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迎风而立:浦东的时代,时代的浦东

作者:王志彦

世界的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王可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到浦东时的情形:那是2012年的一天,在早高峰的陆家嘴地铁站,大学即将毕业的他,看着人群如潮水一般滑过,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就在那一刻,他决定,要来这里找到自己。

毕业、求职、买房、恋爱、结婚、生子,8年过去,王可的人生大事都在浦东发生。然而,说起选择浦东的原因,他却和许多人一样,只是觉得,“我,就是喜欢在浦东的感觉。”

这种感觉,欲说还休,却也不乏端倪。三十年来,浦东诞生了无数奇迹,创造了众多第一,但对王可们而言,最让人醉心的,恐怕还是个人与时代交汇时,所迸发出来的精彩。

世界的美好与你环环相扣,这就是浦东带给人们的激情。

30年前,那个时代的“王可”也曾感受过这份激情。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当年,5月3日下午,成百上千的浦东居民像过节一般扶老携幼,围在布满鲜花的浦东大道141号门口,争睹浦东开发办公室挂牌的仪式。现场,一位老人伸长了脖子激动地说:“浦东这下子有希望了,有希望了!”还有一位百姓则硬要献出家里的两亩地、一头牛,说浦东开发了,浦东人民迎来了曙光,要把一点点家产捐献出来。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浦东开发可能是一个梦,一个不能实现的梦。历史证明,他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弗里德曼之所以在浦东“翻车”,因为他不懂这片土地,更不懂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了富起来,强起来,可以不惜一切,“杀出一条血路”。

彼时的浦东,正在“沉默中呻吟”。脚下这片由滚滚长江冲积成的沃土,矗立着中国最繁华的都市,扮演着中国经济发展领头羊的角色。但这份荣耀由西向东,在黄浦江畔戛然而止。滔滔黄浦江像一道天堑,将同一方沃土割裂成两个世界,也在上海人心中横亘起一道无形的屏障。一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道尽了黄浦两岸的繁华与落寞。

那时的上海,同样经受着阵痛。道路拥挤,空气污染,人均绿化全国倒数第一,一些家庭三代七口人挤在一个11平方米的亭子间,四个人睡上下铺的床,还有三个人,一个人打地铺,一个人睡在桌下,另一个只能在箱子上搁块木板睡。上海得了严重的“城市病”,远东第一大都市的光环和反差巨大的现状,刺痛着这座城市的人民和管理者。

浦东要改变,上海要改变,中国同样要改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进入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在这个“十字路口”,急需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寻找一个带动力强、腹地广阔、对国内外均可产生巨大效应的城市或地区。

人们不约而同把眼光投向了黄浦江东面的那片土地。

也许,谁都没想到,改变会来得如此迅猛。

当全球知名城市的天际线都争相冲刺新高度时,浦东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高建筑物仍是建于1954年、高度只有24米的消防瞭望塔。之后,浦东有了420.5米高的金茂大厦,492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大厦,2015年,海拔632米的上海中心冲破云巅,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从云端到陆上,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于2002年开始奔驰在浦东大地上,最高431公里的时速挑战着人类陆上交通工具的极限。世纪大道串联起世纪公园、东方明珠与延安东路隧道,以100米的平均宽度成为上海公认的“最宽马路”……30年开发开放,如果说有什么最能代表浦东的巨变,那摩天大楼、飞速列车、大道通衢,便是最直观的象征。

不过,你觉得这就是浦东,那可错了。对浦东而言,最大的生命力,仍旧在人。

与王可一样,让李帅第一次触摸到梦想的,也是浦东。

对从中科院辞职下海的李帅来说,那种在浦东“背着书包,带着点子,就能创业”的状态,令他几近狂喜。“知道吗,我只要拿着研发成果到张江公共平台做做核磁共振分析,最少也要200万一台的机器,每次收费只要几十元,第二天就能拿到报告。”

李帅的梦想就是研发出中国第一个原研药。而在他的公司周边,张江药谷已集聚了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企业、院所及配套服务机构400多个,组建了一支专业类型丰富、优质的创业导师和企业辅导员队伍,提供对接指导。

调查显示,张江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人才最集聚的地方。我国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张江从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拿到的经费占全国1/3;企业申报新药的成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梦想的种子,就这样被浇灌。

另一边,聚集在浦东数千家外资企业也有自己的惊喜。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德勤曾经编制过一份《浦东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用大量数据表明,浦东外商投资成功率位居国内首位。今年疫情期间,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与正式将亚洲总部从新加坡搬至上海浦东,其搬家的理由之一,就是“我们渴望在浦东做全球生意。”

为什么不管是普通人、创业者,还是跨国公司老总,都能在浦东找到“喜欢的感觉”?

因为,迎风而立的浦东,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它不乏挑战,但更带给你,接受挑战的激情和满足。

浦东开发开放十年之后,中国入世了。在中国入世前,常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一种忧虑的惊叹句:“狼来了!”当时,很多人担心,中国的产业体系会随着入世而崩溃。中国经济会走向何方?在被观望情绪包围的雾霭中,人们又看到了浦东的身影。

入世不久,浦东四大重点开发小区就迅速推出“应对WTO的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保持浦东过去10年中积累起来的对外开放优势,尤其是在金融、高科技以及自由贸易区等领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新时代如何做出新作为,成为新的国家战略之问。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发生着巨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WTO红利逐渐消退,全球经济格局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2013年9月29日上午,一场隆重而朴素的揭牌仪式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举行,人们见证了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诞生,也等到了中国第一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落地。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数不胜数的改革创新在浦东诞生。率先试点境外投资备案管理模式;在金融、航运、贸易、文化、专业、社会服务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先后推出2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在26个领域实现了全国率先开放,出现了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第一家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旅行社、第一家外资健康医疗保险机构、第一家外资工程设计企业等多个“全国第一”。

去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从此,中国的长江入海口又诞生一处开发开放的新高地,它将承载新一轮国家战略,凝聚国家意志,重塑着上海发展新空间,引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方向。

三十年筚路蓝缕,三十岁风华正茂,这是浦东的时代,更是时代的浦东。

上一篇新闻

创下最高纪录!浦东“智能造”企业完成4亿元D轮融资,人机共融时代正加速到来

下一篇新闻

一面开放旗帜,浦东始终挺立改革开放潮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