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一起爬山的都是过命的交情——《隐秘的角落》观后感

近期一位新加坡的朋友安利了小猫一部国产电视剧之光《隐秘的角落》,还盛情邀请小猫观后一起去爬山。小猫向来对于影视资讯比较呆滞无感,而且 “本视频仅限大陆地区播放”更是海外党永远的痛——也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看油管脸书,外面的人想回去看看国产神作。几经周折,趁着周末无限流量(家里的无线网至今没安装好),小猫终于算是赶上了这波热播的尾巴。

一起爬山的都是过命的交情——《隐秘的角落》观后感

《隐秘的角落》宣传海报

其实故事本身,直观上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三个小朋友无意间瞥到了世间罪恶的一角之后被卷入其中,是跟着一起滚雪球还是自我救赎?是选择相信还是背叛以先发制人?渐渐的,个人的得失模糊了是非的边界,蓦然回首,可能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小伙伴们就已经被绑在名为“命运”的脱轨列车上了。

电视剧在网上引发了相当激烈的讨论。一方面,作为小说改编的剧本,这部电视剧的改动还是比较明显的,基本上在原作的框架下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而更多的讨论是关于电视剧的创作人员在细节上的用心以及埋下各种伏笔的解读,从而令故事的结局变得十分地开放性。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猫刚看完全剧热情地去跟朋友讨论剧情的时候,曾一度怀疑自己看的是一部假的《隐秘的角落》。

本着不剧透的原则,而且大部分的细节也已经被网友们解读解读再解读,小猫就不再赘述。最后无论是大团圆结局还是暗黑结局,小猫都认为这是一部好的作品。

一部好的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读者或观众要能够从作品中获益。

有的作品通过歌颂英雄人物或者批判社会现象,使读者收获知识、辨别善恶是非,从世界名著到当代佳作大多都是这一类。

有的作品通过抒发情感或者人物的心理斗争来激发读者深层次的同理心,或雄心壮志畅想未来(如《三体》)或救赎爱情(如《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一类作品中,小猫最喜欢的是杰克伦敦的短篇故事《篝火》,孤独寂寞的主人公在一心寻死的过程中找到了深藏在自己心中的“求生”的星星之火,完成了自我救赎。

一起爬山的都是过命的交情——《隐秘的角落》观后感

杰克伦敦作品《白牙》电影剧照。

观看《隐秘的角落》这部作品,观众收获的是挖掘真相的过程,去自主的解读故事中的“细思极恐”。从某种层面上也说明现代读者观众已不再满足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而是拥有更加自主的思辨意识,去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相信如果更多人能够坚持对于本质的探寻,谣言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但是挖掘细节不代表构筑阴谋论。许多时候,人们在挖掘真相的过程中走火入魔,陷入了非阴谋不真相的黑暗世界。

也许理想的世界里,柯南小朋友可以理直气壮地伸出右手牛哄哄地报上他的名言——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但是在现实的世界当中,真相也许就像洋葱一般层层剥开之后发现什么都没有,抑或是一场《罗生门》大戏,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各自说着各自的“真相”。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佛曰,一切唯心造。

也许,构建我们这个世界的并不是一块块“真相”的积木,而是我们自己。

小猫想起,很小的时候曾有一个困扰小猫很久的问题。小猫自小就对科学非常有兴趣,当时还未上小学的小猫,已经大概可以理解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光反射再由我们大脑处理而得出的信息。那时家里有一个小桌子,涂着黄色的油漆,但是如果“黄色”这个信息来自于我们的脑内认知,那么剥离掉认知,这个桌子自己本身又是什么颜色呢?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又是如何呢?

长大了,小猫发现世界并没有真正的样子。或者说,真实的世界就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形形色色的样子。就像是电视剧里大团圆结局也好,暗黑结局也好,那只是属于观众自己的世界。黑暗的现实也好,美好的童话也罢,又何尝不都是人们自己内心的折射?

可是哪怕再泥泞黑暗,能够保护我们不被现实的泥石流吞噬的,正是我们从泥泞中发现美好的有眼睛和在黑暗中相信光明的心。

小猫始终相信,多一些善意看待世界,世界也会善意的待你。

也许,《隐秘的角落》这部剧真正的想告诉我们的,正是张东升最后的一句话——“你可以相信童话”。

一起爬山的都是过命的交情——《隐秘的角落》观后感

两只小猫爬华山

上一篇新闻

如果天空不死

下一篇新闻

用爱情掩盖自己的平庸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