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信达化工」全球轮胎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家会议纪要

「信达化工」全球轮胎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家会议纪要


会议主持:信达证券化工首席 张燕生

信达证券化工研究员 洪英东

参会嘉宾:国际知名轮胎企业高管 杨总


主持人 各位机构投资者大家好,我们今天的会议主题是全球轮胎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我们有幸请到了重磅嘉宾杨总,他具有多年的全球轮胎管理经验,也具有全球的视野,接下来我们以问答形式来和嘉宾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主持人:轮胎行业有100年历史,整体需求比较稳定,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是否对需求有一定的影响?能否介绍一下轮胎的供需、产品及市场营销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嘉宾:从全球产销来看,不只是中国,其实全球整体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尤其是中国,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如果从局部市场来看,卡车轮胎,有一些小的局部市场供不应求。


需求端来看,如果不考虑全球疫情:

从去年开始,全球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轮胎的需求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配套市场(OE),这块主要受到新车销售的影响,一个是替换市场(RE),一个是日常的替换轮胎,包括商用车的消耗,一个是私家车、SUV,个人消费者或者集团客户替换需求。


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新车销售是下滑的,原厂配套、乘用车的新车销售,OE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全球的新车需求里面,中国和印度是最主要的拉动,中国已经在下滑,下滑的比例也比较大。当然也有一些利好,在疫情之前,美国的市场有一些快速增长,美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部分增长。


从替换市场,主要受到汽车保有量和出行需求的影响,全球汽车的保有量是稳定增长的,这也使得替换市场还是在增长。尤其是中国作为最大的替换市场,我们测算每年的增长达到2.6%。而且中国也逐渐从新车销售向替换市场转变,这也是包括瓜子二手车等二手车交易逐渐增长的趋势。


除了中国和美国以外,亚洲其他国家,新兴经济体还在增长。拉美,由于政治不稳定,稍有下滑,但是占比较小。


今年,最大的挑战,就是疫情

疫情对全社会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对汽车行业的冲击相对旅游、餐饮没有那么大,但仍然比较大。包括BCG等智库做的分析预测,全球经济整体面临着一些短期的下降。


从国内来看,最开始,2月时,导致了主机厂的开工面临困难,中国在政府的领导下,2季度已经有很好的反弹。但终端消费来看,4S店的库存还是比较大,后续面临着增长的乏力。因为疫情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老百姓没钱消费。预计3季度中国的新车销售不会快速反弹,可能是同比持平的。


从国内的替换需求来看,相对比较稳定。长期我们比较看好。由于疫情的影响,消费者从公共交通转向个人交通,油价的下降导致燃油的成本下降。替换市场会带来需求的增长。最近因为北京的疫情反弹,疫情的影响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变化。


从经营模式来看,电商和直播对行业的影响比较大,从2季度开始,这些新兴的的业务模式不仅没受到疫情影响,反而是在快速增长。不论是BAT,还是小的中间商,都通过直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东南亚市场,2季度有的国家已经在开放,除了印度还在封锁,其他国家都在快速复苏,尤其是澳洲,澳洲的增长非常强劲。日本作为另外一个主要的经济体,汽车消费也在逐步恢复。

美国市场,替换市场,从今年4月下半月开始,快速反弹。已经达到了2019年的90%的量。

拉美和非洲,因为经济体量的原因,数据不是很好。

欧洲,部分国家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大,有些国家控制的比较好,需求比较好。

整体而言,轮胎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业,作为一个生产必须品,需求的抗跌性比较好。


从生产技术角度来说,有很多的技术创新,但是从应用角度来说,没有革命性的变化。不过绿色化、低碳的一些标准都在提升,尤其是欧洲市场非常重视绿色环保。但美国的市场在环保上比较保守。


国内的趋势主要是新能源车。国内政府对新能源车的补贴、特斯拉的降价、造车新势力等都推动了新能源车的发展,会是汽车市场增长的一个新的引擎。轮胎企业也在为了适应电动车进行一些技术研发,因为电车比较重,适应弯道动力等都在做一些产品改进。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需求上讲,轮胎比较抗跌,主要是替换市场占比比较大。从供应上讲,过去这些年,国外龙头企业的地位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中国轮胎整体仍然取得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但是内部来看,有很多山东的轮胎企业淘汰,这方面您怎么看待?

