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

【人物档案】

孙恺,著名画家。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入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研班深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专家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年鉴理事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美术书法艺委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2010年至2018年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培训部部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作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与研究专项工笔画创作孙恺工作室导师,文化部君乡书院顾问。1991年以来,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获金奖、银奖、铜奖十余次,入选、特邀全国美术展六十余次,出版画集十二部。数百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何香凝美术馆等国内外权威机构收藏,传略、作品和理论文章在《艺术报》《中国文艺报》《美术》《中国画》《中国书画》《美术观察》《美术大观》《江苏画刊》《十月》《中国水墨画》《文艺报》《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年鉴》等国家级专业报刊杂志和大型辞书上多次发表。2020年,当选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 :《阳春待友》(金卡,矿物色) 38cm×64cm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

——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记者 邵妙苗


在一次工笔画展上,著名女画家孙恺老师的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工笔重彩山水画,吸引了我的视线。画面上,山川绵延起伏,林木苍郁葱茏。作品笔法细腻,设色古雅,构思缜密,构图严谨,气象恢弘,意趣浓郁,意境幽远,格调独特,彰显出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美学艺术特点,让人叹为观止。

孙恺的青绿山水画,将“错彩镂金”的绚丽与“芙蓉出水”的典雅相结合,在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基础上,尽显时代精神,再现了已失落千年、极具中国古典美的唐宋传统图式和技法。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 :《青隐图》(卡纸,矿物色) 50cm×50cm


错彩镂金,水墨丹青


孙恺告诉记者,绘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壁画与彩陶。中国自古以来称绘画为“丹青”,丹指朱砂与红,“青”指蓝铜矿或青金石,丹青指的就是制成颜色的天然矿石,泛指绘画颜料,也成为中国画的代各词。青绿设色山水(工笔重彩山水)起源很早,早在战国时期就诞生了,滋育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

唐宋时期,尚武、开放、雄健之风也影响到了绘画,这一时期中国画使用的颜料多以朱砂、赭石、石青、石绿为主色调,辅以不同灰度的天然矿物色和植物色,是中国画色彩表现的高峰期,也是工笔重彩艺术最为辉煌的时期。隋唐时期敦煌的壁画堪称世界古典工笔重彩画的高峰和典范,它规模宏大、色彩强烈,造型生动。古代画师利用透叠、重置、沥粉、贴金、勾金描银等繁复技法,展示中国绘画在色彩领域、材料技法等方面的巨大魅力,为我们研究和开拓工笔重彩画留下了宝贵的资源。

青绿山水画所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本色,是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关系,是古代中国人对山水审美认识在绘画形式上的表现。青绿山水设色典雅、庄重、大气、富丽堂皇,代表着山水画的一种古典形态。

中国山水画不仅表现了山川丘壑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画家在领悟自然、体验自然、感受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契合的灵性与心境。水墨山水如此,青绿山水也如此。“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两种风格的山水画,本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审美取向。富丽堂皇的重彩与水墨淋漓的写意,在绘画中本应并行不悖,相互融合。但自宋元开始,以士大夫阶层为主流的文人画兴起,中国画建立起以笔墨气韵为核心的审美体系,这一体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极完备。工笔重彩山水画遭到贬低和排斥,颜料相对于笔墨而言地位下降,因此颜料的研制也逐渐退化,许多材料与技法业已失传。

宋元以后,在中国日渐式微的工笔重彩山水,却在日本岩彩画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日本从汉唐时期就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从中国输入日本的中国画以及后来一些用中国绘画内容、形式、技法进行创作的作品在日本被称为“唐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所推崇的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对日本影响很大。受自然观的影响,日本画主要传承的是隋唐时期的色彩体系,一直保持着使用矿物颜料作画的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日本画在工具材料、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及审美观念上都在不断发展,岩彩画也在不断变化,颜料种类日渐丰富,表现技巧也在不断成熟,新的人工矿物颜料被开发出来,并应用到岩彩画创作中,被称为“新岩彩”。新岩彩分级更精细,色系更丰富,弥补了天然色一石一色的缺陷,有利于画家进行创新。这一潮流又反过来影响了当今的中国画坛。

