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一个放牛娃,在战乱中几度沉浮,最后变成新加坡富豪,执掌着新加坡橡胶业。


有人说他身无分文走进新加坡,腰缠万贯走出中国,他的一生因他的低调而带有些许神秘色彩。


他,就是福建南安梅山人李光前,靠着自己努力,打造了庞大的橡胶王国、黄梨宫殿,成功虏获橡胶大王之女的芳心,成为陈嘉庚的女婿。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然而,身价超3亿的他,最后却死于营养不良。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做到极致,引来伯乐


1916年某一天,李光前正与朋友在一家餐厅吃饭,两人聊得甚欢。


席间,李光前突然瞟见,外面有个老人双手拿着东西,正顶着大雨焦急地走着。


看到他,李光前突然想起自己的父亲,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他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李光前的手已经不由自主地拿起桌边的伞,往外走去了。


李光前冒着雨,将手中的伞塞给了老人,然后又快速跑回餐厅。


老人被这一举动吓得不知所措,但随后他对着李光前的背影喊了句:“我是橡胶公司的陈嘉庚,明天来我公司取伞”。


李光前一愣,心里早已后悔把伞借给老人,哪有人借别人东西还这么理直气壮的?


他自顾自地嘀咕着:“陈嘉庚陈嘉庚,是谁,很了不起吗?”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左为陈嘉庚,右是李光前)

第二天,李光前起了个大早,收拾了一番,就往橡胶公司走去。


当然,他最终目的不是要回自己的伞,他是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陈嘉庚。


结果,李光前一到橡胶公司,看到陈嘉庚早在公司门口等他,这番场景倒让李光前准备了许久的狠话又吞回肚子。


陈嘉庚向李光前致谢,李光前反倒不好意思起来,连连说不客气,没事的。


两人虽然初次见面,但非常聊得来,陈嘉庚惊讶地发现,李光前的口语非常好。


当时,陈嘉庚正准备将橡胶事业扩展至欧美市场,他急需一名精通中、英文的人才,找了好久就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人才这不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可伯乐有意,千里马“无情”,还没等陈嘉庚抛出更诱人的薪资待遇,李光前一口回拒了。


这时的李光前,正在中华国货公司担任英文文书及涉外工作。


李光前拒绝陈嘉庚的邀约,并不是说这份工作有多好,只是因为这里的老板庄希泉对他有知遇之恩。


好不容易找到完美契合的人选,陈嘉庚不会就此放弃,他找到庄希泉,开诚布公地对庄希泉说:“我想要挖走你们公司的李光前,可他不要。”


这么明目张胆地挖人墙角,陈嘉庚以为庄希泉会怒而驱客,结果没想到,庄希泉乐呵呵地说:“可以可以,挖走吧,等下让我来说服他。”


在庄希泉看来,李光前跟着橡胶大王,前景一定比在中华国货好,他自然不能自私地毁人未来。


在庄希泉的“忽悠”下,陈嘉庚如愿以偿地将李光前收入麾下。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有了李光前,陈嘉庚如虎添翼,橡胶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快。


此后,李光前还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在短短数年就成为新加坡等地家喻户晓的大企业。


外人看来,李光前之所以说如此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陈嘉庚的赏识。


但没人知道,李光前在偶遇陈嘉庚之前,做了多大的努力。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利用头部效应,实现人生跃迁


李光前出生时,奔波劳碌了一辈子的父亲李国专依然赚不到什么钱。


但他本身就是个拿笔蘸墨的读书人,他自知读书的重要,因而哪怕生活再苦,他也要咬牙坚持送李光前读书。


李光前也深知父亲的不容易,不仅读书努力,还尽可能为父亲分担。


李光前在芙蓉村一私塾读书时,放学后还为村里的富人家放牛,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1903年,李国专觉得国内动荡不安,便带着一家老小从福建远赴新加坡,李光前也随之进入当地一所印学堂继续学业。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李光前的老家,死后经后人修缮)

在印学堂,李光前苦练英语,学习特别刻苦,每次老师安排作业,李光前都要求自己以三种方法去完成作业,不能让作业流于形式。


为了学习英语,李光前将一本英文原著,从头到尾翻译了一遍,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再从中文翻译到英文,确保自己能够完全吸收英语。


正是靠着这股力求完美的劲儿,李光前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1909年,李光前以全校第一,获得当地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资助,重新回到中国,进入暨南学堂学习。


两年后,李光前考入清华学堂预科。


这时,辛亥革命爆发,李光前被迫中断学业,重新回到新加坡。


但李光前没有就此放弃学业,他再次努力,参加新加坡的选拔考试,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当地一所测量专科学校。


然而,没过多久,李光前再次被迫中断学业,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李光前决定放弃学业,出来找工作。


