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3日 星期日

杭州的城隍阁

在西湖上的苏堤和白堤散步,总有三座塔如影随形、相伴左右。其中有一座是伫立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形似老衲的雷峰塔,还有一座是矗立在西湖的北里湖北岸的形似美人的保俶塔。剩下的一座,我不知道它是哪里的塔,更叫不上它的名字,只是看到它总是不远不近地跟着我,我走它走,我停它停。遇到美景拍照,它便偷偷地闯入镜头,做个好看的背景。

杭州的城隍阁

有时候,我忍不住放大照片细看,见这塔轮廓独特似大鸟,影影绰绰地鸷立于螺黛之巅。心中禁不住一阵疑惑:感情那个和玉龙抢明珠的金凤,化作了这座秀塔,日夜守护着她心爱的明珠?

杭州的城隍阁

前一个周五的下午,在吴山脚下的河坊街散步,不期从吴山广场处爬山了吴山的山顶。山顶上有一个叫“吴山天风”的风景区,说是新的西湖十景之一。景区里面有一个很大、很漂亮的阁楼,叫城隍阁。我仔细打量着图片上的阁楼,发现它正是我在西湖上看见的那座“塔”。

很想进去看看,只是天色已晚,景区早已关闭,只好悻悻然回家。不过,总是萦绕在心头的那座“塔”,总算有了着落。

次日上午,再次上山,来不及细看售票厅大门边的大型花岗岩浮雕《吴山风情图》,也没有心思拜谒城隍庙,只想快快靠近这塔,看个究竟。

杭州的城隍阁

这是一座兼具南宋和元代建筑风格的仿古楼阁,地下有一层、地上有六层,塔高近42米。阁楼地面上的第一层,用块石垒就而成,它是整座塔坚实的基座,象征着古老的杭州城墙所蕴含的悠久历史。正中的洞门,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古朴有趣。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从洞门走进一楼,见整层楼全被辟为民情风俗展厅,左“杭俗”,右“宋韵”,都是我十分喜欢的东西;心中一阵窃喜;真没想到,这城隍阁还是一座“秀外慧中”之阁呢!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廊内的第一幅展品是硬木彩塑《斗茶图》,里面的人物姿态各异,舀茶的、倒茶的、煮茶的……雕刻颇为细腻,栩栩如生。

中国的古人,似乎很爱“斗”:春秋始斗鸡、战国始斗牛、唐代始斗蛐蛐,斗马斗犬斗头羊、斗鹅斗雁斗鹌鹑、斗蝉斗鼠金鱼……但凡能斗的,都要拿来斗一斗,但大都太血腥!

斗茶则不然。

范仲淹的《斗茶歌》说得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茶味如甘露,饮罢如醍醐灌顶;茶香气氤氲,斗时如入芝兰之室,身心俱清。这样的“雅斗”,岂能不多“斗”上几回?于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趣事,从五代始,至唐兴,至宋盛;时至今日,不仅不衰,反倒历久弥新。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西湖龙井,自古就名闻天下。北宋时期,杭州的斗茶之风盛极一时。每年清明节期间初出的新茶,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场所也很多:上规模的茶叶店、花木扶疏的庭院、临水的或清幽的人家,都是斗茶的好地方。斗茶者拿出珍藏的好茶,烹煮品尝,以评定茶叶质量之优劣、沏茶技艺之高下。

斗的方式很多: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或三六式斗茶……斗的内容更加丰富:斗茶品、斗茶令、斗汤色、斗水痕……

宋徽宗赵佶就非常喜欢斗茶。他曾著过一篇的关于茶的专论,叫《大观茶论》,其中就有描写“汤花咬盏”的情形:“结浚霭,结凝雪”; “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 。

赵佶有时还会亲自注汤击拂,斗茶试茶,并分赐群臣。宰相李邦彦在《延福宫曲宴记》这样描述道:“(北宋宣和二年冬)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直至现在,杭州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斗茶会:西湖斗茶会、南宋斗茶会、千岛湖斗茶会……场面十分排场,大有南宋斗茶时的风韵,真没辜负那漫山遍野的茶树田!

杭州的城隍阁

立体彩金木雕橱窗式艺术壁挂《南宋宫廷大傩图》看起来有些怪异,却着实让我大开眼界。

杭州的城隍阁

举行大傩的驱邪法师和童子们,头部顶戴着奇形怪状的饰物:有戴面具戴冠帽戴牛首的,有顶斗顶篓顶簸箕的,有插花枝插松柏梅的,有饰扮成蝴蝶、蛾、鸟的,还有裹幞头或插翎毛的……这些“怪物们”手中所持的物件亦是形形色色:有铜铃、檀板等乐器,有水瓢、炊帚等生活用具,有蟾蜍、鳖等水族动物……有的身背蚌壳,有的身背大鼓,有的身佩木板……几个人围作一团,手舞足蹈的。看这阵势,那些瘟神疫鬼不被吓跑才怪!

