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写在前面

我们大多数人成人只有偶尔才会反复阅读一本书或者观看一部电影的,原因要么是没看懂,要么是没看够,而这两点对于绘本通常是不存在的。儿童故事的情节基本都简单直接,成人通常不存在没看懂或者没看够,所以我们也会想当然地以为孩子也不需要,殊不知重复对于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周五 | 视野

全文共4193字,阅读时间11分钟



我从我大孩子一岁多开始进行亲子阅读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快乐毫无疑问是这段时光的主旋律,但也难免会有一些不太协调的杂音,比如曾经困扰过我很久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她能对一本书/一个故事如此长情


本来吧长情是好事,可一来,我作为这个故事/这本书的临时代言人,被迫反复营业,真的非常考验耐心。二来家里还屯着海量从各种渠道买来借来的其他绘本,压根没机会被宠幸,也为它们感到不甘。


直到家里有了二宝,也在差不多的时间段有了同样的表现,我这后知后觉的脑子才突然反应过来——对于反复阅读/接触同一样东西的这种需求难道, 莫非,是一种正常的儿童心理需求?再到某乎上一搜,一大把同样的问题噌噌噌地跳出来。再联想到很多针对这个阶段孩子的读物都具备的一个明显特征——“重复中有变化”,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孩子们不是故意的,大师们则是刻意而为之。


我们大多数人成人只有偶尔才会反复阅读一本书或者观看一部电影的,原因要么是没看懂,要么是没看够,而这两点对于绘本(用普通方法朗读)通常是不存在的。儿童故事的情节基本都简单直接,成人通常不存在没看懂或者没看够,所以我们也会想当然地以为孩子也不需要,殊不知重复对于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第一,它是儿童发展必经的心理阶段。不仅是重复读绘本,还包括婴儿时期反复扔东西,幼儿时期反复玩同一个玩具,重复玩同一个游戏等,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常同行为”。等到孩子过了这一时期,这种“反复阅读”的现象会自然而然地减少, 这是儿童学习、探索能力提升的体现。但这种提升是需要前面的储备和积累。


第二,这是儿童强化记忆和理解的策略。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在不断的了解、探索某本书。从人物的认识,情节的了解、记忆,对整个故事内容的推测和理解,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反复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的。哪怕在成人眼中,那不过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得故事了。但是所谓的简单是针对成人几十年生活经验、阅历、阅读经验基础上的解读。而对于孩子,一切都是陌生的、角色是陌生的、人物关系是陌生的、故事情节是陌生的,自然需要反复阅读来逐步构建。


而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同样看到了孩子的专注,他们没有丝毫的应付,而是每一次都在认真的倾听。哪怕你不小心读错了一个字,都无法逃过他们的耳朵,他们会马上给你指出来,这里不是这样的……


第三,这是儿童获得安全感和掌控感的方式。重复阅读,可以让婴幼儿进行“已知”的体验,他们知道下一页会发生什么,也期待看到自己已知的内容,当故事情节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可预测,孩子们获得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掌控感和满足感。而在父母陪伴的


重复阅读中,他们能享受到更多和父母的共处时光,能更多地和父母阅读、玩乐、互动、探讨,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他们当然会更加乐此不疲。


不过知道了以上所有这些,家长们就会享受给孩子反复阅读这件事吗?我自己的体会是,并没 有。那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成人也乐在其中,而不仅仅靠爱发电呢?我在和二宝进行亲子 阅读以及后来进行亲子阅读推广的这几年间总结出了两个亲测有效的小招式。


优秀的儿童绘本主干情节固然简单,却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它们的图画都会说“话”。只是我们成人习惯了直接看文字,而忽略了这个丰富的图像世界。所以,让重复阅读变得有趣的第一个招式就是——读图法,学会像孩子一样通过图像体会故事,和孩子一起去发现隐藏在图画里的没有被说出的”话“。是不是突然有了玩寻宝游戏的感觉?


第二,它们的延展性很强,读完就算其实是对作者的悉心创作的一种极大浪费。所以,让重复阅读变得有趣的第二个招式就是——重心转移(大)法,将亲子阅读的重心从故事本身转移到延展活动,让阅读在故事完毕后继续发生。


第一大招式——

读图法,像孩子一样通过图像体会故事


这个部分我就直接用来自著名绘本作家安东尼.布朗的《朱家故事》举例。故事的文字部分简单直白,读完之后甚至会有一种“嗯?就这样了?”的感觉。但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他深谙图画书的核心要义,把各种玄机和想说的话都藏在了图画里。


我们首先从“猪”这个概念说起。早在文字部分出现“猪”之前,图画里就出现了猪的元素。是在哪里出现的?整本书又总共出现了哪些和猪有关的元素呢?