正巧,庄希泉需要一个既了解中国,又受过新加坡教育的人,李光前颠簸的求学之路让他佩服不已。


更重要的是,庄希泉仔细翻阅了李光前翻译的19本原著,不禁连连称赞,于是他顶着公司元老反对的压力,将年仅21岁的李光前招入中华国货。


在中华国货,李光前靠着对新旧教材的研究,购入大量新版教科书转卖给当地华侨学校,为公司赚取大笔资金,庄希泉一下就将他从实习生的位置提拔至英文文书岗位。


最后又偶遇了陈嘉庚,被陈嘉庚重点培养,后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李光前每个阶段每一步都走得既踏实又深入。


普通人对待一件事,仅仅做到“完成”的地步就停下来,继而做下一件事,他们对“成功”的判定往往取决于数量。


而优秀的人,只喜欢钻磨一件事,将一件事钻清楚,将它做到120分,甚至200分,让自己站到这个领域的头部位置。


李光前便是这样,为了学英语,他只翻译原著,将原著翻译透彻。


李光前细细打磨可供自己“跳槽”的作品,让自己到达一个小山头部,让伯乐看到自己,从而跳到另一个更大山头的头部,最后借助推力,实现人生目标。


这也验证了一句偶像剧套话:“如果你想让我找到你,请你一定要站在最高的舞台,让我能够一下子看到你。”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不计得失,先行动再思考


能让李光前一跃成为橡胶大王,还属他那过人的胆识。


还在陈嘉庚底下工作时,李光前碰到一个巨大的商机,但只有他自己觉得那是个绝佳机会,其他人都摇头回避。


那时,有个商人准备回国发展,想将麻坡1000亩的橡胶园以10万元出售。


一个橡胶园竟然只值10万,李光前觉得这是个稳赚不亏的生意,便想要入手。


当时,李光前身上没什么钱,他跑去跟陈嘉庚借钱。


这时的陈嘉庚已经是他的岳父,但陈嘉庚一点私情都不顾及,毫不犹豫拒绝了他。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李光前和陈爱礼的婚礼)

那个橡胶园时常有猛虎伤人,工人根本不敢去割胶,胶园就算再便宜,也赚不到什么钱。


他真想不明白,李光前为什么要买这个毫无意义的橡胶园。


公司的人听到老前辈都这么说,更加反对李光前买下这“凶园”。


一向温和待人的李光前,这下却不顾众人反对,贷款买下了这橡胶园。


结果,没过多久,橡胶园价格暴涨了3倍,第二年,李光前把胶园以40万元的高价出售。


不到一年,李光前靠着倒买倒卖,净赚30万。


1928年8月,李光前用这笔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南益树胶公司,东南亚橡胶大王的称号由此而来。


别人纷纷佩服他的远见,李光前摇摇头自谦道:“哪有什么远见,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罢了。”


这“石头”便是政府抛出来的,早在商人橡胶园出售之前,李光前了解到,政府准备在麻坡修建公路。


他大胆猜测,修建公路至少需要一年,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橡胶园附近的施工人员和车辆都会增多,公路一热闹,老虎肯定会害怕,不敢再来橡胶园,老虎一走,橡胶园的价值肯定会翻倍增长。


现在正是因为有老虎,那位商人才急于出售,才以这么便宜的价格贱卖。


而这些猜测,李光前已经全都告诉陈嘉庚和员工们了,可没人支持他。


如此好机会,李光前不容许自己错过,陈嘉庚一直不松口,李光前只能擅自将橡胶园买下来。


民间常说,成功之道在三,一胆二力三功夫。李光前的胆识,让他的南益树胶公司得以成立。


李光前这种以行动代替成本的方式,有点“反天性”。


我们的天性就是,凡事必须要在看到明确的结果后才能行动,如果前景不明朗,就坚决不做。


同时,我们大脑的自我解释系统也会启动,告诉自己:“我现在不做这件事,是因为我还没找到最优的方法,我得找到最好的办法后才能做,否则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但成长恰巧就存在一个悖论: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看不到结果。


为了看到结果,或者说“验证结果”,我们只能先行动起来。


李光前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他不顾后果,果断买下橡胶园。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原本他只是因为“有利可图”,才买下这橡胶园,但买下之后,他又觉得岳父说得有道理,待公路修建完,老虎又会重新“入住”橡胶园。


于是,他临时决定在公路还在修建时,立即转手,这时橡胶园的价值已经连翻好几倍,李光前一步都没踏进橡胶园,就稳赚30万。


当我们站在原地看终点时,会因距离远而看不清,但如果我们先走,走到中部时,终点也就清晰了,这就是“聚焦中部定律”。


只有当我们站在中间时,我们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真正地身临其境思考。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对员工大方,对自己特抠


陈嘉庚曾这样评价李光前:“能为人所用,也能用人。”


