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月27日 星期六

新加坡文化印象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一角(摄于新加坡)

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新加坡是国名,又是城市名,还是岛名。其国土由新加坡岛和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724.4平方公里。新加坡岛呈菱形,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8.5%,海岸线长193公里。新加坡地处热带,为赤道多雨气候,平均温度在24℃至32℃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左右为雨季,其余为旱季。

一、新加坡有着悠久、曲折的历史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来自3世纪中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康泰是三国时吴国出使南海的官员,是中国古代有历史记载的、最早航海到东南亚和南亚的旅行家。他写的《吴时外国传》里面记载了新加坡,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对新加坡的记载。当时,新加坡被称为“蒲罗中”,“蒲罗中”来自马来语,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中国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淡马锡”是新加坡的土语,意为“海城”。淡马锡最早出现在明代郑和下西洋舰队绘制的地图上,叫“单马锡”。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龙牙门”指的就是今天新加坡吉宝港一带。1330年前后,一个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来到新加坡,称这个地方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

14世纪,新加坡处在马六甲苏丹王朝统治下,同时,受到来自位于今天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国和位于今天泰国的暹罗国的交替入侵。16世纪时,新加坡被马来半岛的伊斯兰国家柔佛苏丹国所统治,柔佛苏丹国王将新加坡作为贸易仓库。1613年,一群葡萄牙海盗袭击了新加坡的贸易仓库,不仅抢劫财物,还一把大火烧了这里,新加坡成了一片焦土,从此沉寂了200年。

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史丹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新加坡是由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的,随着蒸汽船的发展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欧亚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从此之后,新加坡成为英国在亚洲的重要殖民地之一。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新加坡迅速发展橡胶种植业,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

新加坡对英国还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加坡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的咽喉——这是一条东方通往西方世界最重要的航路。因其战略地位很重要,一战后英国在新加坡斥巨资建设海军基地。丘吉尔称新加坡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1942年,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东南亚,也占领了新加坡。新加坡华侨人口密集,这里也是南洋(明清时对东南亚的称呼)华侨的抗日运动中心。日本人借口新加坡华侨支持中国抗日,大量屠杀新加坡的华人。日本对新加坡的占领持续到1945年日本投降。

二战结束后,新加坡开始寻求独立。1955年至1962年是新加坡自治时期,虽然名义上还是属于英国,但有很大的自治权。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二、新加坡的华人文化

新加坡总人口中有70%是华人,这是除中国之外,华人在人口中占比最大的国度。华人文化首先体现在中文上。在新加坡,华文十分普及。此外,中华文化渗透在新加坡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新加坡,有一个地方叫牛车水,包括几个街区。“牛车水”是“唐人街”的意思。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从中国来到新加坡的华人越来越多,到1821年逐渐在牛车水一带形成了华人聚居地。于是,几年之后,莱佛士索性把这个区划为华人居住区。由于在那里的每家每户都得拉牛车到远处取水,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牛车水了。在牛车水,到处可见中式建筑,华人餐馆、店铺,中文、标识,来自中国的日常用品,中式的庙宇、祠堂,中国传统技艺……这里过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牛车水最为热闹的是农历新年期间,到处张灯结彩,各种商店、杂铺装修一新,整个街区成为一个中国大庙会。

在新加坡的中式建筑中,最受瞩目的是寺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加坡大大小小的华人寺庙有800多座。在牛车水,有3个代表性的寺庙:福建人修建的天福宫、广东潮州人修建的粤海清庙、海南人修建的琼州天后宫。

福建人修建的天福宫建于1842年,建筑材料均来自福建泉州。天福宫是供奉妈祖的寺庙,为三进式建筑,由三川殿、中庭、正殿和后殿组成。正殿中央高悬一方“波靖南溟”的匾额,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光绪皇帝为表扬1905年福建华人捐款赈济福建漳州、泉州水灾所题赠。金碧辉煌的宫内有斗拱、龙柱、门神、壁雕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宫的左边为崇文阁,是新加坡最早的华文学堂;右边为庆德楼,是新加坡最早的华人互助组织。从1861年起,福建人建的天后宫也成为福建会馆所在地,发挥着社会管理作用。

MTAxLjEyNy4xMDEuMjQ2

广东潮州人修建的粤海清庙建于1826年。该建筑仿照潮州的建筑风格,是由中国工匠设计建造的,连木材也是从中国进口的。粤海清庙由左右两间相连的祠庙组成,左祠为天后宫,供奉海神妈祖,右祠为上帝宫,供奉玄天上帝。庙内有许多带有潮州风格的画屏、泥塑和金漆木雕,内容多取材于“杨门女将”“三国演义”“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中国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庙堂内高悬一方金漆匾额“曙海祥云”,是光绪皇帝于1899年为致谢侨民为山东赈灾捐资白银6000两而亲笔手书。粤海清庙自从建立起,就是潮州人的联络和活动中心,潮州会馆也设在庙内。

