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不过,我并不认为这部小说属于科幻题材,尽管小说内容是作者幻想出来的,但并没有多少科学预测内容,而是当时就能实现的。它除了和普通小说一样塑造人物外,还向读者展示了欧、非、亚、美四大洲的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以及各国的历史。故事情节曲折又富有想象力,笔调也有很多葛优式幽默。

作者塑造的男主人公福克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英国绅士,他一方面思维严谨,性格古板,不苟言笑,视荣誉为生命,另一方面则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富有牺牲精神。同时,作者也宣扬了金钱万能的思想,不过在最后,通过爱尔达夫人面对福克濒临破产却依然向他表达爱情的情节,表明了作者认为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意识。

作者描述的福克先生和爱尔达夫人这对情侣有点像《基督山伯爵》里的基督山和海蒂夫人,都是男主从死亡中拯救出一个美貌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女人。只是福克先生一直都是个严肃冷静而不苟言笑的英国绅士,而基督山是法国人,早年也是性格活泼热爱生活,经历变故后才变得威严,但他内心深处除了恨之外还隐藏着爱。福克和基督山都是有钱而且善于花钱的人。

书中还塑造了两个人物,仆人路路通和侦探费克斯。路路通是法国人,有着法国人活泼佻达的性格,多才多艺,对主人忠心耿耿。凡尔纳是个法国人,他把自己同胞设置为一个仆人,说明心胸很豁达,否则他完全可以像其他很多小说写的那样,把仆人设计为一个黑人。至于费克斯,作者一方面隐晦的嘲笑了他的愚蠢和贪婪,另一方面也通过他的执着歌颂了英国人特别是执法人员骨子里那种对法律的敬畏和法律意识的强烈,这一点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比较缺乏,这跟中国国情及历史文化有关。

福克先生环游地球时经历了很多国家,作者通过对他旅程的描述介绍展示了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作者眼里的印度,有几分像今天的非洲,原始而落后,有些地方甚至像原始部落,有美丽的乡野风景,也有现代化设施,铁路旁边就经常遇见各种野生动物,而婆罗门教则像邪教。作者描绘了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显示了他对保护环境的超前意识。古代印度和现代印度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好吹牛,铁路没通却说通了,结果把旅客坑的要死。

福克没有到中国,只是经过了香港,而香港虽然当时是英国殖民地,但为时尚浅,中国风情还比较浓郁。感觉作者对中国人更多的是鄙视和怜悯,认为中国人落后,着重描写了中国人严重吸鸦片的现象,不过作者斥责英国人靠贩卖鸦片赚的钱是污秽的钱,展示了作者的正义感。作者说中国人八十岁以上的可以穿代表皇家颜色的黄衣服,这纯属瞎想,说明作者对中国了解太少。

作者对日本显然很有好感,描写日本的风土人情充满了乐趣。

作者对美国显然非常熟悉,用的篇幅也多,大量描写美国的地理风貌。同时,作者对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并不感冒,做了一番辛辣的讽刺。他们经过旧金山时,遇上两个队伍在游行,这个两个队伍各自支持一派,双方喊着喊着就打起来了,打得不亦乐乎,连旁边看热闹的福克一行人也被殃及,衣服撕的稀烂。原以为是在选举总统什么大人物,一打听才知道,不过是城市要选举一个治安法官,又叫和平法官。通过互相斗殴破坏治安来选举治安法官,这个讽刺太辛辣了。

不过,书中也描述了美国人修铁路,歌颂了美国人的实干精神,修路过程既没有文牍主义也没有官僚主义,很快把铁路修成了。但现在的美国修铁路恐怕没这么简单了吧。看到书中描述美国铁路的速度,平均时速不到20英里,也就是32公里,让我哑然失笑,跟现在的高铁比,那简直是蜗牛在爬行。

福克先生环游地球的线路是伦敦——巴黎——布林迪西——塞得港——亚丁——孟买——加尔各答——新加坡——香港——横滨——旧金山——纽约——都柏林——伦敦

附带说一句,后来此书多次拍成电影,成龙也拍过,但情节改的不少。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上一篇新闻

巨亏290亿!史上最憋屈巨头,惨到卖油条求生

下一篇新闻

张宇飞:听《朝鲜战争史》课程有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