20世纪80年代,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岩彩画璀璨的画面效果、精致的画材和复杂的制作技法让中国画家耳目一新。随后,一些中国画家和团体陆续赴日考察,学习这一失传千年的绘画技艺,日本岩彩艺术开始慢慢为国内画家所熟知和接受,岩彩艺术也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文化部多次组织举办岩彩画高研班和岩彩画展。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相继开设中国岩彩画课程,从而改变几百年来“夫画道之中,水墨至上”的中国绘画理念。中国画家又开始注重矿物色的开发和使用,重拾我们失落的宝贵绘画材料。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 :《西域清风》(麻纸,矿物色) 230cm×210cm


搜妙创真,追求个性


当代工笔重彩山水,是对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山水的继承与发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画的格局和审美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水墨画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中国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当今有许多中青年画家致力于青绿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孙恺就是一位勇于开拓的探索者。

孙恺从小志于学,同时对国画特别是山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时即以书画名播乡梓,大学时代已名动一方。孙恺对传统的笔墨下过扎实的功夫,山水画初师五代、北宋,后学明清,转益多师。她的山水画,继承传统笔墨的精髓,注重山水风骨,山苍树秀,水活石润,在雄奇壮美之中别具灵奇之象,颇得黄宾虹笔意。

凭着对水墨山水语言的能动把握,在体验认识东方悠久的典雅传统艺术韵味之后,有感于唐宋绘画的色彩斑斓、雄浑博大,孙恺感到墨色的黑白世界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于是对工笔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主要师法唐宋的李思训,“元四家”中的黄公望、王蒙,“明四家”中的文徵明、仇英,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等。对展子虔的《游春图》卷、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等国宝经典,更是进行了深入的研学。在学习中,孙恺主张继承源学,师古而不泥古,不仅要师古人之迹,更要师古人之心;同时致力于青绿山水当代形态的探索,借古开今。

1998年,孙恺参加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研班,通过学习,她尝试在麻纸上用斧劈刀割般的笔触构造线描,用胶兑水的矿物岩彩丰富画面的肌理,这些日本画技法的应用,使得她的创作自然而不失神韵,最终达到了材质与思想相通的效果。其工笔山水画,追求岩彩画的精密逼真和文人画的意境营造,章法谨严,刻画细微,笔墨苍劲,境界开阔,高贵典雅,用笔雄强稳重,在青绿设色上参以西画光影效果,以写实来抒情,富有诗情画意,体现了悠远的传统意蕴与深沉的生命体验,既有大开大合之势,又有严谨精细之妙,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对工笔重彩画技法的长期习练,使得孙恺的笔墨更加纯熟,这在她创作的《春山》系列、《春江》系列、《西域》系列等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以“岩彩”材质构筑的造型语言丰富多彩,正如水墨画要讲究笔墨浓淡干枯的变化,她的重彩作品基于点、线、面的完美结合,使得造型、色彩和质感达到了平衡的协调,其精妙处细致入微,松动处又沉稳轻快,流动出肌理般的绚丽效果。

“岩彩”这一极富装饰性的绘画材质,让孙恺在山水中逐渐寻找到艺术创作的精神寄托,她一发不可收拾地沉浸在这光影璀璨的艺术天地,时常跋涉在山水之间搜集写生素材,并在岩彩技艺上反复尝试和创新,其画风愈加绚烂成熟,创作出的许多佳作更是深受赞许。

孙恺以“工笔重彩”为皈依,表现自然万物的多彩瑰丽。“绿水青山,白云红树”是其审美取向,也正是表现其个性、气质和心理认知的独特选择。孙恺告诉记者,其实,青绿和水墨从总体上说是一码事,都离不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她力求在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融入传统笔墨,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道法”,用现代构成的手法完成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孙恺的工笔山水,保持了传统工笔山水画精勾细勒的用笔,以求准确地描绘对象。那富于书法意味的形式特征,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山林景观纳入她的山水画创作领域,独出机杼地把她所熟悉的山石江河、密林老树作为画面的主体,以密集的景观,构成层次繁复的场景。以山石、江河、树木为中心,辅以村舍、云烟、山路等造型元素,构成了孙恺与众不同的山水视野,显示出画家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 :《生命的呼唤》(麻纸,岩彩) 180cm×210cm


