMA等“神刊”不断有交医的身影,还有多篇论文正在CNS及其子刊的路上。这标志中,我们“生而长之,质进”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也可以欣慰的告诉大家,我们在改革中不断实质性开放,成绩斐然!最近不少非华裔国外学者纷纷来信希望加盟交大医学院,只可惜我们空间太小。这次我带队抽空出访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马来西亚,我们夏强团队为他们首次开创了2例小儿活体肝移植,马来西亚各大媒体重磅报道;在新加坡,总统、总理、资政、副总理和教育部长、卫生部长,亲切接见我们,这也凸显了今天交医的国际声誉和对我们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健康丝绸之路的期待!
在这里,我必须向交大医学院所有努力奋斗的师生医护员工鞠躬致敬!
当然,这个暑期也出现一些搏人眼球,极不和谐的声音。
对于这些声音,我想说,交大医学院饱含家国情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从容不迫和淡定,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满怀忧患意识,乐意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始终视各种排名、赞美、“高级黑”和批评为鞭策,在大气、大爱、大诚、大智中,致力于为党为国为民育人的教育教学、敢为天下先的科技创新、质量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文化传承,造就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为世界一流鞠躬尽瘁,为人类健康谋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刚才我列数近期“家珍”,只为给大家强心、打气、铸魂、树信心,在坚持“四个自信”中保持定力,走向未来。我无意说,交医,厉害了!实际上,交医任重而道远!我们的责任更加艰巨,我们的使命更加重大。我们务必在捷报频传中保持冷静,在坚守初心使命中努力前行。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与科技事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身处教育一线、奋战“双一流”建设的教职医务员工,实现医学院医教研管包容式内涵发展重任在肩。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需要每位教职医务员工不断学习,努力探索,与时俱进,鞠躬反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勇担历史重任,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既是庆祝,更是相互交流学习。刚才听了老校长王一飞前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发言,深受启发。今天上午我们在召开常委会后,又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大会。等一会,还要召开党委全委会。现在在这里,我依然想花点时间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厚植爱党爱国爱民情怀,牢记为党为国为民育人使命
今年是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主题教育年。一部分附属医院已经完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务必保持和发扬教育成果,力求落地生根,保持长效。医学院院本部和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正启动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务必真正全面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我们现在要抓住祖国七十华诞和“主题教育”契机,围绕教师节主题,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传统,有力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牢记为民服务宗旨,这对于如何走好当前的路、规划未来的路都十分重要。
今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中,曾提及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这“三问”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师者,人之模范也”,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必然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的眼中,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我们的教师要自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必须不忘初心与使命,牢记为党为国为民育人宗旨,坚持把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交医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为此,我们必须强调,教师一定要坚守“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底线思维和大局思维,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学术研究守诚信。教师必须依法依规执教,秉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三尺讲台绝不允许出现与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相悖的观点和言行,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言行,绝不允许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地发泄不满和负面情绪。在学术研究中要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规范,求真务实。
对于学术不端问题,我们的态度是严惩不贷!我们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办法》,对违规违纪和学术不端行为,我们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必须在自我挑战中赋予交医正能量。
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在高水平上实现医教研管协同发展
爱国是义务,报国是责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是大学的基本职责。在医学院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紧紧咬住“一流”,遵循医学学科的特殊规律,保持医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医学学科,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一方面,我们必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能力,用心教育教学,专注人才培养。医学院教师在拥有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人文情怀的同时,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既要上得了课堂,也能做得了科研,对临床教师来说还要看得了病、上得了手术台,这样素质过硬、能力综合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真正的尊重。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在言行点滴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造就一等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对此,我们坚定不移!“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也是交大医学院建设一流的动力源泉。虽然我刚才的“捷报总结”给了大家足够信心,但我依旧深切感觉到,医学院到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恕我直言,我甚至感受到我们医学院本部和一些附属医院的管理队伍进取精神和服务意识有点令人堪忧!在少数部门流行“嘈多无口”的新词汇。交大医学院的定位是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就我的理解而言,卓越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一种以止于至善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在我们育引并举的人才政策里,强调“创新机制、突破阻力、挺住压力、舍弃面子工程”,就是希望教师尤其是我们领导干部做到不为个人利益所驱,不为自己喜好所使,不为以往成绩所累,不为习惯做法所缚,不为过去今天所惑,不为困难矛盾所惧,不为条条框框所限,不为地域思维所制,切实转变观念,干实事求真效,培养一流医学人才,争创一流医学成果。
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医学有温度、有情怀、更有爱。我们将“有灵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素。我常常强调灵魂,因为浮躁的社会容易让部分人热衷于追求急功近利的事情,容易让一时的名利得失蒙了眼,丢失灵魂甚至迷失自我。我希望,医学院的教职员工要有高度的家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培养仁心仁术、有爱有担当的医者,引导广大学子积极注重人类健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服务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要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通过多学科交叉,以老带新协同攻关,产生真正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真正服务于人类健康的重大医学成果。
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果一个大学没有文化,她的成员没有文化,只有小我甚至只有尔虞我诈,我认为这个大学是不合格的。文化传承的基础是道德,道德是教育的生命,没有道德的教育便是一种罪恶。我们要大力挖掘和宣传师德医德典范,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优良医学传统,营造尊师重教、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人文精神是医学院校文化价值的核心。我们国家以及人类优秀文化凝聚积淀而成的人文精神,应该成为交大医学院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有人文精神,还是要从你进入交大医学院那天就开始,从小事做起,从爱心出发,懂得关爱有情怀,活得真实有魅力,既尊重自我更尊重他人。
三、不忘本来,融入大我,开拓未来
过往有成绩、有荣光,但“不日新者必日退”,创业难守业更难。新形势新挑战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继往开来,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自己的位置,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反躬自省,“归零”再出发,以今天的奋斗成就共同的未来。
交大医学院一直以来秉承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让一批极具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能够和极具创新思维的优秀老师在一起相互激励、不断超越自己,使我们的学生更加优秀,使我们的老师更加卓越,产生使学生和老师都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和智慧。毋庸置疑的是,能到医学院工作的同志们都是非常优秀、并且努力的。医学院也一直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地成长平台,对标“双一流”建设目标,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过去几年中,我们不断推出包括教学激励计划、双百计划、破格晋升计划、博士后激励计划、创新团队计划等在内的人才计划,无一不是为了激发广大教职医务员工的热情。交大医学院将继续优化适合人才的成长环境,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老师们、同志们,“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庆祝祖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的大背景下,我真诚地期盼大家:不忘教育初心与使命,与学校发展共命运、与时代前行共步伐,将小我融入到医学院发展的大我中,无论是在教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还是管理、服务,必须从单打独斗走向团队协作,深刻理解“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内涵,守正创新,将自己和学生都锻造为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在合作中成就自我,共同开拓交医未来,共筑健康中国梦。
最后,再次祝全体教师节日愉快,工作顺利!也祝所有学生始终不忘医学的温度、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不断坚守医学的厚度,厚植家国情怀、生命情怀、人文情怀,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再过两天,我们又将迎来中秋佳节。在此,我也提前向大家送上节日的祝福!
作者:陈国强编辑:李晨琰责任编辑:许琦敏 唐闻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