嘉宾:首先是说中国国内的轮胎消费需求。在中国,低价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因为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汽车在降价,这也会相应的向上游传递,这也就导致汽车配套的轮胎整体是降价的趋势。从替换市场角度,包括中美贸易战,包括面临地缘政治的压力,都会对中国轮胎的出口造成压力,就会出口转内销,长期来看,价格竞争是一个趋势,这就要看谁能保证良好的现金流,谁能开满,谁能做好成本控制。


从企业供应角度来看中国轮胎行业,我认为这些企业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国际品牌,包括米其林这些,国际化公司,应对的方式包现金流管理、包括压减管理费用应对。当然,中国市场这边,豪车消费需求也在拉升,这块也是国际轮胎企业的机会。

第二类,是中国的低端轮胎生产商。主要面向低端市场,主要是山东地区的一些小轮胎企业,由于地方政府有很多信贷支持,导致了技术、产品、盈利能力都会面临很大的问题,配套几乎进不了,为了保证现金流,必须开满,因此压力较大,以大王庄、东营为主的一些企业正在快速的淘汰;

第三类,中国轮胎龙头企业,过去的几年,发展非常好,向上可以挑战国际品牌,消费者接受度更高了,主机厂也成功打入,向下,又可以打击一些中国的三线品牌,从产品价格、渠道布局、技术有效性角度来说,是非常有活力的一个状态。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的,近些年发展非常不错的,既在建立品牌,又可以向下延伸的第三类中国轮胎企业,主要有哪些企业?

嘉宾:这里面又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大陆之外的一些品牌,包括中国台湾的正新,新加坡的佳通,二是中国大陆本土品牌:主要就是中策、玲珑、赛轮

国内也有其他的一些上市公司,包括风神、通用、双钱,各自都有一些各自的特点,但是中策、玲珑和赛轮,从品牌、效率、规模、全球布局角度来说,明显高于其他公司,是中国轮胎企业的领头羊


主持人:这三家企业,从众多的轮胎企业脱颖而出,您认为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做了哪些正确的决策?有什么优缺点?

嘉宾:

中策轮胎

优势:首先是体量最大,业务结构上,替换市场、主机厂、出口市场,比较均衡,全球分销布局做的很早,在东南亚的建厂,国内的低端配套都做的非常好。

中策也是在替换市场最早推出了多品牌,把渠道细分,带动了第一代轮胎经销商的发展。中策最新和阿里合作、降低成本、包括对于消费端的研究,都做了很多的革新,反应速度很快。

从成本来看,有各种各样类型和型号的轮胎,可以消化不同的橡胶,在橡胶的使用上,整体优化,原材料成本压的比较好。

劣势:主要是资产太重,产能太大。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没有上市。


玲珑轮胎

优势:技术上,和北京高校的合作,包括规模比较大的研发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本上,因为和政府进行了相关的合作,在能源动力比较有优势。国际的营销体系,包括最初想在美国建厂,虽然没有成功,但仍然是一个尝试,最后在美国建了仓库,在欧洲有比较不错的分销。

在销售模式上,通过了很多的主机厂配套。赛事营销、投放广告,进行了传播,也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举措。

劣势:线下渠道的销售,压力比较大。因为配套是不挣钱的,就要考验公司能否在替换渠道上把钱挣回来。另外,品牌建设花费巨大,短期是成本压力,且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赛轮轮胎

优势:研发非常有优势,尤其是基础研究非常强,如果能在这些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包括液体黄金这些,是可以对整个行业产生一些变革性的影响的。

国际网络销售,包括物流,布局非常好。包括越南工厂,也是很长时间的布局,成本非常有优势,有效的抵御了全球的贸易壁垒。

在国内的渠道上,实现了一些业务模式创新,包括前置仓等。

从生产工艺上来看,技术性、设备上,因为和软控的战略合作上,会带来很多的协同。品牌建设方面,也有赞助环法拉力赛、包括在央视都在宣传品牌。

最重要的,公司的专利技术上,是一个明显的优势。

劣势:可以在配套上可以做一些突破。


主持人:这三家,未来向上突破,树立品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哪些方式比较可行?