再来,这本书并不是每一副图画都配有文字的, 有些地方只有一幅大大的图片,文字是留白的。比如朱爸爸下班回到家在那里大快朵颐的时候,他吃完饭瘫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还有朱妈妈离家出走之后朱爸爸推门回到家的时候。如果让这些图片开口说话,它们会说什么?它们会不会说,看,朱爸爸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他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的自私鬼?可是在这些图片上的朱先生开心吗?虽然他什么活也不用干,他的脸上为什么没有笑容呢?甚至还有一些…空虚?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另外图画的构图还有颜色的明暗对比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朱妈妈在离家出走之前的每次出现,构图都比较拥挤,颜色也会突然转暗,最重要的是妈妈的正脸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给人什么感觉?妈妈的生活很忙碌很挤,暗无天日。而且明亮和暗淡的对比,空闲和忙碌的对比甚至显得妈妈和爸爸孩子们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妈妈还有机会和他们交流吗?妈妈看上去是不是更像一个面无表情的机器,而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妈妈开心吗?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等妈妈们离家出走回来之后家里人的描摹有什么变化?妈妈露出了正脸微笑了,她很开心,而且我们第一次发现她还很年轻很漂亮。朱爸爸和儿子们一边做着家务一边也是嘴角含笑的,原来劳动也会使人快乐。妈妈还修好了汽车,原来妈妈除了洗衣做饭还会那么厉害的手艺,如果不是因为朱爸爸和儿子们帮她分担家务,她会不会永远没有机会展露这一面?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相信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仔细咀嚼,砸吧出这些图片后面更多的意味深长时,这个阅读的过程才是真正有质量和圆满的。


第二大招式——

重心转移(大)法,

让阅读在故事完毕后继续发生


在亲子共读十多年后我个人最大的一个心得是, 绘本故事只有在进行了延伸活动之后才算是被读活了,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我猜大部分父母读到这里估计都会在心里大骂一句,“这也太废妈(爸)了吧”,然后直接关闭这篇文章。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即使不进行延伸活动,孩子也不会轻易“放过”你,你是愿意做人肉复读机,还是更愿意带领孩子一起进行新鲜的尝试呢?


延伸活动的主旨是进一步地去探索故事带领我们前往的那个空间,把这个空间玩尽玩透。


在亲子阅读的前半部分中孩子更多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这个探索阶段他们应该成为我们的合作者,甚至可以成为引领者。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轻松平等的氛围和空间,允许孩子们天生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一个好玩又有意义的延伸活动是唾手可得的。


以下列出的是我自己和孩子们共读时经常使用的延伸活动类型,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第一大类:语言类,包括回答问题,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等

第二大类:艺术类,包括故事中插图的涂色,临摹,手工


第一类和第二类还可以结合在一起,比如自制人物道具和服装进行角色扮演


马上要过年了,这两天我们正好在读和过年有关的绘本《饺子和汤圆》,作者非常巧思地将饺子和汤圆这两种常见的春节美食幻化成两个可爱小人,并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作者更创作了配套儿歌,不好好玩一玩那真是辜负了她的这一番体贴入微。打印,剪裁,再粘个手环,10分钟完工。Music!


第一类和第二类是完全依照故事中的现有内容来进行的,而第三类拓展则会走得更远一些,比如让孩子对故事进行口头续写/改写,或者根据故事的结构编一个以其他人为主角的新故事,或者让孩子以故事的核心要义进行延续性创作。比如读完《跑跑镇》可以让孩子列举生活中的其他常见的碰撞组合,或者索性自己创建全新的碰撞组合(发明家的小种子说不定就此播种下)。


你还可以就故事中提出的问题/产生的疑惑和孩子共同探讨,去网上搜索更多的信息,阅读其他相关的书籍,这样一个阅读-思考-再阅读的正向循环就形成了。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再比如这本书叫做《有麻烦了》,来自波兰作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的作品,构思非常巧妙,用电熨斗的印记变幻出一连串物品,以此对应主人公从闯祸之后的手足无措,渴望逃避到决定勇敢面对的整个心路历程。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孩子总是重复读同一本书怎么办?两个招式,让重复变有趣


就像之前讲到的,完全止步于照读故事情节是对作者绝佳创意点子的浪费,因为故事最珍贵的不仅仅是那些具象的物品和情节,还有创意本身,在这本书里,就是如何使用同一个形状变幻出不同物品来串联起一个完整的故事。


我们完全可以在读完故事之后,和孩子复刻这个创意。当然这个目标可以分阶段来实行:


第一步:让孩子用基本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幻化成不同的物品,可以用口头接力比赛的方式增加游戏的紧张感,也可以用穷举的方式拓宽孩子的思路。


第二步:让孩子选择同一形状变幻出的物品来讲故事。这个步骤可以有两种操作方法,一种是先定下故事的主线,然后寻找合适的图形和元素去完成这个故事。另一种是先盲选一些图形和元素,只用这些元素来完成一个故事。后一种的难度要高于前一种,因此对于家长参与度的要求也更高。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高的积极性,也可以把完成的故事做成一本简易小书(小册子),分享给其他小朋友阅读,或者作为送给家人或者朋友的礼物,让孩子们也过过儿童故事作者的瘾。这些延伸活动让故事的半径越过共读时间,进入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从而让阅读体验更饱满更有影响力。


总之,儿童故事的打开方式远远不止机械地“读出 “这一种,只要家长们愿意开脑洞,这种“一遍读不够”的感觉将不再是孩子的专利,而成为双方的“共谋”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玩转每一本绘本,将每一本绘本都读到飞起!


作者 | 小安妈妈


70后双宝妈,坐标新加坡,一条道走到黑的亲子阅读实践者



互动话题

你平时会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吗?你有什么读绘本的技巧和方法和我们分享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拓展阅读

怎样陪孩子,才是高质量陪伴?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如何把绘本内容拓展到极致,童行达人家长伴读计划来啦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一个最适合亲子游的国家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如果学校这样培养阅读习惯,我愿意天天上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