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种在沟里 收在垄上——铜陵中华白姜高垄栽培技艺浅谈

铜陵白姜高垄种植

种在沟里 收在垄上——铜陵中华白姜高垄栽培技艺浅谈

种在沟里 收在垄上——铜陵中华白姜高垄栽培技艺浅谈

“芭茅屋(姜棚),土坯墙(姜垄),生了儿子(子姜长成),卖了娘(撬取母姜货之)。”这首童谣,生动形象,景物相宜,在铜陵白姜种植地区天门、大通一带,广为传诵。

种在沟里,收在垄上,高垄栽培是铜陵中华白姜高产优质核心栽培技艺之一。《辞源1984年版》载:“辍耕之垄上,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现代汉语词典2001年版》载:“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农作物叫做垄作。”垄同垅,垄与垄之间称为垄沟。

姜,古体字“薑”。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云:“薑能疆御百邪,故谓之薑。”明代杰出医药家李时珍曰:“姜作疆,御湿之菜也。”生姜,又名“因地辛”,“百辣云”,绰号“炎凉小子”。生姜名词的由来,民间传说:远古的时候,龙违犯天规,受到玉皇大帝的惩罚,砍断一只龙爪,落地长出姜苗,到了秋天,农夫拔起姜禾根茎,这时一书生路过,身体不适,咳嗽发烧,农夫随即煎了一碗姜汤,书生喝下,顿觉病除,后来“姜”字就被人们常用了。“丷”表示龙角,“王”形似龙身,“女”代表龙尾,因为姜治好了书生的病,后来人们就把“生”字,置于“姜”字之前,由此,生姜一词也就沿用至今。现在国内生姜品种有黄姜、白姜之分,铜陵白姜皮白细嫩指红,形似佛手,故又称佛手姜。铜陵白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根系不甚发达,人们食用的是地下根茎部分。因此,姜田选择,一要符合姜稻轮作的要求,切忌连作,减轻姜瘟病的危害。二要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中性或微酸性。姜田选定后,头年“冬至”前后,用特制的姜锄,深翻40-50厘米,使土壤冬垡熟化,改善土壤结耕,姜农称之为“挖姜田”。当年清明前10-15天,姜田再翻耕1-2遍,结合施足农家基肥,按55-65厘米开挖梳子形小行垄,垄深30厘米,60-70度坡,垄壁要踩严实,称为“踩姜垄”,这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农活,历来姜农十分重视。在农耕文明年代,“踩姜垄”已成为当地婚嫁习俗的重要角色,女儿出嫁前,要考察青年对象“踩姜垄”的技能,如果技能熟练,则可以将女儿托付终生,由此,可见“踩姜垄”的重要性。中耕培土,是姜田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生姜从播种在垄沟里,到收获在姜垄上,有5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中耕培土5-6次,第一次培土在姜苗长出2-3个芦(新叶)时进行,以后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第三次培土,姜垄与垄沟基本填平,称为“平姜垄”。此后,每隔几天再进行一次培土,最后,原姜垄就变成垄沟,原垄沟就变成姜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铜陵白姜“种在沟里,收在垄上”的演变过程。铜陵白姜高垄栽培技艺,是我国南北方生姜产区独特的栽培技艺,也是造就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一、防止生姜根茎露出土外,从而促进子姜膨大,增加产量。二、具有软化作用,为根茎生长创造湿润黑暗条件,使姜指表皮光滑白嫩、姜芽鲜红美观,避免因阳光照射而发生绿化和硬化。三、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耕,有利根系发育。四、可以结合除草,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每年中秋、国庆两节前后,正是新姜收获上市时间,适逢“秋社日”之时,姜嫩味美,营养丰富,加工腌制正当时,城乡到处飘溢姜香。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美食家苏东坡有诗曰:“后春莼苗活为酥”,“先社姜芽肥胜肉。”千百年来,铜陵姜农在白姜栽培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创造“姜阁保种催芽”,“空中搭棚遮荫”,“深翻高垄栽培”,这三项独特的栽培技艺,成就了铜陵白姜高产优质,食药同源,营养丰富,药用保健价值高。“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食后有“隔夜留香”之感,享有“中华白姜”之美誉,名噪大江南北。一千多年前,北宋时期,铜陵白姜就是朝廷“贡品”,《宋史.地理四》载:“池州贡红白姜”。(即铜陵白姜,用红糖或蜜糖制作而成的呈红色或白色的糖冰姜,由池州府朝觐皇上)。北宋天文家、药物学家、机械制造家苏颂(1021-1101年)在《图经本草》中载:“姜,今处处有之,以汉、温、池州为良。”《明嘉靖池州府志》在“土产”中明确标注:“有姜出铜陵。”“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土产,邑产姜、蒜、蔴、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明万历丁巳刻本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四回中就有“上了一碟酱的大通姜”的记载。《清乾隆铜陵县志》载:“今邑大通镇四乡多艺之集镇出售,每岁不下数十万石(担),俗呼大通姜。”古往今来,铜陵白姜就远销东南亚地区,曾荣获新加坡、泰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银奖。近销国内各地,1983年作为安徽省14个名优特产之首参加全国农展馆展览。安庆胡玉美酱园、扬州四美酱园、镇江恒顺酱园等老字号生姜加工制品,都以铜陵白姜作为上乘原材料,驰名海内外佛教界“九华山糖冰姜”,就是由铜陵白姜加工制作而成。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铜陵白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农业产业之一。精深加工产品不断开发,多次获得全省、全国农产品展销会金、银奖和绿色食品称号。位于义安区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安徽铜雀二乔生物科技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在白姜产品研发,高产种植,精深加工等方面先后获得3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该公司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唐保大九年(公元951年)改旧义安县为铜陵县,县治移于江浒(古铜官镇今五松镇),从此“铜陵八宝”民谣流传至今。“铜陵虽小,八宝俱全,金、银、铜、铁、锡,生姜、大蒜、麻。”这首民谣,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流传千年,影响深远。铜陵,以铜建市,以铜兴市,采铜冶铜历史已有3000多年,铜陵白姜,安徽特产,全国闻名,种植历史,始于西汉,迄今亦有2000多年。铜与姜有着历史、自然的渊源关系。唐代小说家,骈文家段成式(公元803-863年)在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有“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注:俗称小蒜、鳞茎薤白,可入药)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的记载。笔者认为,“八宝”核心是“一铜二姜”,铜陵地域文化重心是“一青二白”。我们要把铜产业、姜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把青铜文化、白姜文化做深做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铜陵应有的贡献!作者:葛锡林

上一篇新闻

产后进补的良药,姜中人参——凹唇姜

下一篇新闻

罗平小黄姜:养身界的专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