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光头麻薯”的甜蜜事业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9月7日报道(记者 陈梦婕 文/图)每天清早6点,林发伟和魏金燕夫妇就早早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蒸糯米,准备馅料、包麻薯……早上8点半,小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龙,有的熟客甚至迫不及待地帮他们把卷帘门都拉开了,香甜软糯的麻薯成为街坊邻里美好一天的开始。

因为理了个大光头,台湾人林发伟给自己的产品取名“光头麻薯”。十几年前,他的“大光头”还吸引了对岸姑娘魏金燕的注意。魏金燕家在连江,家里有亲戚在台湾,于是便过去探亲旅游。亲戚家在台北经营着一家小店,和林发伟的糕点店刚好门对门,每天看林发伟忙进忙出,魏金燕觉着“小伙子真勤快呀!”因为魏金燕爱吃麻薯,两人结缘,并且感情迅速升温。魏金燕返榕后,他们开始了跨越海峡的七年“异地恋”。2012年,林发伟和魏金燕终于修得正果喜结连理。

那时,每年林发伟都来大陆三四趟,看望魏金燕和她的家人。每次总会带台湾小吃作伴手礼,自己手工制作的麻糬必在其中。亲戚朋友们尝后,总是拍手称赞,吃得停不下嘴,每次都还拜托他下回再带些来。这也让林发伟看到了商机。在台湾,人们逢年过节都吃这种甜品,既因它甜蜜的滋味,还为讨个“粘钱”的彩头。“闽南话讲‘天天吃麻糬,年年挣大钱’。我太太就跟我说:‘我们何不在福州做麻薯,不论有没挣大钱,至少一家人能团圆’。”

2014年,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让林发伟最终下定决心到大陆来试试身手。同年7月,夫妻俩在福州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麻薯店。林发伟还记得,自己的第一家店店面很小,才22平方米,在福州一个小巷子里。没想到,当天下午不到5点,麻薯就卖了个精光。

林发伟在台湾师承一个糕点名师,坚持手作,严守古方。“我们的麻薯的特点是除了糯米外还添加了其他一些粉料,易消化,不容易上火。”林发伟告诉记者,为了保持最地道的台式风味,直到现在,麻薯外裹的粉、凤梨酥的馅料,甚至做牛轧糖的香葱饼干等,他都坚持从台湾购买。

“光头麻薯”的甜蜜事业

林发伟在做麻薯

扎实的口感、精细的做工让林发伟的麻薯一下吸粉无数。半年后,林发伟就开出了第二家分店,到今年年初,他已经有了六家分店。很多外地顾客离开福州前,还特意添加小店微信以便继续订购。“内蒙古、新疆等很多地方都有我们的顾客。最远的订单甚至来自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林发伟很是自豪。

象征甜蜜团圆的“光头麻薯”也见证了许多甜蜜的瞬间。魏金燕记得,一日,一个常来光顾的男孩急匆匆跑进来说:“老板,快帮我装几个麻糬!”原来他和女友吵架了,想用麻糬哄她开心。几天后,魏金燕收到男孩的信息:“还好有你家的麻糬,我女朋友吃着吃着就笑了!”林发伟说,最让他感动的是那些老顾客,比如转了三趟车来买麻糬的老人,从牙牙学语吃到上小学的小朋友等。大家常来常往,见面唠唠家常嘘寒问暖,更让林发伟对福州有了家的感觉。

如今,店里的麻糬已从当初的4种口味发展到7种口味,还因应客人们的需求,延伸出凤梨酥、台式Q饼、牛轧糖等品种。“吃过后,很多顾客都会主动帮我们把产品推荐给身边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各个行业,特别是从事餐饮的台商台青们遭遇了一段时期的惨淡生意。好在“光头麻糬”达明路分店享受到福州市的政策优惠,获得租金减免一个半月的扶持。“各种扶持台青创业的政策措施对于我们这些小店生意来说,确实是解了燃眉之急。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参与直播,第一场就卖了1000多件。” 林发伟向记者介绍,3月底,“光头麻糬”参加了在榕台青的第一场“台湾美食直播特卖会”,引来不少“吃货”的在线支持。随后,林发伟又接连参加了多场直播活动,销售屡创新高。

“网络销售渠道的拓宽也让我重新思考销售自己的模式。”林发伟决定,先把线下门店关停几家,转攻线上。他请专人设计线上店铺的店面,在微店、美团外卖等平台加大宣传、做促销。如今,在线平台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去年的50%提升到70%。

“光头麻薯”的甜蜜事业

林发伟一家人的幸福合影

随着顾客圈的逐渐扩大,未来,林发伟还计划引进经销商,把店开到外省去。小店生意蒸蒸日上,林发伟夫妇也收获了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儿子已经快三岁了。林发伟说,眼下的日子,就像麻薯一样,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来源:新福建

上一篇新闻

一颗麻糬牵起的榕台情缘

下一篇新闻

Vol.48 小确幸还是很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