海南人修建的琼州天后宫建于1880年,建筑材料均来自于中国的海南岛。宫庙供奉海神妈祖。整个建筑外形及内部设计仿中国古代庙宇风格。宫庙内有精工巧技的泥塑和木雕,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和海南的风俗习惯。宫庙与海南会馆合为一体。庙内有一副楹联,是1891年由担任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的黄遵宪(1848年—1905年)敬题,上联为“入耳尽方言,听海客灜谈越人乡语”,下联为“缠腰数豪富,有大秦金缕拂菻珠尘”。黄遵宪是晚清的政治家、外交家、诗人,他曾任驻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并于1891年至1894年任驻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工于诗词,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悲愤地给梁启超写下一首著名诗篇《赠梁任父同年》 :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除建筑外,在艺术上新加坡也有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在新加坡有一个平社甚为有名。所谓平社,就是京剧社团。新加坡平社成立于1940年,当时北京叫北平,京剧叫平剧,所以,京剧社团也称平剧社团。1949年,北平改为北京,平剧也改称为京剧。新加坡平社则沿用至今。新加坡平社成立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成立就为支援中国抗日战争举行大规模公演,筹款12万元。虽然是业余京剧社团,但70多年来,新加坡平社坚持学习排练,每年都有多场演出,代代相传,绵绵不绝。他们既演折子戏,也演全本传统戏,近些年还演了《曹操与杨修》《民族英雄郑成功》《凤凰二乔》《杨门女将》等大型新编历史剧。新加坡平社的活动在当地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侨界影响非常广泛,在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华人凝聚力、促进中新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首任院长梅兰芳先生等京剧艺术家和文化界名人,对新加坡平社十分赞赏,上世纪50年代,纷纷为新加坡平社题词、作画。1956年,梅兰芳寄语新加坡平社:“优秀的中国京剧艺术,在这几年来已经轰动了整个世界,愿我们共同研究荐扬,取得更大的成就。”尚小云为其写道:“让我们友谊的艺术花朵开得更灿烂更可爱。”周信芳为其写道:“愿京剧这朵花,在新加坡的土壤上开放得更为美丽。”2017年,新加坡平社决定将珍藏的前辈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尚小云、谭富英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吴祖光、胡絜青等珍贵书法、绘画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京剧院。

三、中国许多名人曾寓居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许多名人都曾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过。这里仅举几人。

一是孙中山9次前往新加坡从事革命活动。新加坡是孙中山(1866年—1925年)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从1905年开始,他曾先后9次前往新加坡,筹划国内革命事宜。孙中山在新加坡有过11个停留处,现在有4处的建筑仍然存在,其中就有他4次住过的晚晴园。晚晴园建于1902年,华侨张永福将这座独立洋房买下,作为母亲养老的别墅,将其命名为“晚晴园”。“晚晴”两字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张永福在孙中山影响下加入同盟会,晚晴园成为同盟会南洋支部。1907年的黄冈起义和镇南关起义、1908年的河口起义都是在晚晴园策划的。现在晚晴园已辟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华侨在孙中山革命活动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911年著名的黄花岗起义72名烈士,29名来自东南亚,有5名来自新加坡;起义的资金也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华侨的捐赠;同盟会当时一共9个支部,海外就有4个支部。孙中山曾经多次赞扬华侨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二是陈嘉庚在新加坡为祖国作出突出贡献。陈嘉庚(1874年—1961年)是新加坡华侨,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他自己带头捐款,仅1939年一年,南洋华侨就向祖国汇款3.6亿多元。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共计捐款约15亿元,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国内的抗日斗争。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我国对外交通濒于瘫痪。新修建的滇缅公路成为最主要的军运大动脉,不但需要大批军运汽车,而且急需大批熟练的司机和汽车修理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商请陈嘉庚先生在南洋代招募司机和修理工(通称“南侨机工”或“华侨机工”)。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遂于1939年2月迅速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的通告。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还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同年2月18日,首批80名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在新加坡集中出发,南侨总会举行盛大欢送会。陈嘉庚勉励大家:“你们是代表千万华侨回国服务的,一定要坚持到底。”新加坡报纸出版欢送专刊,把首批回国机工赞颂为“八十先锋队”。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慰劳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1940年5月31日抵达延安,6月8日清晨,离开延安东行,前往山西战区慰问考察。在访问延安期间,陈嘉庚参加了4次群众性集会,同毛泽东、朱德和其他党政领导人多次会晤,深入交谈。在访问延安之后,陈嘉庚的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嘉庚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总统和国会表示抗议,并且抵制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1947年,又组织“新加坡华侨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积极声援民主党派制止内战的斗争。1949年,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此后,陈嘉庚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

