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综述: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孩子在幼儿期往往对水果、蔬菜这类健康食品比较感兴趣,但同时通过零食摄入的糖类却是标准摄入量的3倍。

当孩子们进入儿童期,通常在7岁后,孩子们摄入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的量越来越少。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好好吃饭?吃健康的食物呢?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在本文中,我们根据多项儿童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总结出了关于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的综述,并列出了有效的方法。

希望通过这一篇文章就能总结出关于正确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有效策略。

父母的说教和限制规则会起反作用:当仅提供健康食品时,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

试问:让孩子们吃更少零食的方法是用规则和说教限制孩子们吃零食的数量还是根本就不给孩子们提供零食?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后者是更有效的办法。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澳大利亚School of Psychology Flinders University的儿童心理学研究人员Samantha B Boots等人在2018年发表于期刊Appetite上的研究表明:当父母仅为孩子提供健康食品的方法(遮蔽策略)让孩子不吃垃圾食品时,随着时间推移,哪怕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孩子们吃垃圾食品数量也会越来越少;然而,当父母使用说教和立规则去限制孩子们食用垃圾食品的摄入量时,一旦没有父母的监督,孩子们会吃更多的垃圾食品以弥补心理上的缺失[1]。(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儿童心理学研究人员Samantha B Boots等人在2018年发表于期刊Appetite上的研究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252个有孩子的家庭(孩子年龄在3岁-11岁)进行心理学调查后发现:父母的说教和规则确实能在其监督下对孩子的饮食产生影响,但一旦失去监督,孩子们会产生情绪化饮食、不受控制地吃垃圾食品;而平时不为孩子提供垃圾食品选择的家庭,更有利于塑造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1]。

也就是说,孩子在父母监督下的饮食习惯仅仅是被动形成的,一旦限制解除,被压迫的心理会导致孩子对垃圾食品进行“报复性”消费以平衡心理的缺失感,并且对垃圾食品的诱惑没有抵抗力。出现“当着一套,背着一套”的不一致心理现象来应对父母的管教。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实际上,不仅仅是饮食习惯,育儿过程中父母的说教和规则实际上也是类似于上述的情况。没有让孩子自发地形成由孩子本身的心理机制产生的习惯,在外界限制和压力一旦消失后,孩子只会变本加厉地去实践那些禁忌以平衡心理缺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可以监督孩子一阵子,但不能监督一辈子,孩子一生中更多的时间是与父母分开生活的。所以,要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就需要帮助孩子从本源来塑造习惯,而非靠施压和外界限制。

父母的行为比“立规矩”更有用:当父母有良好饮食习惯时,孩子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试问:当你的孩子想吃冰淇淋时,又不想让他吃太多,于是你提出和孩子一起分着吃他的冰淇淋。你觉得这样的策略有效吗?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这样的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中将父母的饮食习惯称为建模(Modeling),研究发现建模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比父母给孩子制定规则更大。这甚至比上述的研究结果,父母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食品选择更为重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Andrew Z. H. Yee等人在2017年发表于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上的综述中总结:通过对78项已有的育儿方式对儿童饮食习惯影响的研究进行总结,对比了激励法、外界施压、食物多样化、父母说教及立规矩、父母饮食习惯(建模)等常用的育儿方法,发现父母自己的饮食习惯对塑造孩子的饮食习惯最为重要[2]。(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Andrew Z. H. Yee等人在2017年发表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在该综述中,通过数据统计,研究人员发现:对所有年龄段的儿童来说,父母饮食习惯(建模)都比其他因素重要。当父母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时,会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当父母吃垃圾食品,孩子也会吃垃圾食品[2]。

之所以孩子会跟父母有类似的饮食习惯,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希望跟父母吃一样的食物,也有可能是希望通过吃相同的食物而获得父母的认可。

父母给适度自由比限制更有效:让孩子对普通零食唾手可得

上述的研究证明了父母的管教不如父母身体力行的健康饮食习惯对孩子更有效。是否说明父母应该把所有零食都藏起来或者根本不买呢?

研究表明,父母对普通零食适度给予孩子自由能收获更多益处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的儿童心理学研究人员Emma Dickens和Jane Ogden在2014年发表于期刊Appetite上的研究表明:当所有零食的获取都受到限制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更有可能对零食和垃圾食品暴饮暴食[3]。(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如下图所示)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儿童心理学研究人员Emma Dickens和Jane Ogden在2014年发表文献题目及摘要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93个有孩子的家庭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后发现:在父母不允许孩子吃零食的家庭中,孩子在获得零食的机会后,会暴饮暴食;适度给孩子一定的零食自主权,孩子对于零食的态度会更平和,降低情绪化反应[3]。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所以,给孩子一部分零食的自主权,例如一些并不算垃圾食品的普通零食的处理权利交付给孩子,把这些零食放在孩子唾手可得的地方,满足孩子对零食的渴求。

总结:父母需要有的放矢,才能帮助孩子自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育孩子的分寸是父母最难拿捏的。管得太严,孩子压力太大,容易出现当人一套,被人一套的奸逆作风。管得太松,孩子自己会缺乏界限感,还会因为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产生戾气。

父母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影响|心理学综述:说教和立规矩会适得其反

对于饮食习惯的培养,相信是不少父母为之头疼的育儿难题。希望本文能提供帮助父母有效培养孩子饮食习惯的参考,也希望能帮助父母拿捏好分寸,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 Boots, S. B., Tiggemann, M., & Corsini, N. (2018). “That’s enough now!”: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control on children’s snack intake. Appetite, 126, 1–7.doi:10.1016/j.appet.2018.03.008

[2] Yee, A. Z. H., Lwin, M. O., & Ho, S. S. (2017).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practices on child promotive and preventive food consumption behavi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14(1). doi:10.1186/s12966-017-0501-3

[3] Dickens E, Ogden J. The role of parental control and modelling in predicting a child's diet and relationship with food after they leave home. A prospective study. Appetite. 2014 May;76:23-9. doi: 10.1016/j.appet.2014.01.013..

《心理学解析》独家原创|禁止转载

文章版权归《心理学解析》所有

关注@心理学解析 每天获取有价值的心理学资讯

上一篇新闻

番禺这所学校严选好老师,初中还能直升!

下一篇新闻

劳动者更应该欢迎资本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