工写融通,古意新境


孙恺作画,重视遵依古法,构图讲究,笔墨严谨,通篇和谐,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朦,草木丰茂,飞流瀑布,丛林嘉树,庄园茅舍,舟楫桥亭。她注重工笔与写意的巧妙结合,在描绘山水自然景观的传统技法基础上,结合娴熟的笔法、墨法,将景致的立意、光线、设色、呼应、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恺在创新中求变,以“雅”为核心,直抒性灵,在青绿山水创意方面达到了颇高的艺术境界。“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细品孙恺的每一幅作品,工笔画的精细用笔与浓墨挥洒、写实与写意、表现与再现浑然一体,主观创作情趣和所描绘对象的自然天成,不论是精雕细刻的渲染,还是皴染泼墨中显现着的秩序,一改传统工笔山水的刻板质感和单调趣味,注入了当代色彩、线条表现的活泼,传达着她对山水的感悟与热爱,给人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熏陶。

孙恺的山水画,将现实的景象转化为笔墨与色彩、构成与意蕴、视觉与意境,并运用从自然中转换而成的笔墨色彩,创作出寓情寓意的作品来。孙恺的山水画,在一往情深的执着中,将自然造化的情境意境,与画家的内心感悟融通为一。她不只在笔墨上下苦功,还致力于画面色彩、意象、冲击、构成、山石结构、意境的经营,做到在幅面、视觉、色彩上的内在统一,使作品充满欢快明媚、简洁绚丽、意蕴幽逸的时代气息。

孙恺工笔山水画,注重工笔与写意的巧妙结合。在她看来,工笔与写意都是相对的概念,具备工笔基础,写意才能升华;没有写意的情愫,工笔就少了几分诗意。根据这一理念,她在两者的技法运用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拓展变化。她在追求山光水色的秀美描绘的同时,也强调色彩的假定性对于心境的呈现。她充分汲取五代宋初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方式,把工笔的青绿与写意的笔墨,巧妙地加以整合利用,汲取传统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山水画的精华,所创作出的作品,既有重彩山水画的厚重华丽的特点,也有水墨写意山水画的隽逸,风格独特,清润韵致,色彩简约而精髓,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进一步扩大了作品的审美视野与想象空间,形成了更为丰富和俊秀的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谱系。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明月千秋》(纸本,矿物色) 132cm×66cm


外师造化,搜尽奇峰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主张师古人,而且提倡师造化。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阐明了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王履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更侧重师造化;石涛提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则强调造化与心源的物我合一;黄宾虹重视写生,更重视夺得造化的神韵“内美”:“只知师古人,不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

在师法古人的同时,孙恺深入现实生活,跋山涉水,走遍名山大川,遍师自然造化,全身心投入工笔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她充分汲取古人的艺术精华,用视角和心智勾画出祖国山水的秀丽。孙恺对师古人与师造化、师造化与师心源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她认为造化是表现心源的载体,师法造化不能放弃师法古人传统的笔墨精华。一味依赖写生就会缺少传统的古意,而一味摹仿传统又会丧失生活的气息。

也许是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缘故,孙恺从小就酷爱大自然,对劲峭挺拔、雄奇壮阔的祖国河山有一种近乎神圣的偏爱。与山为伴、朝迎日出、暮送夕照的山居生活,不仅蕴育了她的“大山情结”,而且给了她一双善于发现自然的眼睛、一颗勤于捕捉美感的心灵,成为她一生中最早的艺术启蒙。大山的奇松异石云海、大山的苍劲伟岸壮丽、大山的精气秀气灵气,一直是她笔下反复探索描绘的主题。

为了尽得山水的风骨,孙恺每年有一半的时候都在各地写生。她常不辞艰辛地在崇山峻岭中寻幽探微,足迹踏遍了神州大地,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发现和表现造化与心源交融的“内美”。她以大山人特有的坚韧顽强、吃苦耐劳、勇于征服自然的品格,将一座座山峰踩在脚下,把一幅幅美景尽收笔底,逐渐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画路和格调。

有时候,孙恺由于连续几个月写生而忘了季节,爱人或母亲就会送来换季的衣服。当他们来到孙恺的写生基地,也常常受到她的感染,或受到如画风景的吸引,而流连忘返,误了归期……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 :《春江叠翠》(金卡,岩彩) 38cm×63cm

