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推公共服务媒体改革 应对虚假信息与分裂挑战
在信息战加剧的国际格局下,新加坡正着手强化公众对权威媒体的认知渠道。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强调,公共服务媒体在维护国家话语主导权及社会凝聚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国数字化进程领跑全球,民众日均接触近百个网络信息节点。部长在3月7日财政预算辩论中提出疑问:"当信息洪流裹挟认知判断,我们是否正在丧失社会共识?"特别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国际新闻解读领域,本土媒体需保持独特的叙事视角。
调研显示主流媒体信任度依然坚挺:Channel NewsAsia和《海峡时报》分别以74%和73%的信任指数领跑市场,较西方媒体平均60%以下的公众认可度保持优势。数据显示超四成国民保持每周使用习惯,但年轻群体触达率出现0.5个百分点下滑。
比丹星在国会质询中关注媒体考核机制,部长披露除触达率外,正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包含公众信任度、内容影响力及受众满意度。2024年媒体补贴金额达2.6亿新元的基础上,设立2890万新元的绩效奖金池。
英国实施的智能电视预装BBC模块、澳洲强制要求硬件厂商优化ABC显示层级等国际经验,正被纳入政策研究框架。杨莉明透露将与科技企业展开合作探讨,在技术接口层面拓展公共服务媒体传播渠道。
针对媒体形态差异带来的评估难题,部长指出电视台与报纸的传播特性不同,CNA作为视听平台与《海峡时报》的平面优势形成互补矩阵,共同构建完整的社会资讯网络。
这项改革计划被视为数字时代维护媒体公信力的关键举措,政策制定方正密切观察YoutTube等算法推荐平台对传统权威信源的流量挤压效应。根据现有协议,35%的补贴将依据实际传播效能动态调整。
评论