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1日 星期三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渔歌赏听,回味无穷

——独唱曲《渔光曲》背景故事及美学分析

向阳光

一、背景故事

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中国电影,大都是“神怪武侠”一类脱离现实的商业片。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关注中国电影,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左翼电影运动。“左翼电影运动”力图摆脱中国电影肤浅庸俗和哗众取宠的现状,把电影从狭小的家庭伦理、生活琐事中拉出来,把目光投向中国社会,力求反映出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

1934年6月,上海沉浸在一场60年不遇的漫长酷暑中。14日,影院门口挂出几张新海报,这一天,正是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的首映日。也许是由于这炎热的天气,也许跟各大报纸上宣传篇幅过少也有些关系,《渔光曲》上映的前几日,票房并不理想。经常光顾影院的老影迷也调侃道:你看这蔡楚生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蔡楚生

可是《姊妹花》导演郑正秋一手带出来的啊,这下徒弟想在师傅手里抢票房,我看即使是观众想捧场这天气也不捧场啊。还有人私下议论说,政府宣传部看过《渔光曲》后觉得情节有些激进,不太喜欢,才特意安排到这闷热的天气中上映的。总之,观众们和影院老板似乎并未对《渔光曲》的上映给予太多的关注。

这下让导演蔡楚生十分为难。且先不提自己的作品档期与师傅冲突,单说电影的整个拍摄过程实在是异常辛苦。前后为时一年的创作中,演员和幕后人员受尽了海边恶劣天气的困扰和渔民与渔业领导的阻挠。联华董事长罗明佑此前也在资金上表现出对电影的不重视,微少的资金使得电影根本就无法使用美国有声录音设备。他只得多方请求支援,最终在朋友的引荐下认识了之前为电影《桃李劫》成功完成录音的国产录音公司“三友”。才使得电影中的小猫真正唱出了那首《渔光曲》。种种曲折的经历,让蔡楚生更加担心,若是电影失败,如何给演员、同事和领导一个说法,更如何向自己交代。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

可就在这当口,出现了一场连电影主创们都未曾想到的戏剧性转折:一日,上海《新闻报》用了两个版面,以极大的字体宣传了这部影片。一时间,这一罕见的现象引起了报纸读者和电影爱好者的普遍关注和热议。可这种大手笔的宣传到底是由谁投资的呢?这个问题连主创们也一时摸不到头脑。直到后来经多方打听,大家才知道,某位富家少爷在观看《渔光曲》后大受感动,以匿名的形式出资为其在杂志上作大幅度宣传。那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会让一位富家少爷做出这样不合常理的行为呢?一部小成本似乎没有什么大明星的国产片真的就那么值得一看吗?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一大批上海市民顶着烈日,走进影院观看《渔光曲》。

有时,事实确实可以比最擅长运用矛盾冲突的编剧写出的故事更夸张。正是由于观众们口碑的口口相传,《渔光曲》短期内票房完胜过《姊妹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影片连续放映了84天,也从时间上超过了《姊妹花》的60天记录;片中朗朗上口的同名主题曲传遍了大街小巷,脍炙人口,被传唱至今;而片中女主角小猫的扮演者,王人美,也从上海开始红遍全国,影迷送了她一个活泼而性感的名字:“小野猫”。带着这个名字,王人美开始了后来被她称之为“成名和不幸”的新的人生旅途;导演蔡楚生被媒体称之为接过了师傅的接力棒,中国电影的第二代导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正式走上了中国电影史的大舞台。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电影《渔光曲》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人生,是一部朴实的现实主义影片,也是中国早期堪称“优秀”的影片之一,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和较高的艺术性。

电影《渔光曲》主题歌,深情地唱出了旧社会长年漂泊在海上的穷苦渔民的艰辛劳动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渔民们愁苦困顿的心情。作曲家任光为了写好这首歌,特意到了长江的入海口吴淞口,观察渔民们捕鱼劳作。根据体验,他为这首《渔光曲》创造了表现海浪起伏的特定节奏,突出了船歌的风格。

