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黄桥之简史
汉唐五代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刘濞为吴王,都广陵,设海陵仓于今泰州,黄桥因仓而取名永丰里。
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置海陵县,永丰里属海陵县。
三国时曹操尽移滨江民,废海陵县,此处成隙地,吴孙权听吕岱议乘机移民居住,此地为吴所统。至晋武帝一统天下,于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为海陵县。
唐末战乱,黄桥仿佛桃花源,因有昭宗乾宁四年(897年)王建杀东川节度使顾慈,顾妻携子顾昕避居永丰里事。顾孝子的故事在黄桥家喻户晓,宋顾孝子墓碑、碑亭,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泰 兴知县段尚绣立。 2000年于黄桥公园内重建顾孝子碑亭。
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析泰州南五乡置泰兴县,黄桥在县之太平乡境内。
业宋元时期
宋真宗朝,黄桥已成大集,经济繁荣,宗教文化发达。咸平二年(999年)建有文昌宫、祖师、关帝、东岳、城隍等庙宇。
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建福慧寺(东寺庙)。
庆历元年(1041年)建定慧寺(西寺庙)。
神宗熙宁年间(1075年左右),永丰里升为永丰镇,为黄桥建镇之始。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部将牛皋驻扎黄桥,现有牛皋洗马池、藏兵洞(武器库)牛皋旗杆等遗址、遗物。黄桥望族何氏于宋室南渡时避居黄桥,以耕犊为业。
元末明初,永丰镇改名为黄桥镇(《明史▪地理志》)。
明清时期
明洪武初,改永丰镇为黄桥镇,设巡检司。泰兴县令吕秉直建黄桥巡检司衙门于黄桥西街,专任捕盜、防务、缉私盐、课税等务。
嘉靖年间,黄桥成防倭要地,凤阳巡抚李遂为防止倭寇经黄桥逼瓜、仪,侵犯南部,阻断粮道,命卫指挥王复乾镇守泰兴、黄桥。
嘉靖三十八年(159年)倭兵突奔如皋,驻黄桥千户王良领兵与寇半途遭遇,杀死倭寇14人,王良父子及把总赵世勋、韩胤等阵亡,里人“卜镇西二十八亩地命工构堂塑像”(何栗《忠义祠碑记略》)以祀之。
明代黄桥地区的行政区划记载,当时泰兴县划分为4个乡:东北部为太平乡,西北部为顺德乡,东南部为保全乡,西南部为依仁乡。乡以下设都都以下为里,按明制,110户为一里。其时,黄桥为太平乡—都永丰里。
明代黄桥文风昌盛,自弘治十五年(1502年)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的95年间,单何氏一门就出了4名进士、10名举人、83名秀才,他姓举人3名、秀才16人。黄桥除建有社学、义学外,尚有私塾若干处。今黄桥尚存规模较大的明代建筑四处:1、何御史府;2、何氏宗祠;3、余氏住宅;4、蔡氏住宅。
明代,农业仍是黄桥经济主流,有时人周崇儒《八景诗次谢侯韵·丰里春云》一首为证:“紫气东南浮,郁郁出烟屿,岁旱方虫虫,望尔作霖雨。”镇南建有官家“预备仓”,西寺旁建有“社仓”。
清康熙朝,黄桥已成巨镇。
雍正十三年裁革里甲,全县分为四辖,黄桥称“黄辖”,辖内自然村逾150个。乾隆二年“右哨把总自凌家港调驻黄桥”,“今制黄桥汛右哨把总一名协防”,黄桥已成汛防要地。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革里甲,乡都之名不甚显著,群以巡检所治之区域别之,泰兴县分为捕辖、黄辖、口辖、印辖。其中黄辖地域:东接如皋县,北连泰州,西临口辖,以境内吴家垡、张梧桐谢家荡、卢家荡、肖家利、野庙口、官沟与口辖为界;南至印辖,以境内王家垡、七姓庄、珊瑚庄、八甲庄、八角井、太平庄、盐泥厂、仇家巷、王家庄、殷家庄、鹤脚湾、张家营与印辖为 界。巡检司署驻黄桥。
著名宰相刘墉任江苏视学时,曾巡视泰兴,今黄桥有其书法竹刻抱柱一副。
清制,于黄桥征猪税,猪肉腌腊运销广东、香港、新加坡等地,黄桥火腿与金华火腿齐名,称为“北腿”。酿酒业自宋时即为地方政府税收主要来源,清代黄桥所产酒多销往沪、杭等地。榨油业也很发达,1899年广东人何逢生在黄桥开设花生油厂,产品销往广东和南洋各地;王利兴、李永兴等油坊所产豆油销往江南各地。黄桥已成为苏北农产品销往江南的集散地,“四方人士,商贩归往、云集蚁附”,俨然江北“一大区会”。
咸丰年间,黄桥冶铸技术已有相当水平,今有咸丰八年黄桥何公太冶坊所铸铁钟一口存世。
里人捐资建张王、蝗神、大圣、药师、龙王、观音等庵庙及养济院、育婴院、粥局、义庄、水龙局、太平缸等慈善场所和公共设施。拱辰、直来、黄桥等桥梁,多为里人和黄桥巡检、把总捐资修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丁氏绿野堂募资在纯阳宫创办“私立崇实小学”(今黄桥小学前身)为黄桥创新式学堂之始,丁西林、韩士元、章力挥均曾在该校就读。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黄桥设邮政代办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十年内战时期
民国元年,泰兴分为11个市,撤镇改称“黄桥市”。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举行阅兵式,里人朱履先任阅兵式 总指挥。
