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我国教师誓词及宣誓制度亟待完善

教师誓词的统一和教师宣誓制度的确定,有利于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健全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新时代,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人民教师誓词(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统一的中国教师宣誓制度建设揭开了帷幕,建立和实施中国特色的教师宣誓制度已然上升为国家意志。教师宣誓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建立教师宣誓制度的重要意义

教师宣誓制度包括誓词文本、叙事主体、仪式规范、场景、传播形式等一系列制度设计,其核心是教师誓词文本。笔者认为,目前建立统一的教师宣誓制度并达成社会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和“同心圆”,实施时机和条件越来越成熟。目前国内的教师誓言版本较多,内容参差不齐。教师誓词应体现如下方面。

一是教师责任使命的仪式表达。教师誓词凸显了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蕴含着广大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责任和使命。教师宣誓是重要的仪式教育,教师誓词蕴含着广大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和责任使命,是新时代广大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凝练和升华。教师在入职或重大仪式上宣誓,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职业认同也会不断强化。

二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誓词要从教师专业化的职业立场、职业规范、职业理想的逻辑入手,重点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承载着教师对教育的职业理解、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教师誓词使外界社会对明确的教师形象有所了解,包括对教师的责任、义务和品行评价标准的了解,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心理,为取得学生及其监护人群体的认可和信赖,为外界监督、评价教师的品行提供了有效依据。

三是教师新形象的再塑造。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好老师形象。教师曾被形象地比喻为红烛、人梯、园丁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还要做学生成长发展的四个“引路人”。建立和实施教师宣誓制度,用“好老师”“筑梦人”“引路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教师誓词内容,不仅能够促使教师的角色内隐认知的形成,还对教师的言行起到内隐导向作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师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教师誓词以其对教师职责行为的内容界定和宣誓仪式的神圣性,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素材。教师誓词的统一和教师宣誓制度的确定,有利于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健全完善,有利于促进教师进行职业定位,有利于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教师职业。

国外教师誓词的特点

通过国外教师誓词文本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国家誓词中体现的侧重点不同,而且形式多样,在法理依据、结构形式和内容上有一些明显差异。

一是法理依据方面,一些国家的教师誓词强调法治精神。如德国教师誓词:我忠实于联邦德国基本法和巴州宪法,遵守法律,要履行我作为官员的职责。日本教师誓词:我在这里,尊重并发誓牢牢拥护承认主权在民的日本宪法,我作为教职人员在领会教育基本法宗旨的同时,深深自知要将教育目标的达成作为自己的使命,并会把民主且有效率地完成公务作为自己的职责,牢牢发誓将诚实公正地执行职务。

二是结构形式方面,有篇幅大小、长短句差异。在以日本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教师誓词篇幅短小,排比句、短语等一些能够加强语气的句式加强了宣誓者的精神情感。但也存在口号式短句的局限,难以表达出丰富的教师精神、责任、专业培养等方面的要求,誓词结构简洁但内涵较为空洞。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圈,教师誓词篇幅较长,较口语化,关注教师职业内涵以及要求的表达,结构相对繁冗,缺少情感的强化与升华,对领誓者与跟誓者之间相互交错宣读的过程造成不便。

三是内容侧重方面,有具体化、抽象化差异。在日本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誓词内容注重形式表现,针对教师职责、行为规范等具体细节的描述较空泛,内容简单化、抽象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圈,誓词内容丰富,层次清晰,主要从教师的责任义务、专业追求、理想信念三大方面展开,每个层次细节化说明,层级之间相互关联且递进,使宣誓者自然融入其中。

教师誓词的现代性重构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师誓词作为教师职责和教育理念的高度浓缩体现,要立足这一核心问题,既要反映教师立德树人的本职任务,也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融入其中,使教师群体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教育事业的代言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

一是要体现职业定位和价值理念。新时代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健全个性人格,提高道德水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要体现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教师承担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必须范示群伦、为人师表。教师誓词中明确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既有对教师的警醒要求,也为教师提供了行为指导。多年来,师德失范事件时有发生,虽属极少数,但严重损害了师道尊严,影响了教师形象。因此,教师誓词要强化对于师德师风的表达,强化宣誓者作为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内在约束,促进社会对教师行为的监督标准发挥作用,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是要体现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信息化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累扎实的学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专业进步。因此,教师誓词要表达教师应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学识和灵活的教育教学知识,强调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是要体现职业情怀和尊生爱生精神。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需要教师坚持用爱心去感染和引领学生。教师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坚持崇教爱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传统。教师誓词中纳入尊生爱生的内容,有助于引导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中国教师誓词的时代内涵

中国历史上,在明代就出现了教师上岗宣誓现象。《泰泉乡礼》记载,当地社学开馆之日,教读(指教师。——编者)要当众宣誓:“凡预此会者,以立教、明伦、敬身为本,其闻善不相告、闻恶不相警、礼俗不相交、患难不相恤、阳善阴恶、二三其德者,不在此位。”这种宣誓既让教师明白自己的职责,又对教师学行提出了要求,但具有很强的历史局限性。

结合我国的国情,新时代中国的教师誓词应当包含四方面基本内涵:

一是教师献身教育及专业理想的精神。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誓词的基本要求,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必要条件。而专业理想则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是教育者的职业态度及其精神。教育是教与育的统一,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在于保证每一个人都会学习,相信人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交的机会,并相信教育是包含这种机会的一种方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教师的威信应该建立在个人的品德和教学才能的基础上。

三是针对宣誓者而言,任何一个想成为教师的人,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榜样示范者。

四是强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教师在其中所能体会到的职业尊严。教师职业是一种良心的职业,其作用具有滞后性,其价值具有难以量化性,而且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奉献、一种给予,教师职业的最大奖赏来自于学生的成功。

另外,教师誓词及其宣誓仪式需要在实际推行中不断传播推广,以职业精神和职业文化为内涵,在广大教师群体中产生共鸣和认同,进而提高教育一线和普通教师的参与力度,逐渐建立并完善国家教师宣誓制度,使之成为强化新时代师德规范和教师意识的重要平台。笔者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广教师誓词,在传播教师誓词的过程中增强传播的互动和议程设置功能,增强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认同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710007]成果)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1日第6版

上一篇新闻

旅游英语——在机场时,这些英语口语能帮助你顺利登机

下一篇新闻

人教精通四年级上册期中知识汇总及期中测试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