杭州的城隍阁

来自“木雕之乡”的东阳木雕《西湖天下景》实在是雅致极了!

东阳的木浮雕技艺,传承发展了1000多年,但凡是实实在在的东阳木雕,每一件作品都很精彩;木料要用上好的:柏木、红木、香樟木、云杉、松木、山白杨……雕刻技艺也很细腻: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图案装饰丰富多彩:人物、山水、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雕塑采用的是纯粹的“白木雕”,保持着原木天然的纹理和色泽,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大礼堂、杭州楼外楼、新加坡的董宫酒家、德国的很多中餐馆里都有这样的杰作。

眼前的这一幅,用的是上等的椴木,它夹在左右旁边的彩绘木雕中,色泽清淡,显得格外高雅!木雕的正中,是西湖中的“三潭印月”, 左右两侧以新西湖十景之“吴山天风”中的自然景观为衬托。

杭州的城隍阁

雕塑彩绘《南宋货郎车》则温馨亲切得多:停在桥边货郎车上的小玩意儿琳琅满目,针头线脑、日用百货、儿童玩具一应俱全,这画面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这雕塑便显得越发真实。

杭州的城隍阁

桥叫“三圣桥”, 相传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三位圣人——孔子、孟子和孙武都曾迈步过此桥。其实,圣人,也是人,生活就是如此!我这时想起了另一个圣人老子说过的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觉得一个圣人辈出、百姓又能安居乐业的社会,必定是美好的!

雕塑彩绘《西湖龙舟竟渡》让我想起了整日忙忙碌碌地穿梭在西湖上的一只船;原来,西湖上的那艘龙舟游船,仿制的就是眼前的这一艘。

其实,在南宋时期的杭州,龙舟并非用于激烈的比赛,而是用于湖上的一种叫“探春”的游戏。每年的二月初八,皇帝和文武百官会划龙舟到西湖亲民爱民,与民同乐!

若是不信,且看看南宋词人周密的《西湖游赏》:“……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至禁烟为最盛。龙舟十余,彩旗叠鼓,交午曼衍,粲如织锦……两堤骈集,几无置足地;水面垂楫,栉比如鳞,亦无行舟之路……若游之次第,则先南而后北,至午则尽人西泠桥里湖,其外几无一舸矣……”

最为惊艳的,当属对面墙壁上的《南宋杭城风情图》。这是一幅三维空间的大型立体硬木彩塑画,整幅作品长31.5米,高3.65米,深2米,占据了三堵墙面,不愧为城隍阁的镇阁之宝。

杭州的城隍阁

南宋的临安城,原来竟是如此地繁华:皇宫城垣、官署民舍、街巷河桥、茶楼酒肆、店铺瓦子、庙塔园墅……1000多间房屋、3500多个人物、18个场景,把800年前的古杭州体现得淋漓尽致。

南宋的西湖,比现在的西湖面积大1/3,却不比现在的西湖更精彩,只有挖西湖的淤泥堆积而成的三个人工岛——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白堤有了,苏堤也有了,却不照现在这样热闹;保俶塔有了,雷锋塔也有了,却显得有些寂寥……

南宋时候的钱塘门外,不仅多佛寺楼台,还多酒坊。宫廷的美酒来自民间,民间通过比赛选出最好的酿酒师,庆祝得胜者的场面,自然是十分热闹的。

南宋的御街,原本是很长、很长的,叫“十里御街”。街分为里外街,外街是商贸繁华之地;里街也有区别,中间是官道,老百姓只能行走在左右两边。这里也是民间艺人展示才艺的地方,有相扑比赛、傩舞表演、木偶戏……

把十里御街分为里外两街的,是御街中心处的朝天门。这是当初科举考试报喜的地方,那些有幸高中状元、榜眼、探花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接受官府的喜报,场面不热闹喜庆可不行!

杭州的城隍阁

现在,朝天门没有了,变成了鼓楼;鼓楼也很雄壮,只是这楼下再没有出现过考试及第者了。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河坊街因南宋清问郡府而得名,那时就是杭州的城市中心,街路尽头的清波门,是那时候杭城的十大古城门之一。