孙恺的创作灵感几乎都是从写生中得来的,或沉浸于秀雅宁静的江湘,或取材于粗厚苍茫的齐鲁,或有感于北方山村的朴实坚劲,或凝思于江南古屋的岁月留痕,或情系于泰山的巍峨、太行的雄强、郭亮的奇崛、西域的苍茫……她的山水画无处不流露出拥抱自然的热情,幅幅都是与自然融神会心的抒情之作。布境多雄浑高旷,笔墨则艳而脱俗。孙恺走的是取法自然而不忽视笔墨的路子,正是她在行万里路中不断地从自然造化中吸取素材,用来自于传统的笔墨描写得之于写生的感受。

但是,孙恺对所看到的自然景色,有自己对自然写生和对它进行创作的独到见解与形式。她不局限于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不满足于笔墨再现丘壑的状物功能,并不以表现某地某处的具体实景为目的,而是将她对山水的观察、写生融会于心,然后综合地表现出来。在写生已经成为今天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后,特别是在众多艺术家还依赖于写生的状况下,孙恺却逐渐摆脱了对物写生的西式方法,而开始回归传统的“目识心记”的技巧。她也常用笔墨宣纸对景写生,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专注凝神,迟迟不敢下笔,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个从观察、记忆、分析到思考、酝酿、创作的习惯,由此真正做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起笔落墨后,山壑、草木、烟云、流水,随着开笔逐渐相互生发出来,笔情墨趣应运而生,表现物象随意而立,这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会使笔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情感之源来自生活。基于这种辩证写生观,孙恺创作了大量摄人心魄的佳作。《阳春山欲动》《春江叠翠》《生命的呼唤》《明月千秋》以及《西域》系列作品等等,均是搜尽奇峰之后震撼心灵的真情流露。同样的山水,为什么在她的笔下就会满纸深情呢?记者在孙恺的一首题画诗中找到了答案:“洁云横飞穿江水,春风拂面花自开,雪山消融影无尽,春江翠崖待船来。”满怀深情,怎能不满纸诗意?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 : 西部系列之《高天净土》(卡纸,矿物色) 50cm×50cm


意境悠远,气韵生动


当今社会,使人们越来越多地疏离了古典美学境界与文化氛围。“重返古典”,显然包含了太多与太复杂的现代精神内容与现代人的心灵渴望。孙恺正是在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工笔山水创作的。孙恺的青绿山水,以现代的构成、艳丽的色彩、气势恢宏的意境,在传统青绿山水与现代审美要求之间找到了契合点,碰撞出炫目的光焰。那飞腾的笔势、灵动的墨色与蓬勃的气象,纠缠于山川烟云之间,仿佛有一股灵气摇山荡谷,带出满纸的笔走龙蛇,万千气象。她的作品色彩鲜亮,金碧辉煌,意象丰富,气势磅礴,意境悠远,追慕传统境界,探求古典美感,在古意中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孙恺看来,传统是一种观念、传统也是一种实践。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要敢于打破旧有的东西。传统是一个过程,我们今天所创造的,对于明天而言,也将是一种传统。孙恺对青绿山水画的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研究。在表现形式上,吸收了现代构成以加强其形式感;在创作内容上,拓展其精神内涵,使其融入现代意识和审美观;在技法和材料的运用上,探索出一些新的方法,不拘一格地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在用笔用墨上,更加随意自然,既是工笔的又有写意的韵味。孙恺摆脱了传统技法中程式化、模式化的枯燥套路,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加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使古典的青绿山水画成为了一个新的绘画样式。

孙恺直面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她并不依照模式化的传统套路,而是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象中挖掘,不是简单地搬挪写生而是有创意的构建。她以细勾、细皴、细染、细点为主要画法,或浓或淡,或燥或润,或错或落,或疏或密,或聚或散,把精微画得坚实,把密集画得空灵。她的画作,从容,细密,但绝不迫塞。她的画作,有线有面,有点有皴,有大有小,有虚有实,有浓线与淡线的映衬,有粗线与细线的对比,有直线与曲线的穿插,有黑、白、灰的交叉分割,不仅表达出画家平和与谦恭的心境,还串起了画家的童心、爱心、乡情、乡恋。她画山里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再现的是自己珠玉般的童年记忆,展示的是平平淡淡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图景。每一幅画作,都是一首生命之歌,都是她深情厚意的浓缩。

