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最忆义乌丨尤今 :火腿

那只足足重达四公斤的火腿,从倍磊街这个染着历史沧桑的小村庄,被我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提着、抱着、拖着,乘搭汽、火车、飞机,千辛万苦而又心甘如饴地携回新加坡来。

最忆义乌丨尤今 :火腿

是中国浙江省义乌市一位写散文的朋友骆有云先生送的。

他说:“到倍磊街不带火腿回去,等于是入宝山而空手归啊!

倍磊街这个建于明朝的古老村庄,位于义乌和金华交界处,距离义乌市仅仅只有十余公里,居民寥寥四千余人。明代中叶以后,义乌集市贸易蓬勃兴起,倍磊街也迅速发展为商业集镇。今天的倍磊街,可说是现存明代集市中最完整的一个 。

最忆义乌丨尤今 :火腿

走在明清建筑依然保持得极好的倍磊街上,我的义乌朋友傅慧敏女士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倍磊街传统的产业就是酿酒、种蔗糖和腌火腿。”

其中做得最大的,是火腿生意。据说发明火腿的,就是义乌人宗泽。在古籍《东阳县志冲中,有记载制作火腿的方法:“熏蹄,俗称火腿,其实烟熏,非火也。腌晒熏将如法者,果胜地常品,以所腌之盐必台盐,所熏之烟必松烟,气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时如法,故久而弥旨。”

傅慧敏接着说了流传于倍磊街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

“九豪脚一蹬,可以造栋厅。”

最忆义乌丨尤今 :火腿
​据说在乾隆年间,倍磊街有个名为陈九豪的大火腿商,批发生意做得十分红火。有天,他在楼上与人搓麻将,账房进来向他请示有零售商要以某个价码向他购买大批火腿,这时,他刚好摸到一张不太理想的白板牌子,不由得大力地蹬了一下脚。楼下的售零商一听那犹如五雷罩顶的蹬足声,误以为他嫌价码太低,赶紧自动将价格提升,而他所加的价码,正好足够陈九豪建造一栋厅堂!

这个不胫而走的真实故事,正好说明了当时倍磊街火腿生意的兴旺。

傅慧敏表示:为了保证火腿的质量,倍磊街火腿商选用的全是产于金华那种肉质上好的猪只,这类猪有个特色,头部与臀部是黑色的,俗称“两头乌”,皮极薄,精肉多,有袭人肉香。

跌跌撞撞地把偌大一条火腿带回来后,我不揣冒昧地送到超级市场去,要求善心的店员代我以切割机切成四份。自己留一份,其他三份分赠给近亲。

我以利刃将火腿切成一片一片薄薄薄薄的,装在大大的盒子里,慢慢享用。

切开的火腿,红彤彤、亮闪闪的,瘦者艳丽如火,肥者透明似玉,入口时浓郁鲜美,酥香已极,确是上乘佳品。

不论是煎鸡蛋、煮白菜、熬肉汤、炒饭,只要加入几片火腿,味道马上得到提升,那个鲜味啊,在嘴里快速膨胀,好似在舌上绽放了一朵鲜花。有时,切细,在油里煎香,夹白而软的面包,吃得惊喜无限 。

记不得究竟吃了多少回,终于,有一天,在放火腿的盒子里惆怅万分地看到了一个冷寂的句号。

最近,问其中一名曾馈赠以火腿的亲戚:“暖,上回送你那火腿好吃吗?”

她双眉微蹙地答道:“不太好吃呢,太咸了,拿来煮汤,简直无法吞咽。”

我惊诧追问:“一锅汤,你究竟放多少片火腿?”

她说:“我交给佣人,她整个丢进汤里去煮了。”

我难以置信地问:“一公斤的火腿,全煮在一锅汤里?”

她点头 。

我狂喊一声,昏蹶在地。

( 原载《枣林》2007年第1期)

尤今,原名谭幼今,华裔作家,生于马来西亚,长于新加坡,曾任《南洋商报》记者,编辑 。

最忆义乌丨尤今 :火腿

上一篇新闻

“宣威火腿”入选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下一篇新闻

让日常生活充满惊喜——透视进博会上消费升级“新风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