杭州的城隍阁

那时的护城河,也是老百姓日常饮用水的来源;那时的烽火瞭望台,就相当于现在的火警119,有官兵一天24小时守候着;护城墙很高,旁边有涌金古城门;肉铺一条街的路两边挂满了大块的肉,现在,这条街叫西湖大道,不再卖肉,而是改卖古驰爱马仕LV了;迎亲的场面看起来很热闹,只是不知道那“门当户对”的一对儿,究竟见过几回面;南宋太庙不一般,这是皇家祭祀之所,每年来此祭祖的,都是皇室族人;这个普普通通的六步桥,是宋廷的三省六部官员每天上下朝必须经过的;皇宫就在现在的凤凰山脚下,那看起来确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木制的广告牌下,是歇脚、喝茶、聊天的地方; 小小的脚店,是旅客休憩、小住的地方;窗外的河边,有百姓取水的地方……那时正月十五闹元宵的场景,和现在一样热闹,舞龙灯、踩高跷、逛花灯……国富民强的南宋,还得到了印度供奉来的大象……

杭州的城隍阁

看着这幅《南宋杭城风情图》,不禁又想起宋朝词人柳永那首脍炙人口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杭州的城隍阁

二楼也是展厅。东边是产于浙江温州的已经有800年历史的“瓯塑”, 民间也称之为“油泥塑”。

11幅大型壁塑,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与吴山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有像杨乃武与小白菜这样的传奇故事。

壁塑对面的墙上,是三幅大型青石线刻,石板是青色的,刻线是黄色的。

杭州的城隍阁

中间的一幅,是《西湖民间故事》。有的故事略显荒诞,却耐人寻味。高10米、宽8米的青石板上,描绘着10个与杭州有关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虽说都很经典,但我只熟悉其中的“钱王射潮”、“造塔保俶”、“济公背妇”、“断桥相会”、 “西泠定情”、“虎跑涌泉”和“梁祝共读”这七个。

既时求助“度娘”,方才知道“伍相驾涛”,说的是伍子胥因忠谏含冤而死,尸投江中,化为涛神,随钱塘潮往来,朝暮乘潮,以观吴国败亡之事。

望仙桥,本是早年鼓楼附近的一座无名小石桥,只因这座小桥边有一个不知是人还是神的神医“赛华佗”,被昏晕的知府老爷整治得跳了河,百姓们忘不掉他,总是盼望他能再回来给大家治病,四时八节总有人到这座小石桥边来“立桥望仙”。

“夜救裴生”的故事,发生在葛岭贾似道的宰相府。贾似道的一位姬妾,只因赞美了翩翩少年一句话,就被贾似道杀害了。明朝万历年间,浙江鄞县的剧作家周朝俊据此写成了传世戏剧作品《红梅记》,剧中李慧娘的鬼魂,救了陷入贾似道魔掌的裴禹,上演了一处人鬼相恋的好戏。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说:“编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如果超群出众的人物在其生涯中遇到某些令人感到惊奇或神秘的事情,人们就会极其贪婪的地抓住不放,将其演绎成一段传说,然后狂热地深信不移,这是人们对平淡生活提出的浪漫抗议。”

在我看来,用神话故事来表达对某个人和某件事的崇拜和钦佩,是人的本能,是人们对自己内心中所热爱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西湖民间故事》左右两边,各有一幅《西湖古代名人》,吉光片羽之上,镌刻了二十多个和西湖相关的杰出人物的名字和画像。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白居易和苏东坡,自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岳飞、于谦和张苍水,并称为“西湖三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小时候曾经背诵得滚瓜烂熟……这二十多个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部鸿篇巨著,留待后人去品读、去学习、去欣赏……

登上三楼远眺,见北边的西子湖波平如镜,轻舟荡漾;东边的市区内高楼栉比鳞次、街市繁华;南边的钱塘江上斜阳脉脉、帆影片片;而西边葱翠的群山,则是松声竹韵、烟霭迷蒙。不觉又咏起《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后半阙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果然是一首好词!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从三楼到六楼,都是以休闲、赏景、接待、品茗为主的场所,很多中央领导同志和国际友人在这里驻足观澜过。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登上阁楼的最高处,见城隍阁一个主顶和四个副顶上大大小小的攒尖翘角直指天空,就像一群展翅翱翔的凤凰,而顶端葫芦状的宝瓶,则是一幅凛然正气状,又像仙山上的琼阁。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夕阳渐渐西沉,西湖的湖面上罩上了一层昏黄的光辉。城隍阁亦沉浸在斜阳脉脉的余晖中,它最左边的一个翘角揽着雷峰塔,最右边的一个翘角勾着保俶塔,那样子缠绵悱恻极了!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想起曾在西湖上看到的凤凰阁,暗然喟叹道:原来,在湖上看阁,阁即是风景;在阁上观湖,湖便是风景。

杭州的城隍阁


杭州的城隍阁

秀丽的西湖,装点着城隍阁的窗;而城隍阁的窗户里,藏的却是西湖的梦!


上一篇新闻

永善作家丁大祥诗作《惜缘》获第六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下一篇新闻

山外青山楼外楼,出国打工不能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