1912年,里人丁文江编写我国第一本《动物学》教科书。
1913年,丁文江创“地质研究所”于北京。该所学生后来大多成为我 国地质事业的骨干,为我国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丁文江被后人尊为“中 国现代地质学之父”。
1922年,黄桥成立与县城同级的商会,报经民国政府农商部批准注 册。
1922年,黄家磷、丁哲愚等合资创办耀黄电灯公司。
1922年,李永兴油坊首用机器榨油。至1924年,机器油坊多达13 家,日耗大豆200石,年耗花生20万石,花生油“亦远销广东、香港等 处”。
1924年,黄桥仅火腿就销售10余万只,远销广东、香港、菲律宾、新 加坡等地。
其时,黄桥计有钱庄5家,典当2家,猪行近20家,油坊20余家,酒行 10 余家,粮行90余家,菜馆20余家,浴室4家,旅社、客栈近百家,烧饼店 60 余家。其它行业难以胜计,区会格局更为扩大,因有“泰兴一城不如黄 桥一镇”之说。
1924年“火烧震东市”。震东市(今横巷政权掌握在黄姓八大家手 中。1924年正月,八大家出布告强征“猪子捐”,农民不堪负担,余家庄村 民余学先(人称余道人)带领108庄农民吃齐心酒抗征“猪子捐”。在与地 主武装及县警察发生冲突中,农民死伤10多人,余学先被捕。余大化带 领农民围住黄家营救余学先未果,便放火烧了黄家房屋。2月12日,余道 人遭杀害,“猪子捐”被取消。解放后《火烧震东市》纪实文学及连环画出 版,后改编为同名京剧上演。
1924年,韩士元、何季甫、何季生、严则昭、丁廷楣、丁廷标创办“私立 黄桥初级中学”。
1925年5月,在广东参加过彭湃发动的农民运动的中共党员沈毅再 次来到黄桥,以办“中和小学”作掩护,以卖笔墨为名在农村发展党组织。
1928年初,中共泰兴县委成立,沈毅任书记。4月,江苏省农委书记王若 飞至如皋传达中央指示,决定如、泰两县同时发动“五一暴动”。4月30 日,沈毅在刁家网召开暴动誓师大会,先攻下古溪公安局,后向龚家垛、分 界进发,地主闻风而逃,家产被农民抄没。5月1日,暴动队伍分东西两路 进军,会师钱家荡,队伍达2万人。2日,沈毅率4000多人往震东市余道 人墓前开追悼会,提出“打倒国民党政府”“一切权力归农会”等革命口 号。暴动队伍攻往泰兴城时,遭到如、泰两县军警镇压,牺牲很大,县委决 定转移骨干,埋藏武器,伺机再起。“五一暴动”失败了,但留下了革命火 种。
1929年,改黄桥市为泰兴第四区,辖整洁、廉耻、简朴、礼义、古溪五 个镇,溪北、分界、长生、诸葛等24乡,区公所驻黄桥。
1932年,韩磬山、丁希朋创办利民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购美国造 24 座客车4辆,7人座汽车8辆,行驶于口黄、城黄、季黄线上,车站设于西 门桥外顾孝子墓西。
1933年,丁文江与翁文灏、曾世英合编了我国第一部用等高线和分 层设色法绘制的《中华民国新地图》,被国内外称为“丁氏地图”,被誉为 “ 中国图学界一部空前未有的巨著”。
1933年夏,丁文江参加在华盛顿召开的第十六次国际地质大会。
1934年秋,丁文江聘请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职员杨懋青来黄桥柳家 庄丁氏义庄田内办实验农场,实验推广金大2905和美国白皮小麦等,产 量比当地小麦高出5%以上,还引进西红柿、萝卜、卷心菜等蔬菜良种和波 兰猪、约克夏猪、来克亨鸡、安哥拉长毛兔等禽畜良种。请兽医杨纪青来 黄桥传授兽医知识。
1936年1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我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先生在 湖南勘矿时不幸病逝,葬于岳麓山,北大、清华两校校长亲往送葬,蔡元培 等撰文悼念,一些国外报纸也撰文纪念,中国地质学会出专刊纪念。
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7月,新四军攻克黄桥,8月陈毅进黄桥,建立“泰兴县抗日民 主政府”,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得到了苏中士绅韩紫 石、朱履先等的拥护,巧妙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使地方武装保持中立。10 月,新四军七千健儿打败了韩德勤三万来犯之敌,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 利,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黄桥决战的胜利莫定了苏北 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苏北抗日新局面。 10 月,“中国的保尔”吴运铎随军进驻黄桥,设新四军修械所于东寺 庙佛殿。
1941年1月11日,日军加藤部队大杉部乘新四军主力北上之隙侵占 黄桥,中共泰兴县委、县政府移驻农村,黄桥沦陷。
