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60亿,成为中国第一糖果品牌,徐福记到底凭什么?
年货节将至,我不由得就想到了徐福记这个品牌,因为过年的时候,不管是自己家还是亲戚家,这个牌子的糖果似乎已成过年标配。确实很让人好奇,小小一块糖果,是如何撩人心弦,稳居中国糖果市场第一的。
其实徐福记在进入大陆之前,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创始人徐氏四兄弟已经在台湾深耕食品市场十余年,但由于本土市场发展受限,才起了另辟市场的念头,说不好听点就是:混不下去才来的内地。1992年,四兄弟将厂址搬到广东东莞,办厂之初,徐福记专门给别人贴牌包糖果,所有代工糖果全部用于出口。并于1994年成功注册"徐福记"这个招牌,目前是老二徐乘担任徐福记国际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
1995年,徐福记开始卖自己最拿手的糖果。也正是抓住了中国人爱过喜庆节日、重视春节传统的营销卖点,徐福记推出的新年糖一炮而红。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只要过年过节就想起徐福记的原因,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此外虽然徐福记和老干妈的陶华碧、娃哈哈的宗庆后等人一样,都是"家族式"经营,但徐氏兄弟没有坚持不上市原则。1998年,徐福记成功拿下中国糖果市场的营销冠军,于2006年在新加坡上了市,随后又同雀巢合作,旗下产品愈加多样化。
徐福记之所以可以成功,还是离不开几个决定性的因素。
1. 产品多样性:当时国内糖果市场的主流是奶糖,徐福记的突围办法是走"软糖"路线,在软糖入市后紧接着又推出冰糖、什锦糖等40余种糖果。确实,说句大实话,当时只有徐福记一家有这么多品类的糖果品牌。
2. 价格统一化:山寨从来都不缺,而徐福记为了抑制假冒品牌的窜涌,用"品牌专柜"的方式,在各大销售点用桶子装满散装糖果,配上精美的海报,并统一价格,迅速让徐福记的品牌深入人心。否则,过年的时候,秤散装糖果还要各种看价格,多麻烦。
3. 渠道独特性:由于产品畅销,代理商变相提价,2000年,徐乘决定不再单纯地依托代理商,转向与卖场建立直接的供销关系,直接掌控消费终端。比如:将专柜开进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以及走单体店、便利店、小商店等渠道。
面对雨后春笋般涌起的网红食品、海外食品,徐福记在内的老字号可谓压力不小,因为它们既需要保持历史记录,和这些竞争对手斗智斗勇,还需要在电商江湖寻找自己的赛道,以防落伍于时代。
有人说,徐福记借新年糖得以取得先机,更有人将之称为"春节依赖症",没有春节这个年关,它很难谋求发展。对徐福记而言,如何打破自身壁垒、寻求突围,也许就是它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棘手难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