自1934年6月14日影片在沪首映后,上海随即出现了《渔光曲》热,一时间由影片女主角饰演者王人美演唱录制的《渔光曲》的唱片抢购一空,而这首同名主题歌《渔光曲》也随着影片的上映,迅速传播开来,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之一。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不久,这首歌在全国广为流传。1935年2月,又因《渔光曲》这部影片在前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展出汇演“荣誉奖”,此乃我国影片在国际影坛第一次获奖。它的问世,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故此,这首同名主题歌也随之流传甚广,蜚声海内外。人民音乐家聂耳曾撰文评价这首歌说:“《渔光曲》一出……其轰动的影响甚至形成了后来的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够卖座的一个潮流。”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侥幸”,而是由于“内容的现实,节奏的哀愁,曲调的组织化”和“配合这影片的现实题材”。

作为中国第二代导演的蔡楚生,被评论界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在对中国“影戏”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强化了电影的人民性以及“喜剧性诉求”等特点,在对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定位方面彰显其艺术个性,为中国电影的民族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二、作品简介

《渔光曲》由安娥作词,任光谱曲,创作于1934年,是同年上映的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渔光曲》是著名导演蔡楚生编导的揭露旧社会黑暗的电影,影片故事情节动人,画面编排精炼,格调凄婉压抑,节奏缓慢抒情,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先河。这首同名影片的主题歌,深情地唱出了旧社会长年漂泊在海上的穷苦渔民的艰辛劳动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渔民们愁苦困顿的心情。同时,也深刻地表现出了当时我国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电影《渔光曲》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喜爱与青睐。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词作家:安娥

同名主题歌《渔光曲》以委婉抒情的曲调,从容舒缓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词作者安娥回忆:“我写歌词的时候,想起了几年前,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在大连湾早晚偷渡时所看到的渔民们痛苦生活的景象,……”

在《渔光曲》中,词作家怀着对贫苦渔民的无限同情,以极为精练质朴的笔法,勾画了一幅渔村破产的凄凉图景。歌曲深情地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充满了那种难以平抑的怜悯之心。歌曲采用4/4拍,每拍两个音,先长后短的节奏型和徐缓的速度贯穿全曲,很好地表现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渔民忧郁、痛苦的心情。歌曲的音调是典型的江浙一带的音乐风格,具有舒缓、优伤的阴柔美。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作曲家:任光

作曲家从表现特定的内容出发,在音乐旋法、节奏和速度上作了颇具匠心的处理,使音乐既忧伤又充满了悲愤的情感,真实地道出了旧社会贫苦渔民的心声。故而,这首《渔光曲》流传快一个世纪了,久唱不衰。《渔光曲》可以说是一首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可以说是艺术化了的民歌。由于它揭示了社会的本质,激起人们的共鸣,至今仍然是一首富有艺术生命力的抒情歌曲。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美学分析

(一)歌词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鱼儿难捕船租重,捕鱼人儿世世穷。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东方现出微明,星儿藏入天空。早晨鱼船儿返回程,迎面吹过来送潮风。天已明,力已尽,眼望着渔村路万重。腰已酸,手也肿,捕得了鱼儿腹内空。鱼儿捕得不满筐,又是东方太阳红。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词作家与田汉

(二)歌曲

《渔光曲》为G调,4/4拍子,采用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写成,即为一首不带再现(A+B+C)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怎样判断?可以通过旋律的变化、音乐表情的提示、调式的转换、间奏的位置和结束和弦的性质等一些方法进行判断),并且是单一形象的三段结构,形象鲜明。乐曲中间没有转调或变化拍子的地方,两处间奏,将《渔光曲》分为三个乐段。虽然各段音调有变化,但由于节奏型统一和用同一乐句写成的引子和间奏,使段落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使音乐成为一个整体。徐缓的速度和贯穿全曲的特定节奏,描绘出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颠簸起伏的形象。虽然曲调采用了富于民族特征的五声音阶G 宫调式,但却没有一般大调所具有的明亮的色彩,仿佛在旷远之中露出了一丝压抑和哀愁,这些都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渔光曲》这首歌曲,旋律抒情、流畅,节奏从容、舒缓,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旧社会渔民的生活情景:东海之晨,朝霞碧波,渔船在海浪中颠簸,渔民在死亡线上挣扎……。作品由自然景色写到人物情境,景为情辅垫,情借景抒发,达到了情景交融、凄婉动人的意境。整首歌曲,不但展示了旧中国渔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而且还抒发了蕴藏在劳动人民心中的不可遏制的怨恨情绪。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第一乐段(A),平静自然、委婉动听,并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1=G 4/4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此段通过描写云朵、鱼等海上景物,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平静大海的美丽景象,好似远远看到了蔚蓝的海面上,渔船在海浪中微微颠簸。从这个乐段的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旋律的两个特点: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①连续运用了四、五度音程跳进及八度大跳,(见上谱例),这种大幅度起伏的旋律造成大海辽阔宽广和海浪翻腾之感。