她画春山的林木葳蕤,她画瑶林的悬珠缀玉,她画千枝万树的郁勃生机,她画无法淡忘的《春江叠翠》,她画心中的《高天净土》,她画山村的《那一缕祥云》,她画大山大水的《西域清风》,她画《白云流向天山外》的秘密……孙恺笔下的山水,是一个纤尘无染的唯美世界,凝聚着她浓浓的山水情怀。遵循阴晴雨雪、花开花谢、日起月落的自然法则,根据她的想象与创造,有舒展、有内敛、有包藏、有显露、有繁荣、有凋零……时而争让有度,时而顾盼生情,画家用画笔去梳理,用节奏去调整,用墨色去统一,或工笔擦擦点点,或写意洋洋洒洒,亦整亦碎,亦点亦线,亦块亦面,无处不自然,无处不天成,无造作之笔,无雕琢之痕。山体在她笔下跃然纸上,江河在她腕底纵横纷呈,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画出了珠玉满山,画出了阳光满枝,画出了一个清新、纯静、和谐、祥和的世界。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 :《西域那一缕祥云》(麻纸,矿物色,金银铜箔) 220cm×180cm

孙恺承继了传统的山水精神,以邈远、澄明、平淡、率直的心灵境界,在实践中不倦探索、实践,终于完成了青绿山水的现代变异以及对古典山水模式的改造与拓展。她以艺术家的胸襟和眼光,以缜密的构思、娴熟的技巧、个性化的山水符号、卓越的综合能力,在前无古人的繁密山水图像中,创造性地表现了山水的天籁之美,在自然韵律中,体悟到清丽苍莽的自然界的内在蕴涵与主宰万物的宇宙本体精神。

事实上,在那气象万千、幽密深邃的画面上,透出的洁净清雅、秀逸淡远的山水境界,是孙恺最内心化的表现。这境界,源于难以挥去的乡恋情结,那密林深处的山野、溪流、村舍、炊烟,催生出画家深情而又温存的记忆。孙恺追求的是超越现实而与心灵情感相通的生命体验,并企望用精致的艺术,以深度的抒情来实现自己对大好河山的理解和诠释。因此,她通常用精工细作的技巧和纯净的想象力组合而成,坚守住内心的理想与向往,意在昭示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美学观念。

在孙恺的山水作品中,无论是淡雅的水墨画,还是斑斓的日本岩彩画,无论是东方的风骨气韵,还是西方的写实主义,山水成为一种生命的蕴藉,成为一种滋生于此的生命现象对自己根源的感念之情的疏导和集结。山水间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呼唤,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类祥和、宁静的馈赠。在繁密的构图中,画家以充满诗意的激情,将自己的感受浇注进山水林木形象之中。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 :《春山新雨后》(纸本,矿物色) 136cm×68cm


中西合璧,情景交融


中国画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是以传统哲学为思想本源的,画理与哲理直接相通。出入儒释道、精研传统文化二十余载,孙恺以哲学家的目光观察世界,用她的画作诠释人生。孙恺画作给人的一个突出感觉就是,她对中国画博大精深的传统一往情深。她的山水,以传统哲学为画理源泉,以笔墨为主要艺术语言,以重意境、重诗情为她的山水画的价值尺度;她的山水,气脉连贯、跌宕豪逸,与中国辽阔的自然景物相契合;她的山水,雄峻放达、墨色共晖,与当代中国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互为表里。她坚持中国画的根本,以深厚的传统为动力,凭借强烈的时代感和心灵追求,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她的艺术创作以浩然正气、绵绵深情的人格力量而给人以震撼。

另一方面,孙恺又融中西技法于一体,把西洋画的明暗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

孙恺的山水,在意境中崇尚营造“象外”的“心画”山水境界。她从经营位置入手,把道学、玄学、禅学融为一体,其物境、情境、意境都通过构图来表现。她的工笔重彩山水画,并非自然山水的原版写照,而是境生于象又超乎象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渗透了画家的“真感情”的“心画”。返朴归真,搜妙创真,才能营造“象外心画”的山水境界。从孙恺的画里,你可以看到她技法的全面性,她不断地从物境、情境向意境升华,她笔下的山水是她心中的画境,也是她的心画。在经过了画家情感化、意象化的加工提炼与取舍,渗透了画家的真情实感和艺术个性,还有画家对山水之美的独特发现和独特表现。

