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新冠疫情冲击全球食品行业

来源:环球时报

新冠疫情冲击全球食品行业

随着上千名员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德国通尼斯公司宣布停产,并对员工进行隔离。

本报驻美国、德国、新加坡特约记者 陈洋 青木 辛斌

“寻找问题猪肉”“寻找问题禽肉”“寻找问题海鲜”……由于全球多个食品供应商员工被爆感染新冠肺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始追本溯源,扩大检测范围,寻找可能出现问题的产品,并严格控制进口。除了上述冷冻食品,生产薯片的中国百事员工感染也让人们对非冷冻食物安全性产生怀疑。这引发了外界对全球肉类等食品出口的更广泛影响的担忧。

全球肉类供应短缺前所未有

美国彭博社22日称,因员工感染新冠病毒而被中国暂停部分禽肉进口的美国最大肉类供应商泰森食品公司22日称,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后,泰森中国立即进行排查,确保泰森中国未曾从禁止输华企业进口任何鸡肉产品。泰森中国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鸡肉产品,均来自国内自有产业链。但22日美股开盘,泰森食品下跌2.2%。

受影响的还有百事可乐,当天开盘下跌0.56%。百事中国一家食品加工厂8人确诊,上周已停产。百事随后在声明中称,受影响的食品加工厂负责生产少量薯片,任何病毒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存活概率都非常低。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2日称,中国海关已经开始对所有进口肉类进行病毒检测,而一些主要城市的官员也在对国内市场的产品进行检查。新加坡《联合早报》称,美国、巴西、加拿大及全球多家肉类加工厂因新冠疫情而停工,三个国家为全球市场供应65%的肉类,随着越来越多工厂因新冠病毒而关闭,引发市场对全球肉类供应不足的担忧。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称,此前因非洲猪瘟蔓延,全球的肉类供应本来已经吃紧。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造成全球各地的餐饮店纷纷关闭,部分肉类企业降低了产能,随后是美洲的肉类加工厂停工。美国咨询公司全球农业趋势公司的总裁布雷特·斯图尔特说,“肉类供应短缺前所未有,是一个双输的局面。生产者有倾家荡产的风险,而消费者则背负着涨价的风险。”

德国全民“寻找问题肉”

“通尼斯的肉无人问津!”德国新闻电视台22日报道称,德国最大的肉类生产企业通尼斯集团聚集性感染疫情持续升级。截至21日晚,共有1331员工确诊。未来几天,随着检测人数增加,确诊数字仍可能走高。

不过到目前,德国官方仍旧没有禁止销售通尼斯的肉产品。德国多个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德国食品业协会、德国各州消费者中心均认为,目前无需下架通尼斯的产品。他们表示,尚未发现相关产品会危及健康。

但这遭到消费者和病毒专家的严重质疑。许多消费者认为,这是为了肉联厂和各州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民众的健康。包括柏林卫生研究所所长扎斯特罗等专家纷纷警告,这些肉极度危险。如果没有充分加热,可能感染病毒。

《环球时报》这两天走访了多家德国超市,发现部分超市已经将通尼斯的肉产品下架。实际上,肉类已经滞销。许多德国人对记者表示,“这么多人感染,谁还敢吃肉!”

目前,德国各大媒体和网友,都在纷纷“寻找问题肉”。德国《商报》说,通尼斯集团几乎在所有的超市出售肉产品,品牌超过20个。2019年,该集团销售的肉类占了德国肉类份额的30.3%。“不仅通尼斯出问题,其他德国各大肉联厂也已经暴发疫情,此前至少1500人感染。”德国《明镜》周刊警告称。

害怕失去中国市场

近些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进口食品消费国,进口国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中国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宋悦谦19日称,我国已分别致函给42个重点国家,请其政府主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防出口食品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

彭博社称,疫情可能会对全球食品运输产生重大影响。在今年1月巴西暴发禽流感之前,中国大量进口肉类曾帮助提振美国和巴西的家禽、猪肉和牛肉生产商,而最近几周全球贸易也在中国解除封锁后出现初步复苏。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禽肉和蛋类以外的产品价值为1.52亿美元,高于2019年同期的约700万美元。

欧盟的数据也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盟猪肉出口中约54%出口到了中国,约75.6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增加将近76%。中国海关上周四也发布公告,自6月17日起,中国海关暂停德国1家猪肉屠宰及其分割、冷藏企业的产品输华。德国《经济新闻报》认为,这对通尼斯集团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该集团30%的出口肉类流向中国。

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帕特里克·沃尔谈到目前欧洲食品界面临的挑战时强调,食品分销、运输以及餐饮等行业受到很大冲击。沃尔表示,消费者担心动物源食品中可能含有新冠病毒,这将影响整个动物源食品产业的全链条。在动物源食品的包装上,应考虑更为严格的灭菌处理手段,以保证安全性。

上一篇新闻

商标涉种族歧视 美欧“黑人等牙膏、百事可乐公司”等品牌研修正

下一篇新闻

站在全球芯片行业顶端的华人精英,他们执掌着七大IC设计龙头企业 | TMT观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