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逝世,她如何从小贩变身水饺皇后?

据港媒报道,香港知名水饺品牌湾仔码头品牌创始人、“水饺皇后”臧建和逝世,享年73岁。

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提起“湾仔码头”水饺,几乎无人不晓。中国人爱吃水饺,一个当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岛姑娘,真正把水饺做成了大产业。她就是臧健和,人称“臧姑娘”。

为谋生,自制木头车卖水饺



臧健和,山东潍坊人,1945年生于青岛市。自小为补贴家计辍学到县医院当护士,认识了泰国华侨医生,结成夫妻,不久诞下两个女儿,她本以为找到幸福美满,却遭到夫家抛弃。

1977年,32岁的臧健和带着年仅4岁和8岁的两个小女儿,由内地前往泰国寻亲途中,因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为了谋生,她一天打三份工,凌晨到“薄扶林”护理老人,8点赶到酒楼洗碗,晚上在电车厂擦车,一天只睡3、4个钟头。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逝世,她如何从小贩变身水饺皇后?

△ 图片来自网络

1978年工伤后失业,朋友到她家造访,对其亲手煮的饺子赞不绝口,提议她到街边摆摊,做累了又可以休息,为她的人生重燃希望。

离家1000米不到的“湾仔码头”就是一个交通枢纽,早晚高峰总是人头攒动。于是那年夏天,臧健和就用几块旧木板钉了一辆木头车,正式成了码头上的一名小贩,在人来人往的湾仔码头卖水饺养家。

改良口味,变身“网红”小摊



从摆摊第一天开始,臧健和就按护士的习惯,保持食品和器皿的清洁卫生“每天都用消毒水、漂白水清洁”。


她每天凌晨5点到早市买菜,7点在家拌饺子馅、擀饺子皮,到了下午1点,她准时推着小木车去湾仔码头摆摊,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最后一班渡轮停了才回家。

回头客很快接踵而来。三个月以后,臧健和每天能赚到500多港币。不过,原来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回头客都是来港打工的北方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和广东人很少”。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逝世,她如何从小贩变身水饺皇后?

△ 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1978年秋天,臧健和看见一位广东模样的顾客吃完把饺子皮丢在碗里,她赶忙追上去问原因,“饺子皮厚得像棉被,怎么下得了口?”香港与大陆口味差距如此之大!

可是,要想在香港站住脚,就必须符合香港人的口味。为此,臧健吃遍了家附近的小吃店,回来就调配饺子馅的比例,最终调出肥瘦3、7分比例的馅子配方,“馅的味道鲜而不腻”。她还尝试用各个地方的面粉,直到后来找到兴凯湖的面粉,这才擀成又爽滑又筋道的薄皮子。

3个月后,那位顾客又来到湾仔码头,并连吃3碗水饺,心情大好,原来他是一名记者。回去后记者就写了一篇吃饺子心得,发表在了报纸上。

结果第二天,臧健和的木头车前就排起了2000米的长龙,很多人慕名从澳门赶过来,“就为了吃上一口水饺”。有顾客建议取个名字,于是“湾仔码头”横空出世。

三原则,水饺火遍两岸三地



1982年,机缘巧合下,日资大丸百货公司老板的12岁女儿对臧健和包的水饺情有独钟,臧健和因而获邀合作,水饺进军商场,自此发迹。

到了1983年,“湾仔码头”水饺已经成为香港冷冻食品第一品牌,占据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逝世,她如何从小贩变身水饺皇后?

△ 图片来自网络

1985年,臧健和拿出攒下的200万积蓄,在香港设立第一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办厂之初,她给自己定下3条规矩。


第一,产品质量必须有保证。


1986年春天,一个厨师周五下班发现面粉不够,直接在里头掺水,被发现后还不认错,“凭老板的名气,怎么都有人买,随便做做就行了。”臧健和肺都气炸了,立马让那厨师卷铺盖走人。

有高管提议做散装冷冻饺子,理由是“利润高”,但臧健和坚持不做,“因为有饺子厂在袋装冷冻饺子过期后,撕掉包装袋,当散装饺子卖。”

第二,顾客是衣食父母。


1995年6月,一位顾客来信,“买五盒水饺,煮了两盒全部开口。”臧健和立刻开会找问题,后来发现是新来的一批工人培训不彻底,导致包装不好。

“如果没有这位顾客投诉,继续这样下去,会流失多少客人?”后来,臧健和亲自登门赔礼道歉,送上10盒饺子,并把那位顾客聘请为公司独立第三方检测师。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逝世,她如何从小贩变身水饺皇后?

△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对员工必须亲善。


臧健和自己吃了20多年的苦,对底层老百姓的日子感同身受。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佳节,臧健和都会亲自下厨煮上水饺,挨个一线员工送过去。她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倡导一种平等的文化,“让员工愉快的工作,体面的生活”。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逝世,她如何从小贩变身水饺皇后?

△ 点击查看大图


因对水饺制作精益求精,臧健和深为港人喜爱,有“水饺皇后”之誉。


1997年她与美国第三大食品公司pillsbury(于2001年被美国通用磨坊公司收购)合资,“湾仔码头”水饺开始规模化生产,并开始在内地广州、上海等地方投资建厂,进入内地市场。

之后,她的水饺漂洋过海,走进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家庭餐桌。如今,湾仔码头已经拥有15大生产基地,每年销售额超60亿。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逝世,她如何从小贩变身水饺皇后?

△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现在纷纷涌向创业大潮的年轻人,臧健和曾提出自己的建议:年轻人在创业初期,也一定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专研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好产品。

要用心地去做,这样才能够赢得受众的口碑,这才是投资理财的制胜法宝。“不投机,不盲目,踏实地干,要有‘拳头’产品。这是创业成功的前提。”


上一篇新闻

好玩│解锁夹娃娃机新花样,“夹货”变“吃货”

下一篇新闻

珠海洞察|斗门做活“一条鱼”,珠海预制菜产业冲刺300亿元产值目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