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一颗麻糬牵起的榕台情缘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8月15日福州消息(记者 林梅丹郑颖)“嘀嘀嘀,嘀嘀嘀……”,下午4点,“光头麻糬”的老板林发伟正在前台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线上订单,妻子魏金燕则在后厨熟练地包着麻糬,夫妻俩身影忙碌,他们从不会怠慢光顾生意的任何一位客人。

2014年,来自台北的林发伟决定来到妻子的家乡——福州发展。作为福州“女婿”,林发伟将在台湾累积多年的糕点手艺带到大陆,凭借口感软糯,味道香甜的麻糬捕获了众多“粉丝”。如今,林发伟的“光头麻糬”在福州已有两家实体店面,同时入驻美团在线平台,还通过微信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为爱情而来,也收获了更多的爱

“要不要到福州来这件事,他至少纠结了6年,我知道他是在迁就我。”魏金燕感慨地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谈起当初放下在台湾打拼多年的店铺,林发伟说,是在妻子的支持下,做下的决定。如同《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唱的一样,“那就拼一下。”

2014年,“光头麻糬”在福州一个小巷子里开业的情景,夫妻俩至今记忆尤深。“开业第一天生意非常火爆,下午5点就不够卖了!”福州市民对台湾手工麻糬的喜爱程度大大超乎林发伟的预想,庞大的市场需求让他不用再纠结,对于在福州创业的前景顿时信心倍增。

挑、烤、锤、抹……麻糬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林发伟亲力亲为。多年来,林发伟不变创业初心,研发新口味,在自己的“糕点乐园”里孜孜不倦,将更多的台湾美食带给大陆民众。如今,店里的麻糬已从当初的4种口味发展到7种口味,还因应客人们的需求,延伸出凤梨酥、台式Q饼、牛轧糖等品种。“吃过后,很多顾客都会主动帮我们把产品推荐给身边人。”林发伟坦言,来福州快7年了,现在做的非常好!

有政策扶持,更融入了台胞家园

产品供不应求是每个生意人梦寐以求的,但原材料的供不应求对于林发伟来说,却是创业初期最大的困难。从台湾直接采购大部分原材料,不仅供货源不稳,物流链过长,通关手续过繁,成本更是过高。“刚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卖麻糬赚的钱,都花在买原材料的运费上了”。但林发伟始终坚持用合适的原材料,制作最地道的手工麻糬。

2016年,林发伟加入了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结识了许多在榕发展的台商,也因此和福州市台办有了密切的联络。在福州台办和协会的帮助下,林发伟的原材料问题得到解决。“现在好了,运输时间从两三个礼拜缩短到一礼拜内,运费也只要原来的四分之一。”

林发伟直言,“真的很感谢他们(台办),帮助我们很多。”依傍政策,林发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台办会经常组织活动,邀请我们参加,帮我们引流带货。政策上,有什么不懂也都是咨询他们。”今年疫情期间,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区,“光头麻糬”达明路分店也享受到福州市的政策优惠,获得租金减免一个半月的扶持。

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先行先试,积极打造台胞台商登陆“第一家园”,提高惠台政策覆盖面和实效性,切实增强台胞获得感。“我们将继续推进中央、省、市出台的系列惠及台胞台企政策措施全面落地,像服务大陆百姓一样服务台湾同胞,为在榕台胞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推动更多台湾青年和人才来榕追梦筑梦圆梦。”福州市台港澳办相关负责人说。

受疫情影响,却开拓了更广的路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各个行业,特别是从事餐饮的台商台青们遭遇了一段时期的惨淡生意。为此,十几名在福州创业的台胞共同划策,利用大陆火爆的线上直播平台,抱团合作,共扛“寒冬”,帮助更多的台商在疫情期间打开了产品销路。

“我第一次参与直播,但是第一场就卖了1000多件。” 林发伟向记者介绍,3月底,“光头麻糬”参加了台青第一场“台湾美食直播特卖会”,引来不少好友在线支持。随后,林发伟就搭上“直播快车”,在台青直播带货的购物车里,时不时就能看到“光头麻糬”的产品链接。有了“大家庭”,林发伟的事业宛如多了一道“安全销”。

随着大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林发伟的线下客源逐渐恢复到往常,外加线上订单不断,夫妻俩又开始投入新一波的忙碌中。“最远的订单是来自新加坡。”魏金燕说,通过食客的口碑相传,她们家的麻糬已经“越走越远”。

“姐姐,喝水。”店铺内,林发伟不满3岁的孩子踉踉跄跄把矿泉水一瓶一瓶地送到每一位记者的手中。后厨里,魏金燕负责包馅、抹粉,林发伟负责包装。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下一步,想把店做大,把糕点做好。”林发伟憧憬着说。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18家餐饮商到中国澳门推广坡岛地道美食

下一篇新闻

“光头麻薯”的甜蜜事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