正因为此,她的工笔重彩画《春山》系列作品和《西域》系列作品,取景角度虽大相径庭,但都抓住了大自然特有的静穆氛围和奇伟雄姿,或群峰耸峙,万木峥嵘,或飞瀑流泉,云蒸霞蔚,在静穆中蕴涵着生机,在雄奇中显露出朝气。这既是她对山水魂魄的写真,又是画家精神的投影,自然与画家神遇而迹化,达到了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构图、笔墨来表现的。孙恺的构图不拘泥于“三截两段”的刻板章法,她用笔骨力劲健,粗豪沉着,用墨浑厚、苍润、浓淡分明。取势大开大合,境界极其壮阔,起伏穿插变化灵活,气脉连贯,表现出自然山水的雄浑和韵律节奏感,同时也体现出画家开阔的胸襟与激荡的情感。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白云流向天山外》(纸本,矿物色) 136cm×68cm

有美术评论家对孙恺用笔的“骨法”特别推许:“老拙沉厚,刚正畅达”,正如荆浩《笔法记》所说的“生死刚正谓之骨”,有时柔中见刚,深得画理精髓。这种“老拙沉厚,刚正畅达”的骨法用笔,也正是画家朴厚沉稳、刚直豁达的内在性格的外化。她把这些技法运用到大自然山水中间,使得笔下的山水大气磅礴,气吞山河,青山益障,万木争春,流水潺潺,万丈霞光,阳刚之气十足,同时兼备了南方山水之秀美和北方山水之雄浑,画出了山的气势和雄魂毅魄,也画出了画家本真的质朴性情。

孙恺山水的自觉,首先是笔墨的自觉。她在山水中的骨法用笔显示出良好的笔墨素质。通过自己对笔墨的理解积淀并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风格,那是一种对宇宙独特的艺术关照。孙恺山水画题材非常广泛,山村、古寺,清晓、黄昏,春山、秋色,日出、雨后……信手拈来,皆成妙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孙恺的作品,从《春山新雨后》到《西域》系列作品,无论是尺幅小品还是鸿篇巨制,处处都贯穿着意境的营造,那茂密的山林、古老的村舍、幽静冷寂的人文环境,是那么和谐、自然。这种可栖可居的山水情境在孙恺的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画作,以平面的格局表现出多维空间,让人能直接进入一种精神的家园,在一片华美、宁静、祥和、神秘的天地去邀游;她的画作,让人穿越时间的隧道,阅读尘封的历史,从而思接千载;她的画作,试图将亘古的笔墨结构带入现代人的话语情景之中,通过画面透露出一种冷逸幽寂之气和朴厚澄静的韵味。孙恺的山水画中具备的壮美,让人从中体会到生命的颖悟,其中的意象充满了精、气、神,从艺术形象化走向审美意境,达到一种融会精神与自然的境界。

假自然之象以寄情,求真美意趣于一体,孙恺正走在探索的路上。她的创作实践,透露出她对东西方艺术精神的理解与体悟;她的创作经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她笔下那些充满激情的作品,展示着她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命的体悟。

青山绿水,彩墨慧心——读著名女画家孙恺的工笔重彩山水

▲ 孙恺作品 :《清风乐》(纸本,矿物色) 136cm×68cm


附录:孙恺艺术年表

2021年作品《西域亘风》《西域古韵》两幅代表作品应邀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名家特邀单元"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全国巡回展。

2020年-2021年10幅小幅青绿山水精品多次参加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全国名家邀请展分别在贵州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和江苏淮安、安徽合肥、天津等多个美术馆巡回展

2020年应邀参加加拿大中国唐诗三百首学术交流展

2019年1月作品《清秋明月》参加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迎新春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北京八一美术馆展出

2018年12月作品《华韵高秋》参加“为祖国喝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三亚首届中国当代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三亚展出。

2018年12月作品《清秋明月》《紫韵如梦》参加“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贵州展出。

2018年1月作品《清凉世界系列作品之4、5、13》参加“工逢盛世|中国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炎黄艺术馆展出。

2017年12月作品《天山青韵》、《天山秋月》参加纪念中国工笔画学会三十周年名家学术邀请展 ——北京八一美术馆 展出

2017年9月作品《生命的呼唤》《陋紫硕和》参加“逸韵高致—当代工笔画名家邀请展”,在上方美术馆展出。

2016年5月作品《五牛图》参加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庆祝建党95周年”中道自然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上海展出”。