当南益树胶公司成立时,李光前招聘员工极为严格,员工只能由华文中学校长推荐,考试成绩必须在学校前十名,人品要经得住考验。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李光前在维多利亚纪念堂剪彩)

面试通过后,李光前将他们分配到各地教场学习,两年后再举行一次笔试,合格才能正式录用。


每个入职南益的人,签终身雇佣合同,公司除工资外,每个月提供医药教育等福利,公司每年抽出20%盈利作为员工年终分红。


如1950年,南益公司盈利5000万,李光前拿出1000万给员工分红,有员工领到他们5年月薪的分红。


员工退休后,每个月可领退休金,退休金相当于离职时每个月工资的50%。


从1951年开始,南益公司实行保养金制度,每个员工每个月需要从薪金中拿出5%,公司则付出员工月薪的105%,存入银行特别户,转入员工名下,充分保障员工的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每位入职南益的员工都享有自己的房屋,南益以无息贷款形式,拿三年薪金借给职员购买房屋,房契写公司的名字。


在年终花红时,扣除职员一半花红,作为偿还公司房屋贷款,直到还清,公司才能把房契转给员工。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南益的员工,有工资拿,有年终奖,还能分房,待遇优厚。


因而,南益的员工都干得特别起劲,南益员工的黏性特别强。


在新加坡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没有人能挖走南益的一个员工,你有钱也没办法,奈何你不是李光前。”


南益之所以能做到东南亚的顶级,靠的不仅仅是李光前,还有各位员工。


有人劝李光前,别拿员工当家人,发点工资差不多得了。


李光前回答道:“不把员工当家人,你还要员工把公司当成家,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在李光前看来,要给员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能撒开手卖力为公司服务。


麦克斯维尔说过:“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想要让人们渴望追随其左右,就需要让他的追随者觉得有安全感。”


只有“靠山”稳定了,领导才能与员工一起同心协力打江山。


“对员工大方,就是让公司再往前拓了八方。”这一直是李光前的至理名言。


“对员工大方,对自己可抠得不行”,陈嘉庚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女婿。


李光前烟酒不沾,平日最爱喝番薯粥,这是福建农家饭菜。


隔夜饭菜,他觉得倒掉怪可惜的,于是李光前照吃不误。


偶尔吃点小零食,吃的也是本地生产的饼干,当时本地饼干每盒只需要两三块,而进口的最少七八块。


1965年春天,李光前到上海看病,好友听到他回国便邀请他一起共进午餐。


好友早就订好了高级餐厅,可结果李光前拉他到路边的小饭馆吃,两碗番薯粥、四道福建小菜:酱瓜、酸菜、炒花生、腐乳。


好友看到桌上的菜,吓得满脸通红,颤巍巍地说:“老李,你不会看不起我,觉得我只请得了这些吧?”


李光前一边喝着番薯粥,一边回道:“哎哟,你看不起我们家乡菜是吧,你到国外想吃都吃不着。”


这一唱一和,反倒让气氛缓和了不少。


1967年6月2日,李光前去世,夫人陈爱礼痛哭不已。


她哭丧着脸,对前来吊唁的人说起了父亲与丈夫的缘分。


原来,早在那“伞之情”之前,他们俩早就认识了。

福建放牛娃,娶富二代美女当老婆,身价3亿,却死于营养不良

(李光前的雕像)

1903年秋天,陈嘉庚先生回国办事,事情办完后,他搭乘轮船回新加坡。


当时寒流南下,天气冷得不行,船上都是乡下穷小子到南洋找工作,所以穿着单薄,他们冷得直打哆嗦。


陈嘉庚心生同情,他吩咐手下:“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毛毯。”


船上的人,不管自己姓陈姓黄,纷纷到保管员那里抢一条毛毯。


然而,只有一个小伙子,缩在船尾的角落,迟迟不去领毛毯。


陈嘉庚连忙走上前问他:“你怎么不去领?”


那小伙子站起来,向陈嘉庚鞠了一躬,说:“谢谢先生关心,您刚刚通知姓陈的才可以领毛毯,但我姓李不姓陈,我不敢冒姓去领。”


陈嘉庚被他这番言论,吓得大吃一惊,对他说:“你很有骨气,又很诚实,我再通知一次,不姓陈的也能领毛毯一条,你去领吧。”


这时,小伙子才赶到保管员那里领毛毯,船抵达新加坡时,陈嘉庚对小伙子说,“日后有困难可以到橡胶公司找我,我叫陈嘉庚。”


小伙子再次朝陈嘉庚鞠了一躬,说:“谢谢先生的毛毯,希望以后我有机会能报答您的毛毯恩情,我叫李光前。”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嘉庚记住了李光前,李光前却没记得陈嘉庚。

上一篇新闻

岛(上篇)~献给七十年代鼓浪屿的歌

下一篇新闻

藏在魔都市中心的东南亚菜TOP1,招牌菜胆子大的才敢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