2月,伪军进驻黄桥。伪师长丁聚堂采用怀柔”手段,成立偕行社(娱 乐场所于何家祠堂,并请朱履先出山。朱履先得陈毅指示,打入敌内部, 出任偕行社副社长,陈毅派郑平住朱家,随时向地下党组织传送情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8日,陈玉生司令领导的三 分区主力攻打黄桥,日寇夜逃。29日黄桥光复,30日成立中共黄桥市委、 市政府,分属苏中第三地委及第三专员公署领导。12月,仍归泰兴县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月22日,县政府在黄桥举行公审大会,处决伪师长蔡鑫元。 7 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8日国民党军进占黄桥,中共黄桥市政 府转入农村。1月,解放军战略北撤,黄桥成国统区,国民党成立“第一 绥靖区黄桥绥靖实验区”,加强保甲制,成立“青年工作队”、“人民服务 队”,还乡团在附近农村进行阶级报复,逼迫新四军未撤人员自首。为军 事需要,在小庄建飞机场。
1949年1月3日,华东野战军解放黄桥,成立了军管会。同时,泰县 县政府和黄桥市政府迁入黄桥,地点在米巷丁万昌。6月,泰县县政府迁 出,黄桥市划归泰兴县管辖;7月,撤黄桥市改为黄桥区,辖解放、团结、胜 利、民主四镇,西洋、江堡、西安、太平、三里、浩堡、焦庄、金堡八个乡。
1947年,为适应对敌斗争的环境,经上级批准,自天星桥向东经泰兴 城至黄桥,自黄桥向北经蒋垛至姜埝,自姜埝向西经塘湾至泰州,自泰州 南经口岸至天星桥这一范围之内,临时划为泰兴县辖地。全辖地分为14 个区:城区、城东区、溪桥区、梯青区、新街区、宣堡区、口岸区、大泗区、塘 湾区、泰城区、张甸区、蒋西区、姜南区、蒋垛区,共辖480个行政村。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撤销泰城区、塘湾区,增设泰塘 区、城西区、姜埝区,计15个区,共辖290个乡镇。
1949年1月24日,泰兴县城解放。7月,全县设12个区、1个办事处, 共辖239个乡镇。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1年,黄桥大丰油厂职工谢辉被评为苏北劳动模范。1954年、 1959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52年夏,何韩庄何永乐试办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5户农 民入社,计102人,18156亩田。1956年,何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队长 何永乐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农业模范会议。
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63次会议通过,设立黄桥县。后因故未 予实施。
1958年底,陈毅为《黄桥大众》报题写报头。
1980年10月3日,黄桥战役纪念馆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 是日对外开放。
1980年10月4日,召开黄桥战役胜利40周年纪念大会,新四军老战 士、原副省长管文蔚到会讲话。
1982年,在黄桥附近探得大型二氧化碳气田,蕴藏量达1000亿立方 米,纯度99%,为全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气田。
1983年,新四军老战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视察黄桥镇并题词。
1984年4月18日,粟裕同志部分骨灰由其夫人楚青护送至黄桥,撒 于公园内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东侧。
1984年11月18日,新四军老战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和费孝 通、陈昊苏、粟戎生等来黄桥战役纪念馆参观,姬鹏飞题词“发扬革命精 神,加速四化建设”。
1987年4月13日,泰兴政协召开纪念丁文江诞辰100周年报告会,出 版纪念专辑。
1988年5月,新四军老战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来黄桥视察并题 词。
1994年4月,三里乡并人黄桥镇,辖镇8个居委会、33个村民委员 会。辖区40平方公里,人口近5万。
196年5月,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同志来黄桥视察。
2000年3月,横巷乡并入黄桥镇,镇辖9个居民委员会、50个村民委 员会,总面积7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9.8万,老镇区人口3.3万。
2000年,被授予江苏省先进小城镇。
2001年,被中央文明办、中宣部等六部委选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 示范点”。
2001年,撤并村组,行政村委会精简为23个。
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8年,被入选“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2010年4月,原溪桥、刘陈、黄桥合并为新黄桥镇全镇下辖12个居委 会、55个村委会。辖区总面积175.95平方公里,人口19.16万人。
2010年10月,江苏省将黄桥列入强镇扩权试点镇黄桥迎来一个新的 发展时期。
编辑:唐婉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