嘉宾:渠道市场比较容易,品牌是很难的。十年树人,百年树品牌。中国企业的优势是灵动,技术上也可以超越,从渠道建设上也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但是品牌的建设来说,有较大的差距,要比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当然,轮胎要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商用车,这块中国品牌很有优势,因为是生产资料,消费者对性价比非常在意


而乘用车轮胎,因为乘用车上,轮胎和音响是唯一可以看到的独立露出品牌,消费者有些时候宁愿选择高端轮胎,不考虑性价比。主机厂也宁可选择一些和其汽车不相配的轮胎,提升汽车本身的定位。从替换市场来看,更多的是一个习惯,品牌溢价还是长期消费习惯积累下来的。


未来提升品牌形象,可以包括几种方式,一个是广告营销投入,需要持续,但短期不会有回报,一个是体育赛事赞助,也需要一个持续的文化的传播,一个是渠道的建设,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去经销商露出。当然,适应新的消费趋势,电商也很重要。最后一个,是参加独立的第三方的测评和评价,也可以证明产品的性能,进而树立品牌。


主持人:最近市场比较关注,美国对东南亚双反调查?这四个地区,一年出口美国半钢胎8000万条,如果双反落地,会有什么影响?目前的进度如何?

嘉宾:这个问题,从两个角度来解读,一个是从长期来看,双反调查是持续性的。最早是从中国的轮胎的调查开始的,这个已经持续很久。全世界两大巨头,中国和美国。中国是最大的制造国,当然中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但美国也是最重要的消费国,因此两国的全方位的摩擦,都会对中国的轮胎有很多的影响。疫情可能进一步导致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分歧。我认为,摩擦会持续,当然也会有妥协。从短期来看,暂时是半钢胎,全钢胎不受影响。实际上,中国出口至美国,最主要的是全钢胎。供需来看,美国需要中国的全钢胎,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互相依赖。中国企业转向了东南亚,因此双反调查也转到了东南亚,短期影响中间环节的成本,但是美国是离不开中国的全钢胎。从长期来看,其他国家的产能还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


主持人:对东南亚的调查会不会拓展到全钢胎

嘉宾: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目前不管是美国,还是国际企业,都在尽量争取豁免。美国的全钢胎必须依赖中国的产能,如果双反,会拉高美国各方面的成本。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复苏。


主持人:北美的轮胎需求恢复情况?

嘉宾美国5月的替换需求非常强劲,达到去年同期90%的水平。尤其是大型的零售,还有沃尔玛新型的零售,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配套市场,还是比较差。美国的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这个需求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又牵扯到大选,又牵扯到疫情,又牵扯到美联储的政策,又牵扯到中美贸易摩擦。但综合来看,美国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强。美国的消费,受疫情影响不是特别大,相对比较强劲。油价下降和私人出行的偏好上升,会带动替换市场的需求。今年二季度,达到去年同期的90%,三季度预计达到95%。


主持人:中国轮胎企业,还处于东南亚布局的阶段,是出海第一步,从国际轮胎企业来看,布局非常的分散,很多轮胎企业在墨西哥也有布局?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税收政策,生产成本?

嘉宾:尽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最开始作废,但是也在重新布局。

从轮胎产能布局来看,由于美国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各种国际轮胎企业都在中北美进行了产能布局。其中墨西哥是最受青睐的市场。

墨西哥:有两家米其林,两家普利司通,一家德国大陆,一家固铂,一家倍耐力,是中北美最大的。美墨之间的零关税,包括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都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其他的中南美国家也有布局,包括委内瑞拉,一家固特异,一家米其林转产的品牌。智利:一家固特异。巴西:三家。


美国和整个拉美的市场,规模完全不一样。墨西哥当地政府提供了很多的优惠,因此国际轮胎有很多都选择在墨西哥进行布局。虽然美国政府也在希望制造业回流,但是从公司角度来看,主要看产业链、效率、成本,因此仍然选择在墨西哥布局。当然工会影响也比较重要,墨西哥也有工会在参与博弈。


国内轮胎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东欧和墨西哥。这两个是未来的方向。玲珑的战略规划里面就包括了塞尔维亚。赛轮也在布局,赛轮已经在进行美洲的墨西哥、欧洲、还有南亚次大陆包括印度等地的调研考察


疫情,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会对新的产能布局,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进步一步建立海外工厂的大趋势应该不会变化。


主持人:您是否了解赛轮轮胎,今年年初在越南新增了240万条的全钢胎产能情况?