三是冼星海在新加坡接受音乐启蒙教育。冼星海(1905年—1945年)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冼星海出生于澳门一个穷苦人家,未出生便失怙,他和母亲相依为命。1911年,冼星海与母亲辗转到新加坡谋生,他进入养正学校读书。冼星海的音乐天赋引起了当时教音乐的区健夫老师的注意,区健夫挑选冼星海进入学校军乐队,他开始接触乐器并进行音乐训练。冼星海在区健夫的帮助下,很快就掌握了五线谱。冼星海的音乐天分在新加坡得到充分开发,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与日俱增。冼星海1918年回国,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高级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他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文艺宣传。1938年底,冼星海到达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3月,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公演。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晚会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观看了由冼星海指挥演出的《黄河大合唱》后,连声称赞。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看过演出后,于7月8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1939年6月,冼星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他受党中央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四是徐悲鸿在新加坡为中国抗战筹款。徐悲鸿(1895年—1953年)是在1919年赴法国留学时首次途经新加坡。之后,他7次在新加坡停留,最长的一次是1939年至1942年,专为抗战筹款而来。徐悲鸿每次到新加坡都住在黄曼士的住处,称“江夏堂”,他称这里是他的第二个家。1939年1月,徐悲鸿携1000多幅自己的画作和藏品到新加坡举办画展,他在画展上对记者说:希望凭借画笔,为国家抗战尽力。徐悲鸿在新加坡和印度前后逗留1100天,创作了超过1000幅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的顶峰期。就在他抵达新加坡时,国内著名话剧演员王莹正在那里马不停蹄地演出街头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该剧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逃出来的一对父女流离失所、卖唱为生的故事。一日,女儿香姐正要提嗓,却因饥饿难熬晕倒在地,老父却举起鞭子逼迫她继续卖唱。这时,观众中一名青年工人愤怒至极,大声喝道:“放下你的鞭子!”随后夺下老父的皮鞭,呵责他丧尽天良。老父和香姐诉说了东北沦陷后百姓的辛酸遭遇,全场为之悲痛,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至此,这个情节简单的故事结束了,然而,现场观众的抗日救国情绪却不由自主地被激发了出来。1939年10月,徐悲鸿在新加坡碰到王莹等人正在一个广场上演出此剧,特别感动,随后就创作了这幅《放下你的鞭子》,以接近真人的比例将王莹入画,在画的左下角写下了“人人敬慕之女杰王莹”字样,这是徐悲鸿最重要的爱国题材的油画巨作。王莹(1913年—1974年)是中共地下党员,她在南洋以主演街头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而闻名海内外,1942年赴美国,受美国总统罗斯福邀请在白宫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并在白宫唱响《义勇军进行曲》。旅美期间,王莹任“东西文化协会”董事兼中国戏剧部主任,组织在美国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到美国各地演出抗战戏剧,介绍中国抗战的情况。1956年,王莹回国,调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旋迁居北京西郊香山从事小说创作。1974年含冤去世。2007年4月7日,徐悲鸿的油画名作《放下你的鞭子》在香港苏富比2007春拍中,以720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在新加坡期间,徐悲鸿经人引荐与印度作家泰戈尔相识,于1939年11月受邀前往印度。在泰戈尔的推动下,徐悲鸿先后在圣迪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举办展览,所得款项均捐给了战乱中的祖国。这段时间,徐悲鸿与泰戈尔朝夕相处,先后为泰戈尔画了十几幅素描速写,其中包括最负盛名的《泰戈尔像》。1940年,在泰戈尔的引荐下,徐悲鸿为圣雄甘地画了一幅素描像。1940年2月,徐悲鸿开始创作《愚公移山》的草稿以及人物写生素描稿数十幅。在随后的几个月内,先后完成了巨幅中国画和油画《愚公移山》两个版本,随后返回新加坡。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入侵东南亚。1942年,徐悲鸿离开新加坡回国。

粤港澳大湾区永不落幕的文艺精品云展览

往期推荐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维米尔的光彩

丹青炳焕百年辉煌

傅山:孤拐自有性,聘婷原不能

精艺报国:程十发的创作与生活

李大钊的山水情结

摄影||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郭沫若题《百花齐放》

乡村振兴 艺术在场

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孙阳《烟壑鸣泉》

棉花

陈加逊艺术作品鉴赏

严谨秀丽 内藏筋骨||沈周《卧游图册》

“回长安”中国美术馆藏陕西作品精选展回顾

在“热带风暴”中感受印尼现当代艺术

上一篇新闻

雇主试图拉住不果 菲佣坠楼亡

下一篇新闻

共谋租卖再循环车辆 大学生坐牢2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