2016年3月作品《清凉世界系列作品》参加"工微当代中国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北京八一美术馆展出。

2016年1月作品《清凉世界系列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中道自然-中国画名家迎春邀请展”——北京八一美术馆展出。

2015年11月《清凉世界系列作品》应邀参加北京文联、中国美协、中央美院、中国国家画院、台湖画院等组织主办的“写意中国——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5年10月《清凉世界系列作品》应邀参加“心象•境第四届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5年10月《清凉世界系列作品》应邀参加“形色辉映|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博宝美术馆

2015年5月作品《生命的呼唤》入选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2015年4月作品《西域圣灵系列》四幅作品参加“丹青韵——作品展”。

2015年3月作品《西域清风》和《天边那一缕祥云》《探索者》《花季》参加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丹青文脉中国工笔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5年6月巴黎美术学院学术交流

2014年作品《天路》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11月中国书画报第85期3版《我与十二届美展专题》刊登作品《天路》和文章《画者论画--观感与反思》

2013年在中国工笔画学会工作中,承办工—在当代中国工笔画展展前创作班,参加这次创作班的学员总人数56人(包括一个月的和两个月的),学员们创作的作品数量90余件,入选工——在当代第九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作品26件,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其他大展入选及获奖的学员作品86件。

2013年出版 :

孙恺山水画作品集

孙恺岩彩画作品集

孙恺工笔花鸟画作品集

2013年作品《守望天山》特邀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国画展,获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五年来全国性美展优秀中国画作品奖。

2012年作品《守望天山》参加庆祝建军85周年全军美术大展(即第12届全军美展)获优秀作品奖(银奖)。

2012年在中国工笔画学会工作中,组织了从4月15号至10月28号的《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展前连续三期工笔山水创研班,并兼全国第三届山水画展展前创作班(1-3期)班主任和辅导老师。招收学员122人,创作作品360幅,参加各项全国大展及获奖的作品285幅。参加《全国第三届山水画展》创作班的学员投稿人数90人;获奖人数12人其中包括(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四等奖3人);入选人数52人。

2010年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培训部部长。

2010年担任第八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展览办公室主任兼展前创作班班主任。同年组织培训两期六个班的工笔画创作,分别有山水、花鸟、人物班、招收学员200余人,学员创作作品500余件,参加国展入选获奖的作品301件(其中在八届工笔画大展中,参展作品83件,特等奖1人、金奖1人、银奖2人、铜奖3人、优秀奖5人)。

2008年6月策划中国首届彩墨艺术名家邀请展并主编大型画册《首届中国彩墨艺术名家邀请展精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2008年1月12日至28日应邀分别在江苏.安徽两省分别举办“:迎奥运—孙恺工笔.山水画巡回展”。

2007年10月应邀参加绿色奥运绿色中国—北京2008绿色行动“奥运纪念林公园开园仪式 ”。

2007年8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办孙恺山水画展。

2007年7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孙恺山水画作品集》。

2006年10月应邀在山西举办孙恺工笔画展。

2006年6幅作品被入编《中国工笔画百家》作品集。

2004年10幅作品参加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巡回展并到多个国家考察。

2003年12月作品《独立人间第一香》参加中国美协、北京工笔重彩画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工笔重彩画小幅作品艺术展。

2003年11月作品《恋》参加李可染基金会、吴作人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重彩画邀请展。

2002年5月作品《三月雪》参加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获银奖。

2002年1月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孙恺画集《花鸟卷》。

2001年1月由香港美术出版社出版孙恺工笔重彩画《人物卷》。

2000年5月作品《花季》参加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的迎接新世纪中国画精品展。

1999年10月作品《花季》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山东省展区二等奖。

1998年10月作品《金秋》参加由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全国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获丹青铜奖,被何香凝美术馆收藏。

1997年9月作品《咏春》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1997年作品《走进新时代》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体育美展。

1995年5月作品《半卷湘帘半掩门》参加“中华杯”中国书画大赛获金奖

1994年10月作品《和平之春》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1年3月作品《鸣春》参加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工笔画大展获二等奖。

上一篇新闻

雅园时光,不期而遇 | 静赏新加坡度假式园林的意趣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共庆中秋佳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