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2014年元月初,一场特别的追悼活动在宁波镇海一座名叫勤勇村的村落举行。去世者并不在此,可人们听闻他的丧讯后,还是自发地去到他的故居为他特别设立一个灵堂,和他远在香港的亲朋们一起同时追悼他的离去。

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有他生前资助成立的学校领导、有宁波博物馆和庄市接待党工委的工作人员,也有前段时间刚刚荣获由他创立的奖学金的清华博士生。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其中,一位从商的朱先生告诉来访者,自己前来吊唁老先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十分佩服老先生能吃苦、够勤劳的拼搏精神,更钦佩老先生乐于助人,从不守财的慷慨慈善心。

他说,他想来老先生的故居看一看,默默缅怀那位逝去的前辈,静下心学习学习老先生的为人处事。

这位老先生便是被中国网友亲切称呼为“名副其实的楼主”,在中国许多学校留下“逸夫楼”,惠及万千中国学子的邵逸夫。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01,百年人生:他的一辈子就是一部传奇

1907年,邵逸夫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大家族。他原名仁楞,在家中排行第六,是以后来人们都尊称他为“六叔”、“六老板”。

邵逸夫的父亲叫邵玉轩,于上海经营一家颜料店铺,颇具规格,是当时上海商界十分活跃的代表人物。

年少时的邵逸夫天资聪慧,很得家人喜欢。早年,他曾在宁波叶氏中兴学校读书,与包玉刚等人为校友。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后转至上海“青年会中学”接受英文教育,练就一口相当流利的英语口语,为后来种种埋下伏笔。

1923年,邵家家境慢慢走向衰落。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眼见旁人于电影行业赚得盆满钵满,不由心生向往,于是决定以邵家仅剩的“笑舞台”为班底,成立“天一影片公司”,说服同胞兄弟们与他一起改名“闯”上海娱乐界。

彼时正在读中学的邵逸夫未被长兄遗忘,担负起公司开拓外埠发行的重任。1926年,邵逸夫学成毕业,应三哥邀请到新加坡发展南洋电影市场。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他亲自扛着一台老旧无声的放映机,日日奔波在南洋每个有华人聚集的角落,用勤劳和汗水换来邵氏名声。

但好景不长,由于邵氏公司发展迅速,导致其他电影公司无比眼红,联合起来围剿“天一”,迫使上海及南洋多地戏院不敢再播放天一的影片。

面对如此困境,邵逸夫索性和三哥共同成立“邵氏兄弟公司”,开始收购自己的戏院。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1931年,负责到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的邵逸夫于途中偶遇轮船触礁事故,靠着一块小舢板等到救援,幸运生还,完成“使命”。

次年,上海局势慢慢变得动荡,邵氏兄弟决定把公司迁往香港,建立“天一港厂”。同年,由邵逸夫制作、导演的《白金龙》轰动上海滩,自此拉开中国电影“有声时代”的序幕。

1948年,受战争影响的邵氏兄弟重整旗鼓,再创“邵氏父子”公司,与新加坡的“邵氏兄弟”南北呼应,继续联合打造属于邵氏的电影天下。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不久,“父子公司”在港受其余电影公司夹击,邵逸夫临危受命,来到香港接管家业。

他这一去,即是漫长的数十年光阴,期间不仅创立属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且留下许多和他有关的传奇故事。

和他相熟的人对外透露,邵逸夫年过古稀依旧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的勤奋实属罕见,哪怕乘坐名贵豪车,也要将酒吧改成办公桌,连行进途中时间亦不肯放过。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邵逸夫做事十分认真。别看他位居高位,实则电影制作中的每一样工作都精通。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天最少要看一部电影,无论好坏,无一例外,只为能更清楚分辨影片究竟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邵逸夫说:“早年审片时,我天天烧片,戏不好,我宁愿烧掉,烧了许多。”

正因邵逸夫的认真,才有了后来“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美名。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02,大慈善家:他不只是叱咤香港的富豪

待到功成名就,属于商人的逐利本质在邵逸夫的身上愈加明显。

李小龙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在事业发展最初,他也曾向邵逸夫毛遂自荐,希望能以1万美元的价格拍摄电影,可邵逸夫却将他的薪资狠狠压至2500美元,由此导致邵氏错将“黑马”拱手让给对手公司。

又有一次,某个剧务想给剧组工作人员改善伙食,遂向邵逸夫申请20块钱,用来购买100个生煎馒头。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但邵逸夫拒绝了,他说邵氏公司内部食堂的馒头一个才卖1毛钱,100个也不过10块钱,反将剧务激怒,令其愤而罢工,致使邵氏损失万元。

66岁,邵逸夫对钱财态度忽然产生转变。

转变原因版本流传很多,最广的莫过于此两种:一说是邵逸夫朋友劝他采纳的“渡劫”方式;

