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井小店到百亿大市场,“中华第一面”狂受资本追捧
兰州拉面正在成为投资机构在线下消费域争抢的新品类,目前最火热的三个项目分别为马记永、陈香贵和张拉拉。
陈香贵正在以1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寻求融资;张拉拉本轮计划以约合3.9亿元的估值进行融资;马记永被投资机构争抢最为激烈。挑战者资本最先投资马记永,并给出1亿元估值,此后险峰长青、凯辉资本、高榕资本都参与投资,红杉中国在最近给出了估值10亿元以上的投资意向书(Term Sheet)。
街边小吃享誉全球
从“一块面板两口锅、两条长凳一张桌”的街边小吃起家,兰州牛肉面由市井小店,已发展为遍布全球拥有5万余家店铺的大行业和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的大市场。
从街边搭棚设点的简陋小作坊,到装修考究的饮食文化标签,走过百年历史的兰州牛肉面已遍布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并享有“中华第一面”的美誉。
据统计,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一线城市共开设兰州牛肉面店铺近2000家,其中上海市有520余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兰州牛肉拉面早已走出本土,更甚说是走出了国门,据官方统计,目前兰州牛肉面有百余家“兰州牛肉拉面”面馆走向世界,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巴西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普通的白面团十几秒被拉出宽窄形状各异的面条、再加上纯正的中国味道,被外国人惊呼拉面师是艺术家。
兰州拉面“脱胎换骨”,正在加速商场布局
以马记永、陈香贵和张拉拉为首的“创新”兰州拉面,正在“脱胎换骨”。
提起兰州拉面,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副画面:街头一家小店,绿色或者黄色的招牌用繁体字写着“中国兰州牛肉拉面”;店内一口大锅,一个拉面师傅(一般为丈夫)在里面挥汗如雨,一个服务员(一般为妻子)在外边负责点餐、端饭、收拾桌子。
但近日,两家新面孔的兰州拉面在上海出现,装修精致、时髦,刷新了大家对拉面馆的认知。
其中一家名为马记永兰州牛肉面,不同于在街边的门店。
首先门店的形象就让人耳目一新:风格用了饱和的蓝色和木色打造,无论是店招、装饰,还是店员的工服,亮眼的蓝色放在整个美食层非常抓眼球。
其次,整体用餐空间干净、明亮、精致。拉面摊位直接摆在明面上,一进门就能看到,所见即所得。店里的桌椅板凳全部大换样,与整体风格相搭,又有点设计感,打破了兰州拉面店低端的印象,给人一种大牌连锁餐饮门店的感觉。
第三,餐具也做了升级。餐具采用青瓷大碗,底下放了一个精致的木托盘。烤串则放在红棕色的木盘里,而非快餐店常用的不锈钢盘,质感非常高级。餐厅给客户提供的红枣茶,也用黄铜材质的杯子。
第四,顾客点单采用电子化的方式,坐在位置上扫码点餐。出餐后,由店面服务员直接送到面前。顾客吃完后可以直接线上结账,完全是自助化的点餐和结账流程。
这家门店的牛肉拉面并不便宜,牛肉拉面26块钱左右,有毛细、韭叶等8种面型可以选。此外,还有烤串、凉菜、肉夹馍等小吃,以及鸡蛋醪糟、甜胚子等少量甜品,全部聚焦西北美食。
在商场同层,隔壁20米的位置,另一个兰州拉面品牌——“陈香贵”已经建起了围挡,正在加速装修。虽然现在无从得知具体的店面陈设,但从装修的风格看,跟“马记永兰州牛肉面”应该类似,都属于更时髦、更切合现代餐饮潮流的“新式”兰州拉面。
据大众点评显示,马记永在上海已经开了14家店,还有17家待开。陈香贵在上海开了8家店,还有30家门店将开,势头非常凶猛。
从谋生饭碗到“百万人经济”
为宣传兰州牛肉拉面品牌,兰州市将依托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推动兰州牛肉拉面企业“触网上线”,开展跨境电商出口。
兰州市将依托头部电商平台和新媒体资源,通过“兰州牛肉拉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梳理和汇总全国兰州牛肉面行业数据,掌握兰州牛肉面商家分布、人员数量、经营现状等情况,形成兰州牛肉拉面行业的大数据中心。
同时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展主题活动,对原辅材料和相关衍生产品、方便食品开辟网上交易渠道,为社会投资、连锁加盟等提供便捷服务,扩大市场空间,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信息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传播手段,传播“兰州牛肉拉面”文化,向全国推广原产地“兰州牛肉拉面”品牌。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兰州拉面的一些成功方法也值得借鉴。扩大销售渠道,国内外,线上下全渠道开花,以实现更大的利润空间。
此外,从最初的“谋生饭碗”一路走来,兰州牛肉面不仅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名片,亦在官方主导的“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战中精准助力。
当前,这一碗面已形成“牛肉拉面经济”,不仅助力越来越多的甘肃人依托兰州牛肉面走出家乡,实现脱贫致富,而且带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更多的家庭脱贫致富,是一个创业致富的朝阳产业和“金饭碗”。
小结
目前,兰州市共有牛肉面品牌1083个,其中连锁品牌(拥有至少2家门店)242个,开店数量850个,品牌平均开店数为3.5个;非连锁品牌店841个。
而老品类,重新做,正成为餐饮行业一个新的风向标。
“品类重做”,并不是意味着抛弃该品类的所有元素,而是在品类基因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用品牌化升级品类。准确地说,是利用该品类在消费者心中的高认知度,赋予一些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的内容,无论是从餐厅环境到用餐体验,还是营销和互动。
这或许也是资本所看重的一点。
来源:36氪、亿恩新媒体、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餐饮老板内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