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垮”自己的百亿江山,两度上市未果,提起“赌”却沾沾自喜
提起火锅品牌,除了海底捞这个“变态服务”的火锅品牌,你还能想得出几个比较知名的品牌?四川作为火锅文化比较发达的省份,从四川出来的火锅品牌,也比其他省份多不少。而除了海底捞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知名”的品牌。
1997年成立的“谭鱼头”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小小的鱼头火锅店,到后来的百亿餐饮巨头,创始人谭长安花了25年的时间,但是从巅峰到谷底,谭长安只用了6年不到的时间……
11月25日,谭鱼头创始人谭长安接受了采访,此次采访中,谭长安不仅回答了记者关于公司管理的问题,就连有关他的一系列“传闻”,他都进行了一一回答,面临着百亿集团的倒塌,谭长安仍能淡定的去换身西装,然后回来接受采访。
在被记者提及“赌博”传闻时,谭长安并没有进行否认,反而还有些引以为傲的解释道:“赌确实赌过,但是并非传闻中的身价全无,实际上我是赢了不少的”。提起自己的“赌博”经历,谭长安并没有表现出“悔恨”,反而是沾沾自喜的宣扬了自己的“战绩”。
曾经的“谭鱼头”,是一个堪比海底捞一样的存在,在成都,几乎没人不认识“谭鱼头”这三个字的商标,而谭长安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将“谭鱼头”打造成了一家百亿集团,甚至两度冲击IPO,只不过两次借壳上市,最终都是无疾而终罢了。
8月中旬,谭鱼头关闭了在成都的最后一家店,而成都也是谭鱼头的大本营。谭鱼头从成都发家,一路闯到了北上广,甚至闯到了国外,但是最终仍要亲手“了结”自己在大本营的最后一家门店。
作为谭鱼头的创始人,谭长安也已经成了黑名单中的“老赖”,短短6年的时间,谭长安把自己的百亿江山给“干垮”了,重点是这6年,谭长安一直都在香港,从2014年搬至香港,6年谭长安几乎没回过成都几次,而谭鱼头在这6年里,轰然倒塌……
1996年,四川成都的火锅行业,迎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挑战”。那一年成都的火锅行业,正经历一场风波极大的食品安全困境。那个时候“潲水油”正在成都的火锅行业中肆虐,这件事情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几年后的“三聚氰胺”事件。
而同年,谭长安将自己的“谭鱼头”火锅店开在了成都百花潭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而提起这次创业,其实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故事。
谭长安在17岁的时候应征入伍,到了18岁就转业了,转业之后他卖过明信片,也卖过胶卷。甚至开过汽车租赁公司和礼品公司,但是这些创业都是小打小闹,并没有做出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直到一次谭长安请朋友们聚会。
四川的火锅店有很多,但是当时成都的火锅店大多都是只吃鱼肉,那次谭长安请朋友们去一家鱼肉火锅店吃饭,在吃到最后的时候,谭长安发现没人吃鱼头,大家只吃鱼肉,但是对于会吃的人来说,鱼头才是整条鱼中的精华,味道鲜美而且刺少。这顿饭结束之后,“开一家鱼头火锅店”的想法,就在谭长安的脑海里诞生了。
1996年谭长安的第一家“谭鱼头”火锅店开业了,尽管遇上了“潲水油”事件。但是由于当时成都做鱼头火锅的店几乎没有,而谭长安顺利的抢占了先机,店里的生意一度火爆到被黄牛卖票。
随着谭鱼头的生意日渐火爆,竞争者的群体也日渐庞大起来,为了保证自己的名号不被压下去,谭长安决定将战场搬迁至川外,而第一站就瞄准了北京这个一线城市,随后不断的转战东北、华北、西北以及中原地区。
在全国多地完成布局之后,谭长安还不满足,又把目光放到了港澳台上,随后大力进军港澳台,更让人惊讶的是,在2018年甚至在新加坡开了一家谭鱼头火锅店。
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谭长安将谭鱼头打造成一家连锁企业,而“谭鱼头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也增设了不少新的项目,其中包括项目投资、技术培训、货物进出口等等多元化项目。随着公司的身价越来越高,谭长安也萌生出了上市的想法。
2009年,谭长安抓住了第一次上市的机会,当时的福记食品因为现金流问题提出了清盘申请,而谭长安恰好看上了这家企业,想要借壳上市,但是最终福记食品被一家拥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拿下了。
第二次即将上市,是在2011年的时候,谭长安遇到了一位老乡,老乡口中提到了一个做医药的“壳”,正好生意不太好,询问谭长安想不想要,不过此次借壳仍旧没有成功,而且和第一次上市的经历相同,也是被另一家企业给截胡了。
两次借壳上市未果之后,谭长安决定自己上市,当时香港有一家公司提出了一份对赌协议:风投出资 2000万美元,而谭鱼头需要在3年内达到盈利目标。但是根据谭长安的介绍,风投承诺的2000万美元,自己只收到了500万美元,而1500万美元的缺口,则直接造成了谭鱼头的资金链紧张。
而提起去澳门赌博的事情是,谭长安也并没有否认,但是为自己做出了“申辩”,所谓的“输光资产”并不是真的,相反自己还赢了不少,之所以有赌输的消息传出,是因为朋友拿了自己的筹码。
除了赌博和风投的资金不到位之外,一份1500万的欠债又让谭鱼头雪上加霜,而根据谭长安的解释,这笔钱是自己帮弟弟借的,弟弟没还上自己就被告上了法院。如今的谭长安已经成了“老赖”,而百亿集团“谭鱼头”,也关闭了在大本营的最后一家门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