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代步工具安全引争议 新加坡拟推电动车安全新要求
本地报纸关于陆路交通管理部门加强整治代步设备违规使用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相关部门收到市民多维度的管理建议。调查显示街面现存数十种类型的动力助力车,其中部分大尺寸装置在非指定区域行驶造成的安全隐患备受诟病。
调查显示,近40%违规案例涉及多人同乘,超载现象在学生群体尤为突出。由于缺乏基础防护装置,此类行为导致应急避险能力下降,行人交通事故发生率较三年前翻倍。交通专家指出,需要建立使用者准入机制,效仿机动车管理方式增设道路法规考核,培养使用者安全骑行意识。
政策制定机构近期召开研讨会,重点研究如何优化公共空间分配方案。数据显示核心商圈部分路段已出现三米以内步行道被挤占的情况。管理者正在借鉴拥车证发放总量管控模式,探索建立代步工具登记注册与道路承载能力匹配机制。
技术人员建议引入硬件标准化管理,在装置上强制安装限速装置和实时定位系统,每两年进行制动系统专业检测。针对2022年某商场电池自燃事故暴露的问题,消防部门正推动充电设备认证制度和线路改造。
去年全国记录在案的代步车相关意外事件达127起,其中63%涉及自燃。现有《道路交通工具法令》对违规驾驶的处罚上限为1000新元,但市民联名要求将多次违规者纳入刑事处罚体系,类似酒驾的累进式罚款机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