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千年古镇的宫廷供品:黄姚豆豉

千年古镇的宫廷供品:黄姚豆豉

千年古镇的宫廷供品:黄姚豆豉(散文)

“青砖黛瓦越千年,楼阁亭台燕比肩。船枕清溪门对水,桥通深巷陌连天。鱼游浅底青萍动,风舞柔枝白鹭旋。应是神仙常住地,游人到此不思前。”这首清丽脱俗的诗歌咏唱的是千年古镇黄姚。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黄姚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东北面,镇内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300多间(座)明清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与绮丽的山水相辉映,构筑成了黄姚“小桥、流水、人家”唯美的整体风貌。黄姚古镇不仅风景优美,且盛产豆豉,可谓“豆豉之乡”。

黄姚豆豉,是“昭平三宝”之一。历经十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究,选用黄姚镇特有的黑豆、泉水,以当地人古老独特的手工艺精制而成,产品颗粒均匀,乌黑发亮,豉香郁馨,属纯天然调味佳品。生产历史悠久,清康熙前已颇有名气,乾隆时最盛,一度成为朝廷贡品。其生产以前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民间作坊,镇上曾出现过一批以生产豆豉闻名的老字号如“古怡盛”、“古信记”、“梁隆安”,其产品畅销广东、湖南、港澳、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深受欢迎。

广西豆豉产地主要在黄姚,黄姚自古至今出产的都是纯黑豆的淡豆豉。元末明初,黄姚古镇的汉族先民从广东迁徙到此地,带来了生产淡豆豉的技术。当时,黄姚一带的先民几乎都是瑶民,壮民几乎和汉民同时来到。这里水利设施少,水田较少。旱地较多。这些旱地比较适合种植旱地作物。因此,黄姚出产大量的黑豆、黄豆、玉米、花生、棉花、红薯、高粱等农产品。黄姚一带出产大量的黑豆,为生产淡豆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淡豆豉在《中药学》书上介绍是一种中药,《本草纲目》记载:“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煮,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广西多瘴气,易使人脾胃腻滞,而黄姚古镇还地处山区,多鸟兽,居民时有人误食鸟兽肝中毒,豆豉既能调理肠胃,又可去瘴化毒,所以,黄姚豆豉历来被当地人视为席上珍馐,也被当成居家良药。

千年古镇的宫廷供品:黄姚豆豉

黄姚淡豆豉成品颗粒均匀,乌黑亮泽,香味馥郁,口感软滑适度。经过近几年的研制,黄姚豆豉除了传统味道之外,又添了许多新品种,如剁椒豆豉、咸香豆豉、姜蓉豆豉等,是蒸排骨、鱼,做辣椒酱的上品。古镇上流传这么一句话:“半粒豆豉一碗饭。”在黄姚镇的民居里,许多人家都可以为游客提供农家饭,其中豆豉宴是当地最出名的。著名的菜式有“豉汁蒸排骨”、“豆豉焖五花肉”、“豉汁白切鸡”等。同时,在黄姚大多的餐桌上,往往会摆着一小碟融合着姜沫、蒜沫,麻油、料酒、酱油、食盐及土产茶籽油等煎制而成的豉汁,供食客享用,其香四溢,回味无穷,足以让每个尝过豆豉宴的客人流连忘返。据传黄姚镇举人林作楫嗜好豆豉,曾背着豆豉去江西上任。当地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县官爱豆豉,味道果然长。一餐没豆豉,下饭总不香。光绪年间,湖南举人邓寅亮游览黄姚。当地秀才林正甫以豆豉相赠。邓举人赋诗一首:姚溪土产淡豉香,羌丝豆豉作家尝。从此便成千里别,香飘楚粤永难忘。

小小的佐菜和调味佳品——黄姚豆豉,令前来古镇的游人不仅可以一览秀美风景,更能一饱口福,文人骚客欣然提笔,盛赞这千年古镇的宫廷供品:“巧手点乌金,幽光色若琳。与鱼为伴侣,同肉作连襟。回首三千客,留香一瓣心。游人何所重,离去又光临。”暮色苍茫,古镇又笼罩在苍穹之下,馥郁豆豉香却挥之不尽,那香,那浓情,又何止千年?

微信收稿:中乡美七群基地主编 清颇

稿件管理:野狼

审阅:严景新

简评:一篇齿留豉香的文字,引经据典,作者从不同的历史角度淺释了黄姚豆豉千年传承的工艺与材料的特殊性,这一袭让读者读后回味无穷的文章,饱含了作者对黄姚浓浓的纯朴的乡情爱恋,豉香情怀跃然纸上。

千年古镇的宫廷供品:黄姚豆豉

作者简介:沈云漫,文字客,文字散见各地报刊,著有个人散文集,网络小说曾8入围新浪网女性频道优秀作品,曾任报刊专栏作家、特约撰稿人,作品曾获广西新闻奖、江苏省优秀副刊作品奖等荣誉。

投稿咨询微信:zxm549750302

杂志征文大赛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普通投稿(非参赛)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新闻

大祥区强力打造“宝庆朝天椒”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下一篇新闻

从CNN的这篇文章看,外国人又要对这些中国美食“下手”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