嘉宾:因为是越南三期建设,可以说从投资成本的控制、投产建设的时间都控制的很好,越南工人和中国工人的协同也做的比较不错。虽然由于疫情原因,中间出现了中国工人和越南工人需要隔离的问题,但现在越南的疫情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


提问:欧美实行标签法,标签法可以直接标识性能,因此使得不同品牌的差别变小,是不是使得在欧美有溢价的轮胎占比相比中国的有溢价轮胎占比更小?

嘉宾:欧洲确实在实行标签法,但是美国在乘用车轮胎上不实行标签法。标签法主要类似于国内家电的的效能指标,这个效能指标就是大家硬碰硬的比拼技术。轮胎的标签最主要在意的还是环保相关的指标。

国内也在积极推动类似的做法,但是进度不会这么快。


从中国的消费来看,国内的商用车轮胎, 90%是中国品牌,10%是外国品牌。乘用车轮胎,纯以数量计,也就是包括低端的农用车、小货车,80%是中国品牌,20%是国际品牌。不过这里面,从高端车轮胎来看,包括大尺寸这些,国际品牌还是占80%。


提问:在海外,消费中国轮胎需求比在中国本土需求更强?为什么出口的量比国内销售的量更大?

嘉宾:卡车胎(TBR)是非常强烈的,因为这一块是很在意性价比的,可以直接按照每公里折算出来。但是乘用车胎,中国各个品牌,还是在三四线地位,基本上还是处于低端。


至于说出口比较多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市场,就两个市场,一个是配套市场,一个是替换市场。

配套市场,国内的轮胎进不去配套,即使是中国自己的乘用车品牌,也会优先选择国际品牌的轮胎。替换市场,又面临着国内龙头企业的竞争。因此这些企业,还是可以出口去满足全球其他每个地区、每个市场都有的一些低端需求。中国市场只是全球一部分,中国以外的市场要大得多,满足这个市场里的低端需求也不少


提问:在轮胎企业,如果成功打入配套,是否对替换市场有提升?

嘉宾:有作用,但是周期是很长的。从过去来看,这个拉动,至少需要3-5年。但是现在共享交通、公共交通的发展,私家车更换轮胎的频率越来越慢,这样这个拉动可能会更慢。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你问一个刚买车的消费者是否换原厂轮胎,他说会换,但是周期要4、5年,而4、5年后这个车可能流转到第二任车主了。而买二手车的人,他买轮胎的偏好可能就不同了。其实这也反映了中国和欧美轮胎需求不同是因为汽车保有量的结构不同。中国的新车在降速,但保有量在不断累积,车在流转,不同车主有不同偏好。


至于理论上为什么会拉动?主要还是一方面,消费者不懂轮胎的指标,因此汽车原厂用什么,就换什么;另一反面,从原厂设计上,也是会有一些匹配的设计。对于消费者而言,有一条轮胎坏了,最好是用一样的,换同品牌,同规格的轮胎


提问:历史上,是否从弱品牌力做到强品牌力的案例?

嘉宾:过去没有,现在有刚刚提到的中国这三家品牌,中策、赛轮和玲珑,都正在提升品牌力,但目前品牌力还是比较弱的,品牌的建立要花很长的时间。


提问:轮胎公司,历史上是否享受过盈利非常好的时期,目前来看,外资品牌的盈利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外资品牌会不会收缩产能?外资品牌在国内卖的是不是大部分是中国本土生产的?

嘉宾:过去是有比较好的时期,在90年代和2000年左右,中国汽车在快速增长,汽车相关的配件都会受益。外资企业为什么现在盈利能力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企业进入,中国企业非常擅长扩大规模、压缩成本,这样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利润。这在很多行业都一样发生。尽管国际品牌有溢价,但溢价也是下降的。另外,由于国际品牌的生产成本,肯定是更高的,毕竟品质不一样。这也就使得国际品牌的盈利能力不太高。产能收缩还是要看具体的消费市场、具体的市场。国内销售的国际品牌的轮胎,主要是国内生产的,大约占80%,也会有20%左右的全球调拨。


上一篇新闻

逸盛石化被举报垄断操纵PTA价格,全球化企十亿美元俱乐部出炉

下一篇新闻

2019年度全球轮胎75强正式出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