一说则同一个贫苦老人有关。相传某日邵逸夫乘豪车路过敬老院,刺激到某位老者,老者鼓起勇气给邵逸夫寄去一封请求资助的信件,邵逸夫“慷慨”给予他500港元,却被敬老院原封不动寄回,让邵逸夫大受震动。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此后,邵逸夫开始行善事。他的第一笔正式捐款对象乃香港苏浙公学,助其兴建一座藏书达3万余册的图书馆,并捐赠100万港元为其修建教室。

2年的时间,昔年吝啬出名的邵逸夫一改往日作风,于香港本土捐款超2亿港元。79岁,邵逸夫的慈善目光又投向祖国内地,首次向内地11所大学捐赠共计1.1亿港元,和学校合资修建图书馆、教学楼与科学馆。

邵逸夫的捐赠有一个原则,即“捐实物,不捐现金”。他的捐款会被指定用来建造图书馆及实验室、教学楼,但不包括学校宿舍、食堂和体育馆。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如此一来,便能确保捐款能直接惠及教师与学生,而非挪用到一些形象建筑、学校观光事物上。

当然,邵逸夫的慈善事业并未局限在教育领域,他同样在内陆捐赠修建了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公立医院,实现了曾经的“医疗梦”。

在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修建完成后,邵逸夫对医院的管理经营模式给出建议与帮助,他要求医院按照西方模式运行,并专门请来美国的医学专家和管理团队,让美方专家当了5年院长、科室主任等重要职务,为医院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影响深远。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可以说,邵逸夫就是家喻户晓的大慈善家,他的善举遍布华夏大地,也曾在华夏遭遇危难之际,慷慨伸出援助之手,譬如汶川地震时,邵逸夫向灾区捐赠1亿港币,是当时单笔个人捐款数目最多的一位;

几年后,雅安发生地震,邵逸夫再度捐赠1亿港币,向世人宣扬他的“爱国富豪”本质,迎来人们对他的敬重与欣赏。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03,是宁波人:他未忘故乡,故乡人同样永远缅怀他

除却慈善事业,邵逸夫和祖国大地的缘分还与一个地方息息相关,即他少时曾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故土宁波。

据相关人士统计,邵逸夫此生共回乡探亲11次,同故土亲属们结下一份特殊情谊。

邵逸夫首次回乡是在1987年暮春时节,起因与他在当年春节期间收到的一封信有关,信来自宁波,说是找到了他的祖父和父亲的坟墓,令邵逸夫十分开心,当即决定亲自回乡去祭拜祖宗。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当日上午9点左右,邵逸夫和夫人自宁波机场乘车驶向庄市勤勇村,在邵家祠堂前和一众邵氏族人见了一面。

乡村小路崎岖不平,即便村民提前用石子稍微修整了一下,可汽车还是很难开入村中。邵逸夫见状,主动下车,准备步行进村。

他看到前来围观的村民,笑着感叹一句热闹,兴致勃勃踏上田间小道,边走边告诉身边人,自己许久未走故土之路,而今要好好走一走了。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路过一片油菜花田,邵逸夫脸上的笑容更深,指着金灿灿的花朵略带“炫耀”地称赞它们漂亮。那一天,全程陪在邵逸夫身侧的是他的祖孙邵才元。

后来,邵才元告诉来访者:“小阿爷当天穿着一身唐装,说自己回家当然要穿中国传统服装。路上遇到小孩向他用普通话问好,他还会停下来,以地道宁波话回应,告诉小孩,他是老宁波,可以用宁波话和他讲话,叫他阿爷。”

参观旧居期间,邵逸夫愣了好久,才找到住过的房间。之后,邵才元请邵逸夫到自己家里休息,为他端来一份桂圆汤,令许久没尝到故土美味的邵逸夫特别开心。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此行除了参观旧居,邵逸夫还按照原计划拜祭了父亲和祖父。回到香港后,他特地给邵才元寄去一封信件,托付他代替自己照料祖宅。

2004年是邵逸夫最后一次回故土,那年他97岁。

他和夫人借着清明之际,祭拜了祖父和父亲,又低调回到故居,在一楼小坐片刻,看着木匾上的邵氏世系表感慨一阵,细细记住故居种种,似是已预料到自己和它的“诀别”。

1987年邵逸夫首次回乡:在宁波找到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

2014年1月,邵逸夫的丧讯传回宁波,邵氏族人皆哀恸不已。

但就像俗话所说,虽然邵逸夫离开了人间,可他在宁波、在祖国大陆做出的善举,却将永远留在人间,令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谨记“邵逸夫”之名。

参考文献:

《善人邵逸夫和邵逸夫医院的故事》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宁波邵逸夫故居有望永久保存》

上一篇新闻

吃遍新乡:延津 知名 火烧大盘点

下一篇新闻

走过熙攘与宁静,一年香港求学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