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霞浦:追求精深加工 百亿水产品起舞“变身”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9月9日报道(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颜晨曦)秋日的阳光撒在海面,碧蓝的海水像丝绸一样柔和,也像丝绸一样带来财富。今年4月以来,随着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深入开展,霞浦海参质量明显提升。但当地水产加工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如何做大做强水产精深加工产业,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近年来,霞浦县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的目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五化要求,在企业规模、产业链延伸、产销结合等方面重点突破,探索水产品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思维局限 起步缓慢

霞浦是福建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县,具有全省最大的海域资源,主要养殖海带、紫菜、海参、鲍鱼、大黄鱼等。2019年,全县水产品产量456282吨,产值达1035435万元,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上世纪90年代,溪南镇东安村村民开始养殖大黄鱼。作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叶钦凯当年养殖的30框共3万多条大黄鱼,冷冻后卖给宁德客商,净赚了30万。“那时饵料、人工很便宜,人工一个月才500块,而大黄鱼一公斤可以卖到64块。” 叶钦凯说。尝到甜头后,他们扩大了养殖规模,其余村民及外地人闻风加入养殖大军。

由于养殖户思维局限,满足于养殖带来的收益,忽略了加工,水产品长期停留在原材料销售状态。 此外,加工技术欠缺,也阻碍了霞浦水产品精深加工的起步。霞浦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股股长林小金告诉记者,相对精深加工而言,水产养殖的风险小、技术含量少,准入门槛比较低,且水产品市场需求大,大量群众蜂拥从事养殖。导致水产养殖发展如火如荼之际,水产品精深加工未及时跟上。

一旦市场供过于求,随之而来的是低价竞争。今年,大黄鱼行情低迷,收购价降至每公斤24元。叶钦凯说,从去年11月到现在,还剩4000多担大黄鱼没卖出去,600万元尚未回本。

在市场结构不断调整的大背景下,连锁超市开始在农村地区普及,霞浦水产品面临了新课题,如何由农贸市场转向更高层次的平台销售?市场需求的转变向霞浦水产品提出了精深加工的硬要求,促使霞浦人去思考如何做到养殖与加工齐头并进。

不甘落后 奋起直追

“水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有利于稳定客户群,扩宽销售渠道,生产方式由人工为主转向以机械为主,便于成本和人员管控。”从事海带加工近20年的福建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少华说。

福建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产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2002年,在全县加工企业还寥寥无几的情况下,苏少华外出考察,“嗅”到水产品加工市场的诱人前景,决定引进销量好、利润高的盐渍海带加工工艺。苏少华介绍,鲜海带经清洗、烫煮、冷却、脱水、加盐腌制后,制成盐滞海带,一斤售价在一块多。如果是按需定制的,一斤要5块多。此后,霞浦一批大大小小的水产加工企业相继成立。

霞浦县高度重视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的实施意见》《霞浦县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细则》等,从用地保障、市场拓展、企业融资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

另一方面,在县域总体布局架构下,该县重点规划建设霞浦经济开发区和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园区两大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引进水产品加工、冷藏、冷链物流等各类企业,实现水产品生产加工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形成规模效应与群聚效应。据了解,目前全县海带盐滞加工规模由2002年的3%提升到了15%。

2017年,苏少华又引入了海带烘干工艺,借助烘干设备,将盐滞海带清洗脱盐、热风烘干,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一斤售价可达33元。“盐滞海带的利润在5%左右,通过这些中间环节,烘干海带在盐滞的基础上利润提高了约10%。”苏少华说。

“我们去年一年加工了2万吨鲜海带,大约70%的制成盐滞,20%的制成晒干,10%的进行烘干。今年,还准备生产即食海带。”苏少华告诉记者,产品加工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也存在市场不确定的风险,原来粗加工多做多出人工费,综合成本高,反而风险小。

林小金说,精深加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企业融资一直是个难题,而且市场开拓有个过程,期间企业要承担成本压力,风险比较大。

华丽蜕变 “钱”景无限

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霞浦县着眼于水产品产业的“精”“深”发展,力求突破精深加工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等瓶颈,实现由“初级”向“精深”的蜕变。

9月7日,该县紫菜精深加工生产企业――福建三林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员工正在加紧生产主打产品调味海苔订单,两条生产线每天可产6万罐。自去年底投产以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特别是电商促销活动,该公司共销售了500多万罐调味海苔,经营额达1000多万,基本不受疫情影响。“之前从外地代加工点进货,网络销售反映很好,所以考虑自己做。”三林负责人林勇说。

基于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即食水产品需求呈逐年递增状态。霞浦县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技术改造等方式,加快改造升级一批初级加工项目。3月31日,位于霞浦经济开发区的霞浦野湾水产品有限公司,扩建的一条海产品精加工生产线竣工了,该项目占地26亩,总投资8500万元,主要加工淡干、盐干、精致小包装海参,预计年产值可达1.8亿元。

去年,霞浦县食品同业协会发布风干海带加工技术规范和团体标准,这标志着霞浦海带结、丝、片等加工产品首次有了团体标准,产业转型升级又迈出重要一步。团体标准发起人之一、霞浦县海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其告诉记者,此次霞浦海带加工的团体标准制定,从产品的养殖过程就开始介入,通过不断实验、对比、论证,获取科学风干工艺的加工数据,对海带加工的形状、大小、风干时间等做了细致的标准规定,还对加工厂房、产品外包装等都做了统一标准。

与此同时,霞浦县深化“一把手”招商,以海参产业为重点,着力对接引进海参加工、冷链等龙头企业,引进新加坡林虾集团,建立立体化智能水产养殖及深加工产业园,预计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80亿元,创税约2亿元。还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供企业行业共性和急需技术需求,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已形成海带、紫菜、大黄鱼、虾、海参、鲍鱼等上百个精深加工产品。林小金说,结合全县水产品加工现状,霞浦计划在三沙、下浒、长春、溪南、北壁五个紫菜、海带、海参、鲍鱼及大黄鱼等最具本地水产特色的乡镇,开发建设加工小微园,鼓励所在区域已初具规模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工业小微园,规范运作食品加工产业,以推动霞浦县水产加工向规范化、规模化、精深化方向发展,进而提升其附加值和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思考,不断破题,霞浦水产加工向着“精深”方向不断前行。

来源:新福建

上一篇新闻

补壹刀:中国,是时候参与南千岛群岛的开发了

下一篇新闻

椰香味十足的咖喱虾,泰式风味超下饭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