②运用了民间音乐常用的“承递”手法,如上面谱例中的a´是a的承递,b´是b的承递,c´是c的承递。这种手法进一步加强了这支歌亲切流畅和富于民族风味的特色。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第二乐段(B),主要描写风起浪涌,渔船由远而近,轻撒网,紧拉绳,渔民在风浪中捕鱼的情景。通过对渔民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危险作业的描绘,虽然乐曲有统一的节奏型,统一的乐句作间奏,但是在演唱此段的时候情绪需要逐渐高涨,与第一乐段温和的气氛形成对比。

1=G 4/4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第三乐段(C),词、曲作家,进一步描写了渔民苦难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音乐舒缓而忧伤。这个段落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虽然没有第二乐段那么激动的演唱心情,但是通过沉痛的心情抒发了对渔民贫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满腔怒火。

1=G 4/4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四、歌曲概述

这首《渔光曲》运用朴实简单的节奏,前长后短的节奏组合,将渔船在海上跌宕起伏,摇摇欲坠的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出来。歌曲采用五声音阶,没有大调的明亮色彩,在稀疏的节奏中展示出空旷的意境,表现人民被压迫时的困苦。《渔光曲》以凄婉的曲调,描绘了当时渔民的沉重劳动和被剥削的贫困生活,讲述了在三座大山的压力下,中国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表达出了他们内心的悲愤。这首歌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有力地烘托了影片的主题,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五、人物介绍

蔡楚生(1906年1月12日-1968年7月15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作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1932年,独立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南国之春》。1934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渔光曲》 ,该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37年,执导剧情电影《王老五》 。1941年,由其执导的战争电影《前程万里》上映。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执导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1963年,执导的剧情电影《南海潮(上集)》上映 。1968年7月15日,在“文革”中,62岁的蔡楚生含冤去世 。1979年,冤案平反。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1995年12月27日,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活动中,蔡楚生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

任光(1900—1941)作曲家、音乐活动家。笔名前发,浙江嵊县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十九岁去法国,以修理钢琴为业,勤工俭学。1928 年回国,1932 年进上海法商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同时参与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左翼音乐活动。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1937 年抗战爆发之前,他再度去巴黎,在华侨中组织、推动抗战歌咏活动,并参加了法国左翼文化组织;1938 年10 月回国,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9 年5 月去新加坡,在那里辅导过著名的华侨歌咏组织“铜锣合唱团”;1940 年春,经昆明返回重庆,曾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任教,同年7 月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工作;1941 年1 月初,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任光的代表作品有歌曲《渔光曲》、《月光光》、《王老五》、《打回老家去》、《大地行军曲》、《别了皖南》以及器乐曲《采云追月》等。

安娥(1905—1976)歌词作家。原名张式源。1925 年参加革命,从事学生运动和女工运动。1929 年党派她去苏联学习,1929 年回国,三十年代以后在上海、重庆、桂林等地长期从事革命文化工作。解放后,安娥继续从事文艺创作,写下了许多热情洋溢、优美新颖的歌词。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1953 年至1956 年兼任《歌曲》月刊的歌词顾问和编委,工作认真负责。1976 年8 月18 日不幸逝世。她写的代表性的歌词作品有:《渔光曲》、《大地行军歌》、《卖报歌》、《打回老家去》、《北京之歌》、《节日的晚上》等。

向阳光简介

为何《渔光曲》是民歌风俗的艺术歌曲,也是艺术化了的民歌?

向阳光,湖南临湘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等会员,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曾被聘任为“红网⋅时刻(文艺)”《音乐教育与创作》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湖南理工学院(原岳阳师院)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1000余首(篇) ,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HRA)、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铭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4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且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入选《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

上一篇新闻

《中国新歌声》:你选的歌曲害了我!

下一篇新闻

那些欢快的小曲儿们——欧洲军歌故事(2)英国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